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的亞馬遜中國會退出中國市場嗎?

有關網易考拉將合併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的消息正甚囂塵上。

對於消息真實性的打探,網易考拉和亞馬遜均不予置評,但也都沒否認。

中國電商市場包括跨境電商如今風生水起,亞馬遜中國卻顯然“水土不服”。

只是,亞馬遜中國是否會退出中國市場呢?很難說。

傳言甚囂塵上

昨日下午有消息傳出:網易考拉將合併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消息稱,網易考拉與亞馬遜已於2018年年底簽約,雙方或採取換股方式。

但由於亞馬遜是一家強勢的大公司,因此雙方的商業談判並不順利。

“水土不服”的亞馬遜中國會退出中國市場嗎?

公開資料顯示,亞馬遜於2004年通過收購卓越網進入中國,目前亞馬遜在中國佈局的核心戰略業務涵蓋四個方面:

以亞馬遜海外購和全球開店為中心的跨境電子商務;

涵蓋紙書、Kindle和電子書的閱讀業務;

物流運營業務;

雲計算服務(AWS)。

其中,“海外購”業務是亞馬遜中國目前最為看重的部分。

亞馬遜中國2014年正式上線跨境電商業務,是亞馬遜在全球範圍內的第一個本地化、多站點全球商店。消費者用中文即可直接購買來自亞馬遜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網站的30大品類、近2000萬件海外正品。商品由亞馬遜全球物流體系從海外運營中心直接配送給中國消費者。

2016年10月,亞馬遜Prime會員服務在中國上線。

網易考拉則誕生於2015年年初。

2015年1月,網易推出以跨境業務為主的綜合型電商網易考拉,主打自營直採的理念,在美國、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香港、臺灣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深入產品原產地直採高品質、適合中國市場的的商品。

2018年6月,網易考拉海購宣佈更名為“網易考拉”,宣告進軍綜合電商市場。

雙方互有需求?

據《2018年(上)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預測,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有望達到12萬億元。

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網易考拉與亞馬遜中國如能聯姻,或能發揮1+1>2的效應。

眾所周知,自2013年以來,亞馬遜就再沒披露過亞馬遜中國業務的數據。市場調研公司eMarketer的研究報告顯示,亞馬遜在中國的電商市場份額已由20%跌至0.7%。

當然,亞馬遜海外購業務目前在中國市場還有一定的份量。

據易觀發佈的《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8年第4季度》顯示,2018年第4季度,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規模為1145.6億元,環比上漲36.0%。

天貓國際以31.7%的份額排名第一,網易考拉以24.5%份額排名第二,從京東全球購更名而來的海囤全球排名第三,份額為11.5%;排名位於第四和第五的分別為唯品國際和亞馬遜海外購,其份額為9.7%和6.0%。

“水土不服”的亞馬遜中國會退出中國市場嗎?

至於網易考拉,它目前最需要的是市場的信任。

“水土不服”的亞馬遜中國會退出中國市場嗎?

2018年2月,網易考拉被中消協質疑售假;新年伊始,加拿大鵝事件持續在發酵。雖然以上事件都被網易考拉方面否認,但上述事件讓網易考拉在貨源真實性方面備受質疑。

網易在2015年、2016年先後推出網易考拉和網易嚴選。如今,電商業務已成為網易除遊戲之外的重要增長業務,在集團業績中的營收佔比已近三成。

但自去年Q3以來,電商營收同比增速已經從一年前的175%逐步下滑到67%,所以,一方面,它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它更需要重獲市場信任。

而亞馬遜在貨源上的優勢正好彌補網易考拉的短板。

目前,雙方正相互試探,無論是網易考拉“傍上”了亞馬遜,還是亞馬遜想治好水土不服的病症,雙方合作已然被視為一場借力打力的商業謀劃。

但分析人士認為,即便雙方“牽手”成功,對中國跨境電商格局的影響也並不明顯。

亞馬遜中國水土不服?

2004年,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收購了雷軍的卓越網。收購後該網站成為亞馬遜的第七大本地化網站,僅次於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和英國。

當時,中國電商市場剛剛興起,淘寶、京東等都未成氣候,它的唯一對手便是同樣以圖書起家的當當網。

然而,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打法策略、用人制度上明顯水土不服。對於中國電商市場發展,也出現了誤判。

此後2007年,卓越網與亞馬遜完成系統對接,更名為“卓越亞馬遜”。2011年,卓越亞馬遜升級為“亞馬遜中國”。

經過近15年“發展”,亞馬遜中國的B2C市場份額從巔峰時期的20%萎縮到如今的不足1%。

數據顯示,2016 年亞馬遜在中國的電商市場份額僅有0.8%。據《財經》透露,亞馬遜中國的運營中心最早有15個,如今只剩下上海運營中心和若干保稅倉。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在總結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教訓時表示,亞馬遜對於中國市場不夠激進、投資不足、本土化不充分。

但對於亞馬遜中國是否會退出中國市場,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曾表示,亞馬遜不會撤出,也不會死掉,因為總部太有錢了。他也指出亞馬遜的弱點,對於中國團隊沒有信任和授權。

在華“水土不服”國外互聯網企業知多少?

2016年8月1日,全球第一大移動打車應用Uber將其中國業務出售給滴滴出行。

2014年9月,Adobe關閉中國研發分公司。

2014年3月,微軟正式宣佈關閉MSN軟件。

2012年4月,樂天關閉與百度合資成立的樂酷天商城。

2012年4月,eBay將易趣剝離。

2011年11月,MySpace聚友網關閉網站。

2011年2月,百思買宣佈退出中國。

2010年1月,谷歌宣佈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2009年3月,AOL第二次撤離中國市場。

2005年10月,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

★銷聲匿跡了的eBay★


“水土不服”的亞馬遜中國會退出中國市場嗎?

2001年,eBay已是全球首屈一指的C2C公司,易趣則是當時中國電子商務C2C領域的老大。2002年3月,eBay收購了易趣33%的股份。

2003年5月,馬雲開始籌建自己的C2C交易平臺——淘寶。

針對中國市場,兩者採取了不同,甚至是對立的做法。eBay對賣家收取費用,而淘寶對賣家始終免費,對增值業務收費;eBay阻止賣家與買傢俬下溝通,以確保不會流失交易佣金,而淘寶則鼓勵買賣雙方進行溝通,消除信息不對稱;eBay主打二手商品拍賣,而淘寶二手商品則從來不是主營業務;eBay缺乏交易擔保手段,而淘寶的支付寶擔保交易,則消除了消費者對網絡購物的不信任感……後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全面失利的雅虎★

“水土不服”的亞馬遜中國會退出中國市場嗎?

雅虎的簡史簡直就是一部美國互聯網歷史,如今在中國國內只剩下品牌空殼。

對於雅虎,今天的90/00後可能已經不太熟悉,但80後肯定有印象。

雅虎可以說是互聯網的領航人之一。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聯網網址導航的網站,曾是免費搜索、免費新聞、免費郵箱、免費聊天等服務的代名詞。

雅虎曾是阿里的大股東,曾經收購阿里巴巴40%股權(後賣出),也曾幫助谷歌走出困境。但在互聯網2.0時代,雅虎屢戰屢敗,搜索輸給谷歌,社交服務輸給facebook,以致沒落至今。雖然雅虎的失敗不只是中國市場的不利,但是面對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如果催化、發展出新的理念與技術,也不至於一敗塗地至此。

“水土不服”的亞馬遜中國會退出中國市場嗎?

★谷歌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2010年穀歌將服務器由中國內地搬到香港,儘管放棄了內地搜索市場。很多人認為是政策方面導致了谷歌的離去,其實這是很多因素的集結所致。

其一、谷歌中國沒有合適的領軍人。在李開復離開谷歌時,谷歌一時難找到合適的領軍者,所謂火車跑得快要靠車頭帶,沒有領軍人,當然谷歌中國的本土化和品牌塑造會比較吃力,這極大的動搖了谷歌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其二,政策和法規不同,讓谷歌無法適從。互聯網不是賣技術和產品,賣的是本土化和用戶習慣。而本土化是互聯網公司成功的關鍵,卓越亞馬遜無法對抗淘寶、facebook在中國沒戲,反而QQ和新浪微博大行其道,這就是本土化的力量。

其三,谷歌連續遭遇危機,惹惱了谷歌美國。谷歌被央視曝光涉黃、谷歌圖書館計劃遭遇起訴,並且政府相關部門也出面指責谷歌不妥,李開復離職等等,這一切都 讓谷歌總部很頭痛。選擇退出顯示出美國人的果斷與衝動,就如同微軟被歐盟惹惱之後,直接將windows內置瀏覽器刪掉一樣,最後讓歐盟無所適從。

其四,谷歌與中國的戀愛失敗還有另外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文化”, “百度更懂中國”。這就是谷歌失敗的原因。( 千仞壁 )

— The End —

更多科技生活相關信息,請關注公眾號“曉說通信”(ID:txxxbw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