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闺女是天才:傅园慧的性格养成术

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比赛中,傅园慧以58秒76的成绩摘得铜牌。尽管无缘金牌,但是傅园慧依然表示,她对此次成绩非常满意,采访中脱口而出的一句“洪荒之力”为人们津津乐道,也凭借天然生动的表情、率真幽默的性格斩获了大批粉丝。

我家那闺女是天才:傅园慧的性格养成术

从傅园慧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她搞笑的表情,直爽的性格,更难得的是一个运动员对待比赛结果的乐观态度。观众不免好奇:“紧张激烈的竞技场上,怎么会出现这样一股清流?”

我家那闺女是天才:傅园慧的性格养成术

最近,某卫视一档亲子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热播,“洪荒少女”傅园慧再次走入大众视野,观众期待这位可爱的姑娘能继续将搞笑进行到底。

我家那闺女是天才:傅园慧的性格养成术

然而,傅园慧的爸爸似乎更加抢镜,幽默风趣的傅爸爸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频上热搜,他的一些教育理念也被银幕前的父母们交口称赞。

我家那闺女是天才:傅园慧的性格养成术

傅爸爸告诉大家,傅园慧第一次在省队参加训练时就对比她大的队员说:“我是个天才啊!”大家都觉得非常好笑,并把这件事当成笑话讲给了傅爸爸。出人意料的是,傅爸爸一本正经地对他们说:“是的,她就是个天才。”

我家那闺女是天才:傅园慧的性格养成术

傅园慧也表示,家里一直让她自由生长,不去在乎别人的眼光,一直鼓励她“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天才”。每当她遇到困难时,都会默念这句话,即使处在低谷,也能重拾信心。

我家那闺女是天才:傅园慧的性格养成术

看到傅爸爸对傅园慧的这种赞美式教育方法,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无论成绩如何,傅园慧在赛场上都能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积极乐观地对待比赛结果了。因为“我是最棒的”已经深入到骨子里,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动力。

我家那闺女是天才:傅园慧的性格养成术

正像该节目的主持人李维嘉说的那样:站在竞技场上,全世界的目光都会以一个数据来评判你好不好。当你没有达到这个数据时,你就什么都没有了,而那三句话(你很好,你最棒,你是天才),是家人最重要的一个鼓励,也是她一直可以依靠的基石。

大多数人从小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别人家的孩子”。“看看别人家的小孩”是家长们用来羞辱自家孩子的神器。“别人家的孩子”一定是体健貌端,才华盖世,传奇演绎,匪夷所思,他们的各种传说在家长们的口中发扬光大,唯独自家小孩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我家那闺女是天才:傅园慧的性格养成术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鼓励和批评有十分明显的界限。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父母喜笑颜开,赞美鼓励之词不绝于口;一旦孩子不小心犯错,则会惹得“龙颜大怒”,失望叹息、批评谩骂便接踵而至。这种强烈的反差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爸爸妈妈会觉得我一文不值。

我家那闺女是天才:傅园慧的性格养成术

如果您也是这样的家长,时不时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请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向傅园慧的爸爸学习,把夸赞别人家孩子的那些褒义词转移到自家孩子身上,教会他们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父母的肯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动力。

许多父母担心,一味地夸赞会导致孩子“找不着北”。这种担心不无道理,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一些小孩儿从小在家里被宠上天,不管做什么都会得到夸奖,这些“小公主”、“小少爷”在外受到一点小小的批评就会气急败坏,觉得自己遭受了天大的委屈。那么,身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正确“夸”自己的孩子呢?

“傻瓜妈妈”袁梅的育儿经历似乎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她在《聪明的妈妈像傻瓜——让孩子独立成长的81种教养智慧》一书中表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我家那闺女是天才:傅园慧的性格养成术

袁梅的儿子王尔清,六岁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七岁自学作曲,后师从著名作曲家王宁和秦文琛,2012年举办个人交响音乐会《原上》,由夏小汤先生担任指挥。先后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曾荣获第六届CON 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二等奖、第五届百川奖作曲比赛第一名等。2016年考入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其作品分别在阿姆斯特丹、台北、威尔士、北京及上海等地演出。

我家那闺女是天才:傅园慧的性格养成术

这位名副其实“别人家的孩子”并不是只活在别人的夸赞里。尔清一开始的成长就伴随着来自妈妈的表扬和喝彩:“你真棒!”久而久之,他就成了“棒棒糖先生”,什么都要最棒的,如果偶尔犯了错该怎么办呢?袁梅的方法是用表扬来进行修正,一件事情可能只能算是勉强及格了,这时候,袁梅会先表扬这件事情总体合格了,把优点一一说出来,然后开始说问题:“假如这个地方要这样处理的话,可能会更棒,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不仅如此,袁梅还发动一切可以表扬的力量来表扬尔清。尔清刚开始画画的时候,袁梅就腾出一面墙作为他的专属“画廊”,家里来的客人都被邀请参观“画廊”,袁梅还诱导他们说出各种鼓励的话。这些举动让尔清的绘画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袁梅寄语

夸,其实是一种指引,一种肯定,一种点拨和能量的激发。这种积累的能量和充分的肯定,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信,更加理性,从而更加坦然地去面对困境和问题。

“夸”是赏识,是一种充满爱意的催生素。只有用情、用心,才能真正夸到实处。

“夸夸更优秀!”我们的孩子缺失的表扬太多了,希望家长们能更多地夸夸自己的孩子,一句赞扬就是一个拥抱!

本文部分教育理念选编自《聪明的妈妈像傻瓜——让孩子独立成长的81种教养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