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功立言的王陽明,中國最後一個聖人,非他莫屬

有人認為在中國歷史上共有兩個半聖人,半個是曾國藩,一個是孔聖人,還有一個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的王陽明。他流傳下的心學在世界各地廣為傳播,以至於後世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對王陽明念念不忘,說出:一生俯首拜陽明。1472年,王守仁出生於浙江餘姚,字伯安,別號陽明,世人亦稱之為王陽明。。其家族在當地很顯赫,家中祖輩大都在朝為官,有著良好的家世,自小在家中受到祖父王倫與父親王華的言傳身教在學習上他也有著良好的環境。

立德立功立言的王陽明,中國最後一個聖人,非他莫屬

到了王陽明十歲那一年,父親王華更是高中狀元,於是全家搬到京城,王華更是為他找了多位老師教導他,可王陽明自幼便表現出與人不一般的看法,他認為讀書並不是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而後更是熟讀兵法,練習武藝,在武略上更勝文才。在二十歲那年王陽明第一次參加鄉試,便中舉人,二十八歲時又中進士,而父親王華在朝中官至吏部尚書,此時王陽明仕途可謂是一片光明。

立德立功立言的王陽明,中國最後一個聖人,非他莫屬

但是沒想到的是,在正德元年,他因為上書得罪了權傾朝野的太監劉瑾,被髮配到了龍場當驛丞,在當時這不算個好差事,龍場位於今天貴州省修文縣,直至今天那裡經濟仍然不算髮達,更何況是300餘年前的明朝,可是面對著惡劣的環境,物資的匱乏,上級的羞辱等等困難,王陽明沒有氣餒,在絕境中創立“知行合一”學說,領悟心學,在此實現了人生的涅槃。

立德立功立言的王陽明,中國最後一個聖人,非他莫屬

此後王陽明升任縣令,在這段期間對知行合一進行了最真切有效的實踐。在經過五六年的職務變動,於正德十一年,王陽明被任命巡撫,終於在官場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可還沒來得及高興,他發現,這個巡撫並不好當,在他掌管的區域內匪禍不斷,多年來歷任巡撫無論如何治理都毫無成效。但王陽明不會被這點困難嚇倒,他深入基層,勘察地形,瞭解敵況,制定計劃。

立德立功立言的王陽明,中國最後一個聖人,非他莫屬

在之後的一系列掃匪行動中,他出敵不意,兵行奇招,打的匪徒節節敗退,被匪徒驚呼神人。於數月後徹底蕩平匪患,其事蹟也為當地人民所傳誦。而王陽明一生最大的功績是平定南昌的寧王朱宸濠之亂。正德十四年寧王發動叛亂,王陽明得到消息後立刻募兵平反。但此時局面十分不容樂觀,寧王率兵六萬,而王陽明尚無兵力可以與之一戰,於是他用疑兵之計,號稱自己手上有部隊十六萬,讓寧王起了疑心,從而為自己集結兵力創造了寶貴的時間。

立德立功立言的王陽明,中國最後一個聖人,非他莫屬

到了七月,王陽明手上已有了八萬的兵力,趁著寧王老巢南昌兵力空虛,直搗黃龍,寧王不得不回援。最終雙方在潘陽湖決戰,王陽明藉助風勢,放火燒船,經過激烈戰鬥,寧完被生擒,其部下文武大臣也成了接下囚。至此寧王之亂全面平息,王陽明也得到了軍神的稱呼。之後王陽明官至兩廣總督,但他激流永退,在五十四歲時告老還鄉,在家鄉一帶創立書院,宣講心學,,提倡知行合一,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