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文化IP產業發展報告:正式進入“混態融合”時代

伴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我國目前已進入“混態融合”時代,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融合更為明顯。小說、動漫、影視劇、遊戲,乃至一切娛樂形式不再孤立發展,而是彼此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協同,構建出了一個泛娛樂產業生態圈。IP經濟已成為中國文娛產業發展的新形態。文化IP以其優質的原創內容聚合初代粉絲,通過衍生為影視劇、遊戲等方式指數級擴大粉絲群體,同時反哺原始文化IP。使其價值最終得以轉換、變現、放大和生態化。


2018中國文化IP產業發展報告:正式進入“混態融合”時代

IP這個知識產權的概念對我們今天特定的文化現象而言,就過於寬泛而無法準確定義。本文豐富了IP的內涵,對IP進行了重定義:特指一種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融合,是有著高辨識度、自帶流量、強變現穿透能力、長變現週期的文化符號,我們將這樣的文化符號稱為“文化IP”。從消費者角度看,文化IP代表著某一類標籤、文化現象,可以引起興趣,用戶願意追捧,可能轉化為消費行為;從運營商角度看,文化IP代表著某一個品牌、無形資產,可以通過商業化運營、產業化融合,轉化為消費品,實現價值變現。

在中國當代語境下,文化IP已不再侷限於文學、動漫、影視作品,諸如清明上河圖、曾侯乙編鐘等國寶重器,敦煌飛天壁畫、秦兵馬俑等景區文物古蹟,Line Friends表情包,馬拉松、世界盃等頂級賽事均可成為文化IP。文化IP的核心屬性是內容和流量(粉絲)。文化IP以其優質的原創內容聚合初代粉絲,通過衍生為影視劇、遊戲等方式指數級擴大粉絲群體,同時反哺原始文化IP。兩者形成相互支撐、相互融合的生態鏈條,文化IP價值最終得以轉換、變現、放大和生態化。

高價值文化IP特徵解構

隨著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青年新生代群體的崛起,通過類型化、標籤化對處於支配地位的主流文化進行挑戰,從而形成的亞文化圈層正在不同的領域萌芽、成長、開花,也正逐漸影響、改變著主流文化的形態與觀念。業界預測未來十年內,亞文化相關的文化概念產品及其受眾將呈現爆發式增長,文化IP將以其高辨識度,好玩有趣、個性鮮明,有態度、有觀點、有價值觀的特徵不斷脫胎於亞文化圈層,在主流文化舞臺上大放異彩。

高價值文化IP特徵之一:高辨識度

高辨識度是高價值文化IP存在的關鍵載體。高價值文化IP通常有著與眾不同的外在表現形式,它們或清新唯美,或雍容華貴,或曲婉靈動,或大氣磅礴。人們對於文化IP的路轉粉往往始於皮相。高價值文化IP的LOGO、形象、語言或故事,往往能被受眾一眼識別。京劇的表演者最早將孫悟空從文本中具象出來,開創了“猴戲”的表演風格。1964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成為中國動畫界的鎮山之寶。1986年,央視播出真人版電視劇,一經播出轟動全國,創造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寒暑假重播次數已超過3000次。《大話西遊》、《大聖歸來》、《西遊降魔》等電影的上映更是屢次刷新各類紀錄,孫悟空已成為中國文化IP史上的豐碑。

高價值文化IP特徵之二:好玩有趣,個性鮮明

好玩有趣、個性鮮明是高價值文化IP的性格特徵,是肉相。好玩有趣體現在:一是幽默感,可讓人們嘴角上揚,捧腹而笑;二是新奇度,可滿足人們的好奇心、求知慾;三是遊戲趣味,可使人解乏消遣。在我國當前社會泛娛樂趨勢下,好玩有趣的文化IP可有效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消費的需要。同時,高價值文化IP也可以是嚴肅的、獨特的、個性的,這是人們渴求深刻文化、提升文化品味的表現。

《冰雪奇緣》刻畫了兩位個性鮮明的公主:長公主優雅智慧、莊嚴大方、沉穩內斂;小公主無畏無懼、內心開朗澄澈、溫柔體貼。影片探討了女性對自我能力的肯定及社會環境對女性理解的重要性。2014年,該影片獲得第86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以12.75億美元票房問鼎全球動畫史票房冠軍。

故宮藏品歷來給人的印象是嚴肅、文化底蘊渾厚。但自2016年以來,故宮文創發佈了以雍正硃批“朕就是這樣的漢子!”為代表的衍生品,其反差萌給人形成了好玩有趣、耳目一新的感覺

,故宮文創產品年銷量也已超過10億元,並作為國禮屢次贈予外國總統。在優異的市場表現之外,故宮也贏得了口碑,故宮淘寶微博粉絲已達93萬人次,微信公眾號的文章閱讀量常輕鬆突破10萬人次。

高價值文化IP特徵之三:有態度、有觀點、有價值觀

態度、觀點、價值觀是高價值文化IP的內核,是骨相,可引人關注並形成作品的回味張力。在文化IP營銷中,情感營銷的共鳴效果最強,而深層次挖掘人性深度和提升思想高度的作品可以提高粉絲對文化IP的認同感,跨越時代邊界,超越民族界限,甚至引發全人類的共鳴與思考,形成文化現象。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其英雄事蹟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現已被演繹為電影、電視劇、遊戲、歌舞豫劇等多種形式。花木蘭被反覆演繹傳播就是因為其展現出來的價值觀:勇敢無畏,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抗擊柔然的家國情懷。一個有態度、有觀點、有價值觀屬性的文化IP作品,必定會反響強烈,生命週期可以得到延長,粉絲(消費者)也更願意為此付費。

2018中國文化IP產業發展報告:正式進入“混態融合”時代

文化IP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文化IP產業發展的現狀,需要綜合整個行業全景來看,關於文化IP產業的行業全景具體體現在了以下方面。

產業處於成長期,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整個文化IP產業鏈可劃分為內容層、變現層、延伸層、支撐層。上游為內容層,以網絡文學、漫畫、表情包為主,其特徵是以個人創作為主,內容豐富,創作壁壘低;中游是變現層,主要包括電影、電視劇、網絡劇、遊戲以及動畫等領域,該層是目前市場上最主要的變現渠道;下游是延伸層,包含衍生品、主題公園、藝術/體驗館等,為新興市場,商業模式處於百花齊放的狀態;貫穿全產業鏈,可為各細分領域提供服務的是支撐層,主要包括版權價值挖掘、確權/維權服務、設計製作服務、授權交易服務、供應鏈管理服務等,是產業精細化運作的代表性新生事物。

2018中國文化IP產業發展報告:正式進入“混態融合”時代

文化IP產業鏈:紅框代表當前主流形式


內容層發展現狀分析

內容層的文化IP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主流文化IP以文學/網絡文學、漫畫、表情包為主。同時,市場上還出現了綜藝節目、體育賽事等潛在熱門文化IP,如《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的改編和中超聯賽的高額版權費。隨著《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的出臺,景區及文物古蹟、博物館等文物單位正逐漸成為熱門文化IP的源頭。按照文化IP的特徵,字畫、戲曲、個人甚至整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均具有成為熱門文化IP的潛力。

在主流文化IP中,文學/網絡文學在我國發展較為成熟,積累了數量龐大的讀者群體,目前已經成為文化IP產業的最主要源頭,並在改編電影、電視劇、遊戲和動畫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移動互聯網和自媒體興起的背景下,國產漫畫用戶規模增長迅速,其付費閱讀習慣正在養成,漫畫IP版權衍生發展速度較快。表情包作為一種主流文化IP出現時間較短,但是藉助於移動聊天工具微信、QQ的龐大用戶規模,已經成為社交中不可或缺的聊天方式,對標Line Friends,可預測未來在商品衍生授權方面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在非主流文化IP中,綜藝節目由於受眾較廣,加之國外現象級綜藝節目的持續引進和網絡綜藝的創新性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典型的文化IP,斬獲了鉅額的冠名費用,並在衍生電影、電商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因政策推動及大量資本湧入,我國的體育賽事版權價格迎來高漲,同時其廣告贊助、商品授權和比賽日門票等變現渠道也獲益豐碩。近年來,明星文化IP的市場號召力正在體現其價值,好的藝人是高票房、高收視率的保障,有著較強的衍生價值,特徵鮮明的網紅也促使直播等新興業態的興起,一些非常具有號召力的個人如羅振宇、羅永浩、高曉松等成為了超級個人IP的代表。音樂文化IP在數字音樂、音樂綜藝和音樂改編電影的帶領下,正擺脫傳統音樂產業低迷的桎梏,成為文化IP產業下一爆發點。景區、文物藉助於其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塑造強文化IP,也漸漸煥發出新的光彩。名人字畫因粉絲經濟的助力正逐漸脫胎換骨,而中國雕塑受限於發展相對滯後和收藏習慣還未養成,目前市場較為低迷。我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內容資源,未來發展可期。

變現層發展現狀分析

目前主流變現方式以電影、電視劇、遊戲、動畫為主。國產電影票房收入近年來快速增長,然而國產文化IP電影在2015年“文化IP元年”取得高票房之後逐漸降溫,主要是因為觀眾和市場對於文化IP電影變得越來越冷靜和理性,影片的質量以及口碑成為觀眾買票觀影的主要因素。

相比於文化IP改編為電影遇到的困境,文化IP改編電視劇目前在國內方興未艾,2016年、2017年電視劇網絡點擊量TOP10中分別有八部、七部改編自熱門的文學作品。隨著“一劇兩星”政策的出臺和製作方向“以質取勝”理念的轉變,文化IP高影響力、高貼近性、高關注度的特徵,使其成為製作方的首選。

近年來,隨著用戶規模增速下滑,國內遊戲市場增長乏力。2018年1-6月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1050億元,同比增長僅為5.2%,該增速創十年新低。而文化IP改編遊戲正成為遊戲市場僅有的亮點。根據伽馬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移動遊戲銷售收入1161.2億元,同比增長41.7%,由文化IP改編移動遊戲收入達745.6億元,佔整個移動市場收入超六成,收入增長主要依賴於文化IP改編的貢獻。

我國的動畫行業隨著政策、資本、新媒體和消費人群的多重驅動,目前發展較為快速。受益於整體市場的欣欣向榮,文化IP改編動畫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在每年出品的動畫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分量。

非熱門變現方式包括演唱會、音樂節、圖書、舞臺劇/話劇等。四種變現方式的粉絲放大器作用有限,基本是主流變現渠道的附屬品,需與主流變現渠道或衍生品結合產生協同效應從而變現。演唱會為小眾藝術形式,與電影、遊戲相比票價高昂,能夠承擔得起票價的人相對較少,現場看演唱會的受眾基本為鐵桿兒粉絲。

音樂節收費以門票為主,與演唱會相比,便宜很多,但是因為歌手非熱門明星,舉辦頻次較低,粉絲擴大效應不明顯,故市場規模較小。圖書的盜版成本最低,目前我國在版權保護上的力度不夠,利潤空間狹小。舞臺劇/話劇市場相對於電影,製作成本較低,但每次演出都需要眾多演員的參與,巡演更需要負擔大隊人馬的差旅費用,邊際成本高昂,故高昂的價格使其成為小部分人的需求。話劇改編的現象級電影《夏洛特煩惱》給該行業的發展指明瞭新的方向。

延伸層發展現狀分析

延伸層是經由上游內容層開發、中游變現後的延伸,是人們線下體驗的最終場所,公眾可以購買自己喜愛的動漫、電影周邊衍生品、創意設計產品,也可以去主題樂園、景區實地體驗。基於文化IP的衍生品開發能給文化產業帶巨大的商業價值。《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自1996年第一部面世,至2011年底第七部出版完成,所形成的全版權產業鏈總產值已超過220億美元,其中116億美元來自於主題公園、飲食和服飾等衍生品領域。目前國內衍生品產業還遠未到發達國家水平,但仍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主流的延伸渠道以主題公園和授權衍生商品為主。目前我國的主題公園發展已經進入第四代,市場相對成熟。隨著我國產業政策放開,未來國際龍頭或將湧入國內,導致國內市場競爭逐漸加劇。因此,以華僑城、華強方特等龍頭為代表的主題公園企業已不僅僅滿足於傳統的園區運營,而是逐步發展為以主題公園運營為依託,集文化創意、旅遊休閒、影視娛樂等於一體的全產業運營模式。

我國的衍生品市場起步相對較晚,近幾年隨著文化IP產業的興起而快速發展,2017年我國衍生授權商品零售額達到747億元,增長率全球最高。從細分品類來看,動漫衍生品市場規模約為450億元,規模最大,電影和遊戲衍生品市場尚處萌芽,與國外衍生市場佔比相比,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同時我國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文化IP延展模式,如熱門文化IP主題展、藝術/真人體驗館等,但這些模式尚未形成規模,商業模式還有待驗證。

支撐層發展現狀分析

文化IP精細化運作推動了支撐層的發展。隨著文化IP變現方式的不斷細分,對文化IP版權方的專業化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支撐層開始從輔助性角色定位轉變為文化IP產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文化IP版權價值挖掘服務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基礎,對文化IP的熱度變化趨勢、文化IP受眾人群進行剖析,增強文化IP與產業鏈各層級的關聯度,從而挖掘文化IP背後的價值。例如百度IP魔方背靠百度大數據,通過對用戶搜索數據進行分析,繪製用戶畫像,進而提出針對性的文化IP變現方案。

文化IP版權確權/維權服務指的是基於區塊鏈技術,通過區塊鏈、公鑰加密和可信時間戳等技術,為原創作品提供原創認證、版權保護。以原創寶、匯桔網為首的文化IP版權確權/維權平臺通過數字版權證書、侵權檢測系統等工具來為文化IP版權方提供知識產權保護。

文化IP設計製作服務是將有內容、資源、品牌、創意的IP通過創新設計,成為附加值更高產品的一種服務。以洛可可為代表的創新設計集團主要提供產品創新設計整合解決方案,是文化IP支撐層重要環節之一。

文化IP授權交易服務主要是授權平臺為版權方和需求方提供的一站式互聯網授權方案,它以大數據為核心,包含授權交易、授權管理、聯合營銷、在線銷售等服務。典型的如京紀圈、阿里魚利用其電商大數據,連接文化IP版權方和平臺上的零售商家,提供文化IP授權衍生解決方案。

文化IP版權開發供應鏈管理體系作為一個從文化IP概念到落地的全方位運營平臺,主要解決文化IP變現涉及到的專業技術問題。例如洛可可推出的文化IP衍生開發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可提供集產品設計、研發、開模、生產、包裝運輸、供貨為一體的整合服務,解決我國目前眾多優秀文化IP無法衍生落地的問題。

2018中國文化IP產業發展報告:正式進入“混態融合”時代


我國文化IP產業的趨勢、問題與發展建議

我國文化IP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1.政策支持,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升,為文化IP產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自2013年國家版權局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互聯網傳播作品版權監管工作的意見》開始,國家版權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定期公佈熱播、熱映的重點影視作品預警名單,以及作品的基本授權信息,併發送到各視頻網站,進行重點跟蹤。

2015年至2016年,國家版權局又相繼發佈《關於規範網絡轉載版秩序的通知》、《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暫停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關於加強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對文化IP各主要細分領域進行了規範。

2005年以來,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門聯合開展了“劍網行動”,顯著提升了打擊侵權盜版的專業性和針對性,並關閉了一大批專業化的大型盜版平臺。以網絡文學為例,整個行業市場收入規模從2014年的43.7億元,上漲至2017年的127.6億元;盜版損失卻基本保持下降趨勢,從2014年的77.7億元下降至2017年74.4億元。

2018中國文化IP產業發展報告:正式進入“混態融合”時代

△2014-2017中國網絡文學盜版損失及行業收入規模(億元)


2.文化IP運營的早期化、立體化、專業化程度加深

近年來,伴隨著中小IP數量大增,網文IP的版權價格也開始飆升。2013年,普通網文IP改編權價格約為15萬元,頭部網文IP改編權價格平均50-100萬元,近三年內普遍上漲了近10倍。2017年,大量未完結甚至只有提綱的網文IP也開始被爭搶,《摸金玦》、《劫修傳》影視改編權更是高達5000萬元。為控制文化IP源頭內容的成本及質量,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佈局上游,對文化IP內容進行定製開發。

整個文化IP產業目前處於成長期,正向著更深層次方向發展。伴之而生的是產業精細化、專業化程度的加深,文化IP的開發向著立體化的方向發展。以閱文集團孵化的《擇天記》為例,《擇天記》是網絡小說大神貓膩2014年連載於創世中文網的長篇玄幻小說,閱文集團在作品連載前就開始定製該作品的整體運作計劃,通過線上、線下活動為新書展開營銷,並介入動畫、電視劇改編,引入遊戲廠商製作遊戲。

2015年7月15日,改編的動畫首播,截至2018年8月,已連載四季。2017年4月,改編的電視劇登錄湖南衛視。該劇由鹿晗、古力娜扎等人主演,騰訊影業、企鵝影業等公司出品,網絡播放量達286億次,9月入選“一帶一路”推薦劇目。2018年1月,騰訊發佈的《擇天記》手遊順勢公測,延續劇集熱度。

3.文化IP主流市場與小眾市場的分化趨勢

目前,文化IP主流市場以文學/網絡文學、動漫為主,產生了閱文集團、掌閱、騰訊動漫、有妖氣、快看漫畫等龍頭企業,藉助於大量個人的創作和平臺孵化,產生了許多超高人氣的文學、動漫作品,且通過改編獲得了成功,如《楚喬傳》、《花千骨》、《香蜜沉沉燼如霜》、《一人之下》、《狐妖小紅娘》等。

但隨著文化IP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有著穩定粉絲群體的小眾市場開始走進更多人們的視野,如文物、藝術品(含名人字畫)、戲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各細分領域均極度分散,尚未規模化,與主流文化IP市場的發展相比,產生了分化趨勢。

4.互聯網平臺積極佈局文化IP市場

文化IP市場規模巨大,且處於成長期,大型的互聯網平臺正積極佈局文化IP市場。阿里、京東均以大數據為基礎,為文化IP內容方、品牌方提供在線授權交易服務、聯合營銷服務,通過連接內容和電商,致力於引進包括影視劇、動漫、遊戲、藝術等在內的優質文化IP,搭建了IP經濟生態圈。

騰訊則藉助自身用戶流量的優勢,深度參與文化IP產業運營,建立了騰訊互動娛樂品牌體系,發佈“泛娛樂”戰略,以騰訊遊戲、騰訊動漫、騰訊文學、騰訊電影等為主體,對文化IP進行培育、輸出、延展,為用戶提供立體多元的互動娛樂體驗。

2018中國文化IP產業發展報告:正式進入“混態融合”時代


5.新技術對文化IP行業的革新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技術與文化IP產業深度結合,迸發出了產業發展新火花:

一是新技術催生泛娛樂文化IP商業新場景、新機遇和新空間。奧亦未來以眾多獨家授權的知名文化IP資源為核心,打造了集VR、AR、MR為一體的新一代科技娛樂主題公園;汪峰的“風暴來臨”、王菲的“幻樂一場”、TFBOYS的四週年演唱會、林俊杰的“偉大的渺小”等線上演唱會的舉辦也展示了信息技術帶來的商業新場景應用;人工智能公司齊悟與動漫文化IP、影視明星合作開發了能與粉絲進行語音互動的具有養成屬性的虛擬偶像,已進入人們日常生活。

二是新技術打通文化IP產業供給側和需求側,賦能行業新發展。藉助大數據技術,百度可實現對文化IP受眾多維度的、精確的洞察與分析,進行用戶畫像,從而挖掘潛在高價值文化IP;匯桔網通過區塊鏈實現數字版權的確權與保護,並努力應用於文化IP孵化場景。

我國文化IP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政策體系不健全,缺乏頂層設計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文化體制改革駛向縱深,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文化創新進一步增強,正從“管文化”向“治文化”的方向轉變,但從總體上看還不夠完善。一方面文化產業仍然面臨著管理架構調整融合、國有文化資產管理機制不健全、行政性配置文化資源體制過於僵化等深層次問題。另一方面大部分產業促進政策更多的是針對某個細分領域,尚未出現整體統一的文化IP頂層設計。

2.文化IP創新力不足,產品粗製濫造

文化IP行業屬於創意經濟領域,生產力主要來自於文化IP的創新、延展、融合。我國現在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有數量,缺質量”,部分產品粗製濫造甚至低俗媚俗,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文化精品文化IP尚未爆發式湧現。以文物文化IP為例,52%的公司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戲曲文化IP開發的難點在於人們對文物衍生品的印象還停留在旅遊紀念品階段,付費意願較低。

3.文化IP交易市場尚未建立,價值評估體系沒有統一標準

文化IP市場目前相對較為分散,內容提供商、渠道商、泛衍生品製造商眾多且相對獨立,各環節之間的文化IP交易主要以單點對接為主,覆蓋全國、全產業鏈環節的文化IP交易市場尚未有效建立,文化IP價值評估方法、評估體系也未形成統一標準,在該體系之內的資源要素也因此無法有效連接、流通,以評估為基礎的證券化正處於野蠻生長狀態。

4.文化IP工業體系亟待完善

我國文化IP工業體系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投入大、產出少,中游變現渠道佔有較大的話語權,其短期商業變現行為對文化IP竭澤而漁,後期衍生困難,造成產業鏈下游企業運營困難以及後續文化IP難以迭代更新。同時,與國外相比,我國整個文化IP行業的工業化、體系化運行還不夠完善,市場參與者基數較小、生產標準不統一,各環節之間的兼容性較差,專業化水平不夠高,導致高效運行的供應鏈體系難以有效建立,文化IP全產業鏈變現困難。

對促進文化IP產業發展的建議

1.注重文化IP“骨、肉、皮”的連接與呈現

觀點、態度、價值觀作為高價值文化IP的“骨”,是引起人們思考回味,打破國家、民族、地域之間文化隔閡的利刃;好玩有趣、個性鮮明作為高價值文化IP的“肉”,可使人們消遣放鬆,滿足其精神消費的需要;高辨識度作為高價值文化IP的“皮”,是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外在載體。三者相互支撐、相互依存,形成了強變現穿透能力、長變現週期的高價值文化IP基本要素。

2.重視亞文化社群運營

用戶在“粉”的過程中進入了新的社群和消費文化,社群給了亞文化傳播並發展成為流行文化的機會。不同個體的需求組成了微社群商業運營的基礎,反映出亞文化社群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基於其自帶的病毒式傳播屬性,亞文化社群將成為高粘性用戶的聚集地,是原創文化IP成長為超級文化IP的發動機。

非物質文化遺產、戲曲等傳統文化,雕塑、書畫等藝術形式粉絲群體均較為小眾,但內容豐富。調研數據顯示64.92%的人相信這些領域會產生爆款文創產品,但最需要的還是通過亞文化社群的運營實現粉絲群體的放大及口碑的傳遞。

3.平衡保持原文化IP內核、技術實現、商業化的關係

消費者之所以願意為文化IP衍生品付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消費者認同原有文化IP的世界觀、價值觀、故事情節、人物成長等內核,但出於時間、空間、政策、技術實現上的限制以及商業化方面的考量,改編者往往會對原文化IP內核進行更改演繹,而且目前的生態環境往往對文化IP變現竭澤而漁,短期商業變現行為正加速消耗文化IP生命週期並向金融工具化方向發展,也造成了大部分文化IP改編後口碑不佳。因此,產業在對文化IP進行衍生變現開發時,應平衡保持原文化IP內核與技術實現、商業化的關係,儘量保證對文化IP原汁原味的呈現以及持久的變現穿透力。

2018中國文化IP產業發展報告:正式進入“混態融合”時代

△消費者認為文化IP劇目前存在的問題


4.以技術為手段推動第三方版權交易市場的建立

區塊鏈技術為近幾年的新興技術,其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可信的時間戳、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能有效保障文化IP版權確權,解決傳統版權保護體系流程繁瑣、成本高昂等難題。而在此基礎上通過引進大量內容生產商、衍生供應鏈體系搭建的第三方交易平臺,可有效實現對知識成果的全面保護與授權變現,推動我國文化IP工業體系的完善。根據調研數據,76.92%的公司希望第三方版權交易市場的建立。

推動文化IP超級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建立

文化IP產業是強運營、強供應鏈需求的行業。高價值文化IP的全版權開發需要的是在變現、延伸環節內各個細分領域的價值實現,而各種手段變現所需要的條件有所不同。衍生品開發需要的是產品設計、研發、開模、小批量生產、供貨等為一體的供應鏈體系;影視劇開發涵蓋了劇本創作、影視拍攝、後期配音、特效製作、宣發、票務、影院、衍生品、版權交易等環節,涉及工種多達幾百個。

成熟的文化IP工業體系需要的是精細化運營、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文化IP超級供應鏈體系應當是覆蓋整個產業鏈所有內容、工種、環節的基礎設施平臺,可以對各個環節提供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高品質的生產工藝,是文化IP全版權成功開發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