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学生团队“Berserker”斩获“华为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特等奖

GS/s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器(ADC)是5G通讯建设中高性能基站的核心器件,也是反导相控阵雷达中所需的关键模块,更是“瓦森纳协议”所禁运管控的核心器件,长期以来被国外公司所垄断,突破GS/s高精度ADC的技术壁垒迫在眉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Berserker”团队项目作品“应用于射频接收机的12位1GS/s Pipelined ADC”,凭借其在速度、精度、面积和功耗等性能上较好的折中,广泛应用于无线通讯系统、射频接收机等电子系统中,对打破国际垄断,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国家贡献了“芯”能量。

今年8月,首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决赛在厦门落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朱樟明教授指导的“Berserker”团队经过初赛选拔、决赛机试及公开竟演的重重考验,一举斩获全国特等奖。


西电学生团队“Berserker”斩获“华为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特等奖

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倪光南院士(右一)、大赛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陆建华院士(左一)颁发特等奖,微电子学院“Berserker”队员:杨静(左五)、朱冬琳(左六)、刘海珠(右五)

国家贡献“芯”能量

朱樟明教授科研团队对于高速高精数据转换器研究有着丰富得经验积累和技术基础。本次竞赛,Pipelined ADC射频接收机中,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后由模数转换器所量化,是模拟前端和数字后端之间的桥梁,它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性能,由于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因此自主研发设计的GS/s高精度ADC将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芯”的力量。


西电学生团队“Berserker”斩获“华为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特等奖


西电学生团队“Berserker”斩获“华为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特等奖

相控阵雷达



西电学生团队“Berserker”斩获“华为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特等奖


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参赛过程让团队成员受益匪浅。“在研究生期间参加的这些竞赛活动,使我和队员们都成长了很多。竞赛中与其他高校优秀的同学同台竞演,让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同时也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收获良多”,“Berserker”团队队长朱冬琳说道,“在竞赛期间,大家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积极主动,每个成员都很棒地完成了任务。”参赛前期,从作品设计、项目书撰写、海报制作、答辩视频制作等过程中,队员们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去学习、改进方案,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创“芯”决赛的上机环节比重占总成绩的70%。队长朱冬琳在组队时精心选配团队队员,队员刘海珠主攻从模拟IC设计,杨静主攻数字IC设计,朱冬琳主攻数模混合IC设计方向,三人配合默契,在决赛中顺利完成基础知识笔试以及现场电路设计和编程环节的比试。朱冬琳在讲起团队协作时感慨地说道:“我们能在机试中取得好成绩,少了任何一位队员的努力都是难以实现的,大家表现得都很出色。”

“我们没有想到最终摘得桂冠,获此殊荣,有前面的比试环节中,感觉还存在着一些小问题,没能做到最好,但是每一个环节的晋级都给了队员们很大的动力与鼓舞。”朱冬琳笑称,“可能有缺陷才比较美好吧!”


西电学生团队“Berserker”斩获“华为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特等奖

“Berserker”团队公开竞演答辩


学习科研更需要一个指引明灯

获得大赛全国特等奖的背后,不仅仅是“Berserker”团队3名队员努力的结果,更加离不开导师朱樟明教授的悉心指导与实验室同门师兄的无私帮助。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对于经验的积累有很高的要求,在团队成员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技术难点的困扰,如流水线各级指标的分配、模块电路细节的设计、测试环境的搭建以及数据校准等等,在导师及师兄的指点和帮助下,最终将个个难点逐一击破,交出了满意的设计作品。


西电学生团队“Berserker”斩获“华为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特等奖

“Berserker”团队与指导老师朱樟明教授合影

朱老师热心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他连续多年获得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严谨的科研作风、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不惧困难的拼搏精神,使得他对集成电路设计有着前瞻性的认识与敏锐的洞察力,在模拟前端集成系统设计中有非常高的造诣与成就,他身体力行、践行践实,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团队在科研道路上奋勇前行。有着这样优秀指导老师和勤奋的的科研团队,相信他们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还会取得更多的突破与成就!

据了解,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大主题赛事之一,是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发起,面向全国研究生的团体性集成电路顶级专业创意创新实践活动,旨在于推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集成电路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战略支撑。

(通讯员 程珺 学生记者

杨茜 郭涛 来源 西电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