啊啊啊啊啊啊你們不要因為吳秀波就不念《金剛經》了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你們不要因為吳秀波就不念《金剛經》了啊啊啊!


吳秀波事件之後,我最心疼的就是《金剛經》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你想想,某天你和妹紙一起外出旅遊,看著山山水水,來這麼一句,妹紙肯定對你崇拜得不要不要的。

這麼偉大的一部經,只把它用來談戀愛,太可惜啦!今天就想和你聊聊《金剛經》是如何幫我的。

我學佛有段時間了,我並不是皈依的佛教徒。

我對一切智慧都有親近之心,除了佛陀,亦包括基督、老子、莊子、穆罕穆德、克里希那穆提……

如果有“分別心”的話,我對於佛陀的教導尤為親近,越深入瞭解佛法,越發現這是個寶藏。

有人把學佛當成了賺錢手段,有人把敬佛當成了求財求官求好運的途徑。但真正的佛法,是教人增長智慧。

關於金剛經

《金剛經》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經》是佛教裡最偉大的經典之一。佛教做為三大宗教,就算你不信仰佛教,你總要了解一下吧。那好,去讀讀佛教最偉大最重要的經典。那首選就是讀《金剛經》,《金剛經》只有五千多字,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

大概情節是這樣的:

一天中午,該吃飯了,佛陀帶著大夥一起去託缽乞食,回到樹林子裡吃完飯,衣缽收好,腳也洗好了。佛陀正準備打坐呢,他弟子須菩提問問題:“世尊啊,您給說說,怎麼才能降服這顆心呢?”

於是,佛陀就嚴肅認真地回答問題。又是比喻,又是排比,又是反問,又是舉例........

最後整個過程和談話的內容,形成了這麼一部《金剛經》。


啊啊啊啊啊啊你們不要因為吳秀波就不念《金剛經》了啊啊啊!


明代書法家文徵明小楷《金剛經》

《金剛經》中,佛陀講空性: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說:

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六祖惠能就是聽《金剛經》,言下大悟。可見《金剛經》的玄妙之處了。佛陀說: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厲害吧?!

《金剛經》教我的第一件事:

忍辱的力量

我非常喜歡楊絳的文字,從她的文字中總能感受到一種安定的力量。

然而從她的《幹校六記》《洗澡》《將飲茶》等作品中讀到很多關於文革時期的描述,想都不敢想,一個被汙辱到那種程度的女人,換了是我,被剃光頭髮,每天給拖出去批鬥,能不憤怒嗎?還能保持安定嗎?

《金剛經》中佛陀憶往昔為忍辱仙人時,歌利王割截其身體:

“我於爾時, 無我相、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身體一段段被切開,卻了無瞋心,坦然承受。

當有人當著很多人罵你說你壞話揭你短處,你會怎麼辦?

從《金剛經》中學到的回應是:依然對他非常恭敬,把這人當成良師益友。

為什麼?佛教講因果。

人家罵你,肯定是你以前(包括往世)對人家不好,否則為什麼他單單要罵你。被人罵被人羞辱是消自己的業障,對方用這種方式幫自己消業障,難道不應該感謝和恭敬麼?對方罵你,以後也會給他帶來一些不好的果報,還應該對他有悲憫心。如果你罵回去甚至打回去,這就成了冤冤相報何時了......

能做到這樣,此時你才能對平時的那些不爽,不對社會又任何怨恨,面對動盪的大環境,仍能捫心自問:我的功課做得夠不夠好?

有也可以,沒有也行,看淡一切。

《金剛經》教我的第二件事:

當下的智慧

《金剛經》中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除了當下,我們什麼都沒有。

你的一天是不是這樣的:

在鬧鐘三番五次的吵鬧下,不情願地起床,草草吃幾口早餐,匆匆忙忙來到單位,毫無知覺地重複昨天的工作,心裡抱怨同事抱怨上司,終於忙完了,下班回到家,忙著將買來的半成品菜餚做成晚飯,把孩子趕回房裡去做作業,而你就攤在沙發上百無聊賴刷著手機,拖到半夜才睡覺……

那麼我正在實踐的“活在當下”的一天,可以是這樣的:

醒來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感受覺知自己的存在,覺知生命賦予的饋贈。然後花一點時間弄清楚自己這一天的期望,計劃今天仍將以慈悲與正念地度過。

用餐不僅僅是為了向胃裡填充食物,而是一次絕佳的機會,讓我們享受飲食和滋養自我。

而在工作的時候,就把它當成最享受的一件事。我們總是習慣把“工作時間”和“自由時間”區別開來,這會降低我們在工作中獲得喜悅與成功的可能性,我現在在工作,腦子裡想的是工作完後去吃大餐,肯定會痛苦。而事實是,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全身心專注於此,我們就能獲得自由與喜悅。

曾看過蔡志忠老師的一個採訪,他說,他畫畫的時候,整個世界就只有他自己了。我想那就是活在當下的狀態。

當你學會活在當下,你的“心”受的干擾就少,慢慢會“安定”下來;當“心”安定下來,你會發現世界上一切事情都變得那麼簡單,此時,你充滿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就是這個道理。

此時,其他干擾對你來說就不是干擾,有也可以,沒有也行,看淡一切。

《金剛經》教我的第三件事:

做好事,不要有任何求回報的心思

《金剛經》中反覆講了一點:

應無所住行於佈施。

我從中學會了一點:做好事,不要有任何求回報的心思。

簡單的講,佈施就是把自己的東西不求回報的送給別人。

有人說,我生活壓力大,有房貸有車貸,上有老下有下,哪有條件佈施啊!

不求回報的愛看上去很難,實際天天在發生。

玫瑰花完美綻放,它從不求回報;小鳥偶爾落在你家門口,唱完歌就飛走了,什麼都沒留下。

你能做的事情也有很多:坐地鐵給人讓個座;馬路邊把垃圾撿起來送垃圾箱;路上有人抬東西你搭把手;同事忙不過來你加班幫忙;有人情緒低落你給講講佛陀的故事....... 這一切都是佈施。佈施不只是佈施金錢,一切都可以佈施。

經常聽見有人說:我以前對他那麼好,他現在居然這樣對我....... 說這種話的人,問題一定出在自己身上。佈施,是不求回報的。估計他以前對人家好,內心還不知道存了什麼心思,更可能的是他也沒真對人家有多好。

這個世界表面上看起來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實際上是公平的。有果必有因,只是有時候我們看不見那些“因”。

當你不求回報的佈施,反而能獲得無量福德。

真正的佛系,敢於佈施自己的生命,更何況身外物呢。佛陀是如此,很多高僧大德也是如此。是啊,連生命都能佈施,還有什麼不可以佈施的呢?

對自己的東西,有也可以,沒有也行,看淡一切。

儘管讀誦、抄寫過很多遍《金剛經》,但是離開經文,回到生活,有一點風吹草動,東西遺失,親人生病,病疫流行,飛機遇到氣流……我也一樣驚慌、害怕、傷痛。

讀懂經文很容易,能在生活裡切實做到,非常困難,為什麼能背了還要讀這麼多遍?不是要讀懂意思,而是要時時提醒自己:在人生本身流動的狀態中,要不斷地在生活中修正、思考自己。

希望你也可以,讀一讀《金剛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