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的自私毀掉的孩子


被父母的自私毀掉的孩子


題記在物質空前豐盛、同時生活壓力增加、而人越來越注重個人生活的三重作用下,要留心自己的孩子,因為他是因為你才來到世界上的。


01


今天是小學生結束寒假,到學校報到的日子。

下午小妞回到家裡,興高采烈地講起了學校的事。

“給你講個笑話媽媽,我們班小旭太搞笑了!”

“為什麼呀?”

“老師讓沒交語文作業的同學站起來,有小旭;老師讓沒交數學作業的站起來,有小旭;老師讓沒交英語作業的站起來,有小旭;老師讓沒交體育記錄單的站起來,還是有小旭!”

這是一個沒做寒假作業的熊孩子,我心裡想。

小旭我見過,是一個長的虎頭虎腦的胖胖的男孩子,剪著西瓜太郎似的髮型。

“可能是寒假太忙了,沒有做作業吧!”我打趣道。

“我看是他爸爸媽媽不管他,”小妞故作嚴肅地說:“寒假生活評價表最後一欄的家長寄語那裡,都是小旭自己填的。”

“為什麼說是他自己填的?”

“因為沒有籤家長名字和日期,只有兩個大大的字,就是你們家長簽字最愛寫的兩個字——加油。”

原來,這個小孩長期都不交作業、不完成老師佈置的事情,父母不怎麼管他。

令我疑惑的是,他不是單親家庭,父母就在身邊;他也不缺衣少食,平時打扮都很潮。

想到那一片空白的評語欄只有兩個歪歪扭扭的稚嫩的筆跡“加油”,有些心酸。

很明顯,曉旭的父母根本沒有管過他的寒假作業,也沒有想過兒子今天去學校的處境,連幾句寒假評語都懶得寫,甚至或許根本都不知道有這張表的存在。

小旭是聰明的,知道大人愛用的套路,模仿大人簽了“加油”兩個大字;那兩個字,此時又是那麼的具有諷刺意味。

本來該為小旭加油的父母,缺位了;自己寫了“加油”兩個字的小旭,弱弱地寫下了沒有底氣的“加油”,可他也許從沒體會過加油的意思。

不作為的父母,比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的“虎爸、虎媽”更可怕。

被父母的自私毀掉的孩子


02

據新聞報道,2月18日,一對90後小夫妻,兒子還未滿週歲便到法院起訴要求離婚。庭審中,雙方僵持不下,都堅持不願意要孩子。

“男方撫養好,男方家庭條件比我家好。”“女方撫養好,因為世上只有媽媽好。女方比較細膩。”

這竟然是雙方百般推脫的理由。

在印象中,只有為了爭奪孩子撫養權找理由的,還沒見過為了不要孩子,給對方找優勢的。

而這樣的新聞並不新鮮,前幾年在浙江慈溪,也發生過一對80後離婚,誰也不要孩子的事。

曾經孩子是個寶,孩子是傳宗接代的希望,是夫妻分手必須爭奪的最重要的財產,但這樣的觀念似乎一瞬間已經改變,令人唏噓。

離婚不要孩子,多半都不是爺爺奶奶輩的意思,是孩子的親生父母的想法。

這些以80、90後居多的年輕的一代,或許自己就是獨生子女,或許經歷著物質社會長大,特別看得開,享受生活是他們的人生信條和宗旨

小旭的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態度,雖然還沒到不要孩子的地步,本質上在我看來和這些父母一樣,就是兩個字:自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被父母的自私毀掉的孩子


03

據說莫言說過一句話:“我只負責兩種人,生我的人,我生的人。”

其實人一生要負責很多東西,但是很多人,連只負責這兩樣都嫌麻煩,都不願意。

有人說,孩子不過是父母尋歡作樂的產物,話有點狠,也有點無奈。但卻是一些人的真實寫照。

不管是什麼原因,該負的責任就得負,更不要說本身條件就很好,但把管孩子的時間用到打麻將、打遊戲、自己享受生活上了。

現在的孩子,看起來一個個都是小霸王。小皇帝,但實際上,孩子還是弱勢群體,特別是未成年的孩子。

儘管物質條件豐富,一個孩子一出生,就被錦衣玉食包圍,被進口玩具包圍,但毀掉他們也非常容易。

因為他們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決定著他們一輩子的心理健康。而這些,都是由父母決定的,他們沒有選擇,沒有辦法改變。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