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閨女是天才:傅園慧的性格養成術

在里約奧運會女子100米仰泳比賽中,傅園慧以58秒76的成績摘得銅牌。儘管無緣金牌,但是傅園慧依然表示,她對此次成績非常滿意,採訪中脫口而出的一句“洪荒之力”為人們津津樂道,也憑藉天然生動的表情、率真幽默的性格斬獲了大批粉絲。

我家那閨女是天才:傅園慧的性格養成術

從傅園慧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她搞笑的表情,直爽的性格,更難得的是一個運動員對待比賽結果的樂觀態度。觀眾不免好奇:“緊張激烈的競技場上,怎麼會出現這樣一股清流?”

我家那閨女是天才:傅園慧的性格養成術

最近,某衛視一檔親子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熱播,“洪荒少女”傅園慧再次走入大眾視野,觀眾期待這位可愛的姑娘能繼續將搞笑進行到底。

我家那閨女是天才:傅園慧的性格養成術

然而,傅園慧的爸爸似乎更加搶鏡,幽默風趣的傅爸爸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頻上熱搜,他的一些教育理念也被銀幕前的父母們交口稱讚。

我家那閨女是天才:傅園慧的性格養成術

傅爸爸告訴大家,傅園慧第一次在省隊參加訓練時就對比她大的隊員說:“我是個天才啊!”大家都覺得非常好笑,並把這件事當成笑話講給了傅爸爸。出人意料的是,傅爸爸一本正經地對他們說:“是的,她就是個天才。”

我家那閨女是天才:傅園慧的性格養成術

傅園慧也表示,家裡一直讓她自由生長,不去在乎別人的眼光,一直鼓勵她“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天才”。每當她遇到困難時,都會默唸這句話,即使處在低谷,也能重拾信心。

我家那閨女是天才:傅園慧的性格養成術

看到傅爸爸對傅園慧的這種讚美式教育方法,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無論成績如何,傅園慧在賽場上都能發自內心地開懷大笑,積極樂觀地對待比賽結果了。因為“我是最棒的”已經深入到骨子裡,成為她不斷前進的動力。

我家那閨女是天才:傅園慧的性格養成術

正像該節目的主持人李維嘉說的那樣:站在競技場上,全世界的目光都會以一個數據來評判你好不好。當你沒有達到這個數據時,你就什麼都沒有了,而那三句話(你很好,你最棒,你是天才),是家人最重要的一個鼓勵,也是她一直可以依靠的基石。

大多數人從小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可怕的競爭對手——“別人家的孩子”。“看看別人家的小孩”是家長們用來羞辱自家孩子的神器。“別人家的孩子”一定是體健貌端,才華蓋世,傳奇演繹,匪夷所思,他們的各種傳說在家長們的口中發揚光大,唯獨自家小孩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我家那閨女是天才:傅園慧的性格養成術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裡,鼓勵和批評有十分明顯的界限。孩子取得優異成績,父母喜笑顏開,讚美鼓勵之詞不絕於口;一旦孩子不小心犯錯,則會惹得“龍顏大怒”,失望嘆息、批評謾罵便接踵而至。這種強烈的反差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否則爸爸媽媽會覺得我一文不值。

我家那閨女是天才:傅園慧的性格養成術

如果您也是這樣的家長,時不時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請及時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向傅園慧的爸爸學習,把誇讚別人家孩子的那些褒義詞轉移到自家孩子身上,教會他們自信樂觀地面對生活的起起伏伏,父母的肯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失的動力。

許多父母擔心,一味地誇讚會導致孩子“找不著北”。這種擔心不無道理,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事例,一些小孩兒從小在家裡被寵上天,不管做什麼都會得到誇獎,這些“小公主”、“小少爺”在外受到一點小小的批評就會氣急敗壞,覺得自己遭受了天大的委屈。那麼,身為家長,我們該如何正確“誇”自己的孩子呢?

“傻瓜媽媽”袁梅的育兒經歷似乎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她在《聰明的媽媽像傻瓜——讓孩子獨立成長的81種教養智慧》一書中表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我家那閨女是天才:傅園慧的性格養成術

袁梅的兒子王爾清,六歲學習鋼琴、小提琴等樂器,七歲自學作曲,後師從著名作曲家王寧和秦文琛,2012年舉辦個人交響音樂會《原上》,由夏小湯先生擔任指揮。先後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預科;曾榮獲第六屆CON TEMPO新室內樂作曲比賽二等獎、第五屆百川獎作曲比賽第一名等。2016年考入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其作品分別在阿姆斯特丹、臺北、威爾士、北京及上海等地演出。

我家那閨女是天才:傅園慧的性格養成術

這位名副其實“別人家的孩子”並不是只活在別人的誇讚裡。爾清一開始的成長就伴隨著來自媽媽的表揚和喝彩:“你真棒!”久而久之,他就成了“棒棒糖先生”,什麼都要最棒的,如果偶爾犯了錯該怎麼辦呢?袁梅的方法是用表揚來進行修正,一件事情可能只能算是勉強及格了,這時候,袁梅會先表揚這件事情總體合格了,把優點一一說出來,然後開始說問題:“假如這個地方要這樣處理的話,可能會更棒,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不僅如此,袁梅還發動一切可以表揚的力量來表揚爾清。爾清剛開始畫畫的時候,袁梅就騰出一面牆作為他的專屬“畫廊”,家裡來的客人都被邀請參觀“畫廊”,袁梅還誘導他們說出各種鼓勵的話。這些舉動讓爾清的繪畫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袁梅寄語

誇,其實是一種指引,一種肯定,一種點撥和能量的激發。這種積累的能量和充分的肯定,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更加理性,從而更加坦然地去面對困境和問題。

“誇”是賞識,是一種充滿愛意的催生素。只有用情、用心,才能真正誇到實處。

“誇誇更優秀!”我們的孩子缺失的表揚太多了,希望家長們能更多地誇誇自己的孩子,一句讚揚就是一個擁抱!

本文部分教育理念選編自《聰明的媽媽像傻瓜——讓孩子獨立成長的81種教養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