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性侵疑案,群众围观的逻辑,是道德沦丧还是舆论监督?

二○一八年九月二日,对京东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CEO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因涉嫌性侵女大学生被捕,次日被释放(或保释,不明),

京东及时回应:将针对不实报道或造谣行为釆取必要的法律行动。

刘强东性侵疑案,群众围观的逻辑,是道德沦丧还是舆论监督?

时至今天,已是二十来天过去了,其中的罗生门层出不穷,反正就没有说清楚过,不过有一点是确凿无疑:此事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或是莫名的兴奋。

关于性侵这类闪瞎人狗眼的话题,历来都不缺围观者,这虽是个见怪不怪的话题,但总能常说常新。上个世纪末克林顿性丑闻,给全世界的媒体都注入一剂肾上腺素,热闹很久才消停。刘强东性侵疑案与之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也罢,生活需要调味品,适当时候来一发也不错。

刘强东性侵疑案,群众围观的逻辑,是道德沦丧还是舆论监督?

中国人的视界似乎从来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这也让很多媒体把网民调侃成“吃瓜群众”,这类不含恶意但也绝非善意的标签总是高高在上的评价网民,以及网民围观的事件,对此我倒是觉得有些欠妥,我不妨从性侵疑案的另一面来为群众围观正名:亲眼见证法律。

群众围观看闹热者有之,添油加火者有之,真切关心者有之,但,但,但,这些人都谈不上专业围观,他们还只是囿于主观上自我束缚。专业围观者是这么一类人:担忧者有之,担忧法律是否公正。

担忧者,他们倒不担忧东哥是否性侵,而是担忧法律是否公正。前些年的李天一案沸沸扬扬,因为嫌疑人的身份特殊,网友担忧法律是否会公正审判,因为某些时候大事化小小事化小总是那么明目张胆。

刘强东性侵疑案,群众围观的逻辑,是道德沦丧还是舆论监督?

2013年2月19日,李天一等五人涉嫌性侵

前几天某检察院“未成年强奸冰释前嫌”的标题实在雷人,如果犯罪都能冰释前嫌,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这背后的逻辑是金钱的较量还是权力的介入,实在让人想入非非。如果没有围观,只是抱着“与我何干”的态度,那真是一幅糟糕的画面。

刘强东性侵疑案,群众围观的逻辑,是道德沦丧还是舆论监督?

或许有人会说:“人家的私事,围观未必道德。”是的,围观他人私事,确实不道德,但涉嫌犯罪的事,恐不能用一个私事搪塞,除非有特殊例外情况。围观,其实就是知情权的延伸,人们有必要知道这个事件是否被法律公正处理。因为只有法律公正,大家才会预期如果这类事发生在“我”身上,法律也会为“我”出头。

围观改变世界。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作为围观者的一种自我修养,只有“我”真正关心事件背后的真相,关心法律的公正,如此才能对未来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法律还世间公道,因为公道在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