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廣東人還能對哪個食材產生仁慈之心,那應該就是它了!

大家好,我是老吳,一個永遠嘴饞的潮汕人。

說起我們廣東人,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起“吃”這個字,在外地人看來,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地上跑的除了汽車坦克,水裡遊的除了潛艇軍艦,其他的都能成為廣東人的盤中餐,就連福建人也在廣東人的“菜譜”中(開個玩笑)。然而在去年的一次颱風天中,全國人彷彿都看到了廣東人的“底線”,那就是辣椒,16級的大風都改變不了廣東人對辣椒的態度!

如果說廣東人還能對哪個食材產生仁慈之心,那應該就是它了!

受氣候的影響

廣東的氣候跟四川、湖南等這些吃辣的省份不一樣,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這些地區的氣候比較潮溼,冬夏的溫差相差太大了,夏天就好比一個火爐,冬天則像一個充滿著水汽的冰窖。夏天吃一頓火鍋,大汗淋漓,實在是爽,而在陰冷的冬天,辣椒既可以祛溼又能暖身,所以這些地方特別喜歡辣椒。但是廣東則不一樣了,廣東這邊屬於溼熱地帶,對比別的地方,廣東的冬天跟玩似的,這種氣候條件導致了在廣東地區生活的人特別容易上火,這要再來點辣椒刺激,那就爆炸了!

如果說廣東人還能對哪個食材產生仁慈之心,那應該就是它了!

對“鮮”的追求

我們都知道,廣東的海洋資源豐富,特別是湛江以及潮汕地區,海鮮那是真的多,這就造成了我們廣東人對於“鮮”的獨特見解,由於以前保鮮技術的限制,很多食材不能放久,要不然容易變質,如果吃了這種變質的食材,對身體肯定會有影響的,所以長期以來廣東人對於食材的新鮮度的要求是極高的。新鮮的食材,特別是海鮮,無需加入太多的調味料,光靠食材本身的味道就足以征服我們的味蕾,這就是所謂的原汁原味。像辣椒這種刺激味覺的食材,更是會覆蓋住食物原本的味道,這是得不償失的,因此,廣東人的烹調方式大多是以清蒸以及白灼為主。

如果說廣東人還能對哪個食材產生仁慈之心,那應該就是它了!

廣東人對鮮的追求在潮汕人身上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在潮汕地區,對鮮的極致追求最典型的就是我們本地的“毒藥”生醃海鮮了,各種去腥的材料調製出一盆去腥的調料,海蟹、海蝦、各種貝類無需加熱處理,清洗乾淨之後直接放進去醃製,只需一小時左右就能吃了。很多人看到這種處理方式都會退避三舍,但是吃過的人卻從此無法自拔,所以稱其“毒藥”。正是潮汕人對於這種鮮味的極致追求,因此辣椒在潮汕地區的存在感幾乎沒有,在市場上見到的多是幹辣椒,一般買魚的時候檔主會送你一兩顆,用於蒸魚的時候去腥用。

如果說廣東人還能對哪個食材產生仁慈之心,那應該就是它了!

這涼茶不苦

廣東人雖然飲食清淡,但是很多外來的飲食文化對於廣東還是有影響的,各種地方菜館在廣東的落戶,廣東吃貨那可是出了名的,自然是不會放過的,慢慢地,這些川菜以及湘菜館也受到了不少廣東人的歡迎。但是圖一時口舌之快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上火的痛苦了,這不是廣東人才會有的,身邊不少湖南那邊的朋友都說,自己在老家吃再辣都沒事,但是來了廣東,吃點辣椒就上火了。對於上火的問題,廣東人也有自己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媽媽說“不苦”的涼茶了,涼茶雖然名為茶,實際上是去火的中藥,相信我,一個廣東人信誓旦旦地跟你說涼茶不苦,就跟一個湖南人跟你說這東西不辣一樣!涼茶是廣東人為適應本土的氣候而祭出的法寶,在媽媽眼裡,基本上身體所有不舒服都能跟涼茶掛鉤,頭痛了,媽媽會說:“應該是上火了,喝杯涼茶吧。”腰痠了,“應該是上火了,喝杯涼茶吧。”感冒了,“喝杯涼茶吧。”好吧,讓我先喝杯涼茶壓壓驚!

如果說廣東人還能對哪個食材產生仁慈之心,那應該就是它了!

不是所有廣東人都不吃辣

很多廣東人對辣椒的敬而遠之其實是源於長輩的,比如小時候,大人一般都不允許我們吃辣的零食,只要看見這零食帶點紅,大人們就不準小孩子吃,怕的就是孩子上火,好像辣的東西在大人們的眼中就相當於有毒的一樣,所以我們是從小就被灌輸的這種思想。但是也不是所有廣東人都這樣,世事無絕對,就想廣東不一定看不到下雪一樣,廣東人也並不一定都不吃辣。粵北位於廣東的最北端,是廣東地區最寒冷的地方,因為與湖南、江西等地接壤,所以飲食習慣也有很大的不同,受湖南、江西那邊以及本身氣候的影響,粵北地區的人對辣椒似乎情有獨鍾,最具代表的就是廣東韶關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做菜不夠辣,酸筍鴨就是當地一道有名的菜餚,那一股子酸辣勁,絕對會讓嗜辣的人大呼過癮!

如果說廣東人還能對哪個食材產生仁慈之心,那應該就是它了!

廣東是中國第一個接觸辣椒的地方,當年辣椒傳入中國,正是經過了廣東的口岸,但是作為著名的吃貨大省,對於辣椒這種食材卻並不感冒,居然讓它完整地走出了走出了廣東的大門,只留下一丁點的殘影,不得不說,這可能是廣東人第一次對食材表現出了仁慈之心了!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老吳,點個關注不迷路,老吳帶你上高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