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酒精漆與油性漆

小提琴酒精漆與油性漆

漆,一般公認主要是保護樂器外表免於塵土、溼氣、擦傷,也決定樂器的美觀。

今日小提琴表面的漆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用油類為溶劑的漆稱為油性漆,第二類用醇類作溶劑的漆稱為酒精漆。為何會有這截然不同的兩類?

原因就在斯特拉迪瓦里晚年之時,歐洲人風迷中國跟日本漆器,仿造的快乾酒精漆因而崛起取代了需要日照難乾的油性漆,再加上工業革命後,講究商業利益和效率,自然造就了油性漆的絕種。

所以從十八世紀後,提琴的漆大多都用酒精漆取代油性漆了。所以有權威學者認為這就是古代名琴的聲音之所以勝過近代新琴聲音的原因。

然而有些名琴在表面漆嚴重脫落之後音色依舊脫俗非凡,因此有化學家分析面板材質之後,發現一層含矽及鈣的底漆。

這些元素會滲進琴板裡,填塞木材組織間的空隙,具有硬化和防水雙重功能而非像現代琴般用久了手汗會腐蝕漆甚至使木頭產生髮黴的情況。

經由研究分析認為漆在對聲音的影響主要有下列兩方面:

1、在阻尼方面

(1)同樣乳香樹脂溶質加入不同溶劑會產生不同彈性的漆膜,油性漆彈性較佳會抑制振幅且讓振動分散,酒精漆彈性較差會加強振幅且讓振動集中。

(2)上漆有助於增加振盪響應時間,這與絃樂器包括提琴、吉他、曼陀鈴等面板背後有所謂低音梁的結構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不過一個個是利用力學的結構去加強、一個是用化學鍵的結合使木板零散的振動同步化,進而增加振盪響應時間。

2、在頻率重分配方面

(1)乳香膠這種溶質的漆,有抑制Nasal(鼻音)區特性,且漆性能滲入木頭的深度越深的,抑制Nasal(鼻音)區效果也會越佳。

(2)綜合各種漆比較下發現乳香油性底漆加乳香油漆對增強Darkk(暗沉)區、降低Nasal(鼻音)區、也降低Brilliance(明亮)區(讓Brilliance能量能低於Dark區能量,拉大其差距)有明顯幫助。

小提琴酒精漆與油性漆

15把斯氏琴和瓜氏琴的聲音頻率分佈比較

研究發現斯特拉迪瓦里(Strads)和瓜爾內裡(Gesu)這兩位制琴大師的琴在頻率能量的分佈圖(如上圖)不謀而合,反之用酒精漆則沒有這樣的吻合趨勢。

如果我們人的耳朵對這樣能量分佈的聲音覺得悅耳動聽,那麼採用酒精漆的現代琴自然在音色上無法媲美古代名琴。

我們得知小提琴的漆絕非只有單作表面美觀與保護作用而已,而是會對音色造成許多層面的影響。

漆的成分不同會決定漆附木頭的程度進而改變振盪的集中度、振幅大小和振盪的時間,更重要的,還能改變頻率與能量的相對關係。

乳香樹脂所構成的漆膜能抑制Nasal(鼻音)區這使得有這種漆膜成分的提琴在演奏時讓聲音能顆粒清楚而不含糊,使小提琴成為管弦樂團中的首席樂器並具有獨奏的能力。

雖然從實驗結果似乎用油性漆且有底漆能讓聲音的頻率分佈往古代名琴的聲音趨近,但是隨著地球環境的變遷(尤其是溫度的變化),導致近代木頭與古代木頭有著許多物理性質上的差異(包含彈性、密度、固有頻率等)。

就算能夠有著古代制琴巨匠相同的上漆技術與程序,在琴體木頭性質迥異的情況下仍然不可能複製出名琴的聲音。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微博搜索(拉小提琴的滷蛋)/(博陽提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