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申論作文怎麼“論”起來

說說申論作文怎麼“論”起來



說說申論作文怎麼“論”起來

帶了多年學生,批改了難以計數的學生習作,感覺到公務員考生寫申論作文有一個通病——就是不知道怎麼“論證”。申論作文往往不是沒有觀點,沒有論據,而是論證不足、論證邏輯不符等等。現在,“公務員考試面試第一號微信公眾號”編髮一組關於申論作文“論起來”的技巧給大家分享。

1.申論文章之“論”


一提論證,大家就想起方法,覺得一定要用什麼論證方法去論事,好像沒有技巧、方法就論不出事情中蘊含的道理,底氣就不足。因為考生從材料中提煉出的觀點都差不多,材料是一樣的,觀點是近似的,於是決定文章水平的只能是論證。而什麼是論證、怎樣做論證,大家的認識又很模糊,以為論證就要講方法,用一些技巧性的東西來裝飾。實際上,方法只是修飾,是花招,它可以加分,但不能實打實地體現硬功夫,也就是通過論證來講道理的真功夫。

那麼,什麼是議論文本質的成分呢?論證的本質是邏輯,是講道理的思路,換言之就是條理,即認識和說明問題時,思維運行的程序,你對問題是怎麼看的啊,大腦是怎麼波動的,想法是怎麼產生的、如何深入的,怎麼從門裡到門外,從表層到核心;寫的時候又是怎麼一層一層地揭示你想到的層次,把你看到想到的說給人看,讓人看得清楚,把握得住條理。說白了就是認識道理的思路和說明道理的層次或順序。

邏輯是文章中的主心骨,評價一篇文章在議論層面的水平,主要是看邏輯的表現——清不清楚,連不連貫,準不準確,嚴不嚴謹。議論文是通過語言表達內容的,又是通過邏輯把語言和內容串聯起來的,所以邏輯就像聯結關節的筋一樣,把文章的內在和外在連聯結統一起來,成為一個整體。

具體來說,一篇議論文從邏輯的角度來看,有這麼5個層次的境界:

第一個境界:用複雜的語言、清晰的邏輯表達深刻的觀點,上上。

視野開闊,見解深邃,看得多、想得多,積累豐富,語言運用得精湛純熟,能用專業性、學術性的語言去論證深刻的道理,貫穿著清晰的邏輯線,文章佈局嚴整統一,充滿了真知灼見,達成的論證效果是俗話說的高大上,當然是最好的了,能寫成這樣就是一類文。

第二個境界:用簡單的語言、清晰的邏輯表達深刻的觀點,上中。

雖然用詞不太豐富,語言比較通俗,但是深刻的道理用清晰的思路、淺明的語言表達,也是一種優點,這叫深入淺出,可以得到一類文或者二類文的分。

第三個境界:用簡單的語言、清晰的邏輯表達淺顯的觀點,中上。

思想不是太有深度,沒時間或者沒能力想得太深,那可以藉助清晰的邏輯、使用淺白的語言表達一個淺顯的道理,不深刻但是你也表達得清楚,思路清晰、語言流利。想法不多,就直來直去,是老老實實的文風。就像大多數剛進機關的新人一樣,看得當然不如領導高,想得不如領導或熟悉情況的老同事那麼深、那麼廣、那麼透,但說話有條理,也有一個清晰的思想,這就夠了,你通過文章所表現的能力與你這個階段的職業認知層次和實際工作能力是吻合的,也能得到閱卷者的肯定。大多數考生寫成這樣就行,是二類文到三類文之間的分數。

第四個境界:用複雜的語言、清晰的邏輯表達淺顯的觀點,中下。

如果選擇了複雜的語言、繁瑣的論證去講述一個淺顯的觀點,得出的效果會比較晦澀,本來挺好懂的一個道理,被人說得看不懂了。就好比有些文章,用了很多的複雜的詞語和例子,不看問題的具體情況,使用雲山霧罩的名詞和事例,說來說去都是在一些盡人皆知的觀點上繞,內容沒有廣度和深度,思考力不足,雖然邏輯還是比較清楚,但表述得複雜,連篇累牘地使用誇張的語氣、排比的句式,不斷堆砌大話、空話、廢話,說的就那點事兒,給人的印象就是你在拉大旗作虎皮,用文字上的花巧甚至故弄玄虛來掩蓋思想觀點的貧乏和論證能力的欠缺,一個字評價就是“裝”。能裝、愛裝的怎麼可能是好文章?對於這種賣弄花巧的文章,閱卷者即便不是深惡痛絕,也會比較反感和排斥,得分在三類到四類之間。

第五個境界:邏輯混亂不清,無論語言簡單與否,觀點深刻與否,下下。

沒邏輯的文章實際沒境界。沒有邏輯的文章就像人沒頭腦,那簡直是胡言亂語、語不成句了,抄抄補補,完全在湊字數。這樣的文章不管語言是怎麼樣的,觀點是什麼樣的,在閱卷者眼裡都是劣質產品,不可能有好評價,很可能直接劃入四類文。

申論文章重點在論,論證的關鍵在於邏輯。話說到最後,我們可以看出來:寫申論文章,思維簡單、語言簡單,想法不深刻、詞彙不豐富,這都不是問題——簡單不算缺點,說大白話不算毛病,立意有大小,論點有深淺,語言有雅俗,文章並不按這些來分優劣——只要你有清晰的邏輯,用簡單的語言去把簡單的觀點說得清楚明瞭,簡單一樣會成為你的優勢。說簡單的話,講簡單的道理,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任何一個水平普通的人都能做到的。邏輯是拿分的關鍵。把握了這一點,文章高分近在咫尺。

2.分論點論證結構

申論寫作中,分論點的論證很關鍵,分論點的論證方法就是擺事實講道理,也就是我們說的例證和理證。

例證法就是通過舉例子來論證分論點,是文章根由說服力,例子的選擇要有真實性、有效性,也要儘量不採用上學時寫作文的通用例子,舉例子的時候不要寫太多字,一百字左右最好,字寫多了會喧賓奪主。例子既可以選擇材料中的,也可以選擇材料外的。

我們確定好分論點之後,接下來就是論證分論點,在舉例子之前需要依據過渡句來引出例子,引用材料中的例子時,不要直接複製,一是字數太多,二是屬於抄襲,應該用自己的語言將材料中的例子進行加工,找到材料中的主體、處境、做法、結果這四個要素,加工後使用。

例子舉完之後,再對分論點進行總結,這就是理證部分。理證的作用是分析例子回扣分論點,總結之後再提出對策。

分論點論證方法可以分為五步:

第一,提出分論點;

第二,用過渡句引出事例;

第三,舉例子;

第四,分析總結論證;

第五,提出對策。

在寫申論大作文時,只要熟練掌握著五個步驟,就能寫出一篇邏輯分明、論證清晰的申論作文。

3.有效論證法

議論文寫作要求我們對觀點進行有效的論證,而如何論證往往是很多考生不瞭解的。於是往往是“茶壺裡倒餃子——有貨倒不出來”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的論證呢?公務員考試面試第一號給大家介紹以下幾點:

一、推果及因法

這種方法就是要求能夠抓住材料中所反映的問題,並依據問題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種分析方法。所謂有果必有其因,把事實材料中形成某種結果的原因,用設問的方式或因果複句的句式加以強調,從而突顯論點的合理性。由事物發展變化的結果,推導出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從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規律,使事例有力地證明觀點。

因果分析法的標誌性詞語為:“為什麼……因為……”;“正因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為……”;“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原來……”

二、假設分析法

這是運用假設推理對所舉的論據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首先建議較完整地引述內容,例如材料中的一些案例、自己想到的一些內容。然後提出相反的假設,並據此推導出一個與事實完全相反的結果,從而證明論點。

進行假設性的分析,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舉的例子是正面的,那麼你就從反面來假設分析;你舉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從正面來進行假設。

假設分析法的標誌性詞語通常為:“如果……那麼(就會)……”;“假如……怎能……”“倘若不這樣……,能取得那樣……的成績嗎?”;假如……;試想……;倘若……

三、轉折分析法

轉折分析法,又叫做對比分析法,它要求圍繞著觀點列舉至少兩個不同的事例或正反兩方面的案例材料作對比,然後對所敘事例進行比較,首先可以找出相同,繼而再發現不同,使讀者深刻理解所舉事例的內涵,強化所論述的觀點。

正反對比分析法的標誌性詞語為:相反,而,但

4.正反論證法

申論寫作的要求中對文章內容要求為充實、有效、豐富。如何使文章內容更充實,公務員考試面試第一號微信公眾號建議考生在分論點的寫作中可以巧用正反論證,從而充實文章內容。

示例一:

“創業:金錢之外的價值”——創業能夠幫助個人實現夢想。

【正面論證】創業者通過發現社會需求,以創新的思維、商業模式提供優質文化、消費產品,從而實現個人夢想。創業者田崢以創新的音樂服務產品滿足市場需求,通過眾籌創業實現夢想;摩拜單車的創始人胡瑋煒立足民眾出行需求,以技術創新結合新型商業模式,解決了城市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從而實現個人理想。

【反面論證】然而,創業者個人在創業中也存在著多種問題:一些創業者對創業的認識準備不足,對行業壁壘、門檻知之甚少;還有部分創業者將創業當做急功近利的投機行為,出於對財富和名聲的渴望而創業。這些問題必然形成創業路上的阻礙。

【結論】因而創業者應為夢想和驅動而創業,全面瞭解、科學選擇創業項目,以好點子為出發點,結合新型創業模式幫助個人實現夢想。

示例二:

“平衡——探尋快與慢的智慧”——放慢學習的腳步可以收穫成長。

【反面論證】當下教育中存在的以實用主義為價值導向的成績至上、目標第一的教育論帶來一系列問題:父母失去培養孩子的樂趣,苛求孩子快速成長;打亂孩子的生長秩序,造成偽成熟的果實。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社會中求快風氣的侵染,但求快速高效的觀念的深入人心一味求快的教育觀讓孩子失去童年的樂趣、少年的輕狂、青春的熱情。

【正面論證】事實上,放慢學習、教育的腳步可以幫助孩子更全面、更均衡的成長。葉聖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要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前體現,呵護孩子的成長,靜待花開。德國在憲法中明確規定禁止學前教育,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以慢教育讓孩子的成長水到渠成。在德國小學的一、二年級甚至沒有成績單,只以老師評論來作為孩子學習成效的檢驗。

【結論】故此,在教育層面要放慢腳步,尊重教育規律,尊重生長秩序,幫助孩子收穫均衡全面的成長。

示例三:

“謀新求變 文以化人”——謀新求變可以激活社會資源,文以化人。

【反面論證】我國文化場館在社會文化活動豐富多樣的新時代下,因活動設施內容相對陳舊而門庭冷落,經營管理人才缺乏,定位迷失,從而失去公益性質的文化屬性。

【正面論證】: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文化需求作為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中的題中要義,理應以為群眾提供對路子的公共文化服務滿足群眾需求。通過創新文化場館的管理方式,探索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運作模式,以專業的多種門類的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為文化場館注入人力資源的新鮮血液;探索更豐富的文化活動形式,提供創新的活動內容,吸引群眾參與;完善考核機制,倒逼相關部門將文化場館建設好、利用好。

【結論】由此,通過管理方式的創新解決文化場館存在的問題,激活社會資源,以充實豐富的文化服務為抓手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民眾的文化品位,完善人民的文化素養。

分論點的闡述方式有多種方法可用,正反對比論證是較為簡單易操作的一種。通過事例、道理的正反對比以增強分論點的論證,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建議考生掌握好正反論證的方法,使文章內容更充實、豐富。

5.舉例論證

申論文章經常是以議論文的形式來考察的。作為議論文,申論文章擁有議論文的一般特徵,必須具備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從某種程度來說,申論文章就是準確處理好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者的關係。所謂論點即文章的核心思想,是整個文章的靈魂。論點包括總論點和分論點。總論點就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篇申論文章只能出現一個總論點。分論點就是對總論點的支撐與證明,從多個方面來對總論點進行分析與論證。論據是用來支撐論點的材料,可以是事例性論據,也可以是理論性論據;相應地,論證方法也就分為例證法和理證法。

顧名思義,例論法指的就是通過事例故事來對論點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這種論證方法相對來說比較好掌握;理論論證指的就是通過理論政策、哲理名言、專家講話、原理效應等道理來對論點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這種論證方法相對來說對考生的理論分析與邏輯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一、選取材料中的事例

申論給定資料中案例型材料較多,佔整個申論材料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如果能選擇恰當的事例,同樣能使申論文章具有一定的說服力與可信度,達到相應的論證效果。那麼,怎樣從6000-8000字的給定材料中選擇合適的事例來論證與支撐自己的觀點呢?這需要考生對自己所選取的分論點與材料中的事例進行一定的權衡。如果分論點來自給定材料,可以用簡潔而精煉的語言來對材料中的事例進行概括,避免大段抄襲材料的誤區。當然,申論材料中的事例儘可能少用,因為當大家都用材料中共同的事例來寫作時,這也就使得事例過於俗套,沒有一點新穎之處,不會獲得考官的青睞。這種方式是最簡單的拿來主義,只是保證考生在無話可說時的對策而已。

二、引用典型事例

在申論寫作中可以舉些典型事例(名人故事、文學作品故事、神話寓言故事等)來對論點進行論證和支撐,從而使得論點更具說服力,也使得申論文章更加豐滿、鮮活。在舉典型事例的過程中,切忌對人物進行長篇大論,不要過於冗長、囉唆,用盡可能精煉、簡潔的語言來對其進行敘述和概括。比如談到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精神品質,則可舉韓信的胯下之辱、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貝多芬的雙耳失聰等故事,也可結合考生自身的所學與積累舉些相對來說並不是眾所周知的名人事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舉例既讓人信服,又避免俗套,容易獲得考官的好感和親睞。當然這些事例需要大家平時不斷積累。大傢伙在申論備考的過程中可以多積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人事例,和自身所學的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名人故事,這樣在申論文章的寫作中才能真正做到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從容不迫,同時獲得高分。

三、結合自身經驗或體會

近些年申論作文發生了新變化,在寫作要求上特別注意考生結合自身體會和社會實際來命題,從而使得申論作文更加貼近現實和生活,更加具有時代氣息;相應地,對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再單純停留在一般議論文的範疇,而更多加入了申論作為公務員考試的一些新的元素和特點,體現了申論作文命題的新趨勢。這種新趨勢要求申論文章的寫作不再單純停留在思想深刻、論證充分方面,而且對考生關注社會熱點、瞭解社會最新動態以及解決當下我國面臨的問題的能力考察有所提升。作為一名未來的公務員,不關注社會是不能真正做好公務工作的,必須要求考生關注社會、生活和現實,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申論作為一種運用政府思維與政府角度來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目的特殊性。從考官的命題意圖與傾向來說,對考生結合未來機關工作的情況有一定要求,使得申論的作文開始更多關注考生結合自身的感受和體會,來解決公務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的來說,申論文章例證法的運用是為了更好地支撐自己的論點,也是為了擴充自己的論點,同時也可以根據這種事例故事考察出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情況以及對社會的關注程度,從而直接或間接地考察寫作者的文化底蘊與思想深度,從而達到申論考試作為選拔未來機關工作人員的目的。

6.理論論證

理論論證是一種議論文中的論證方法,又叫演繹論證 。

演繹論證(理論論證)是根據一般原理或結論來論證個別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論據來證明特殊性的論點。

理論論證的目的是要證明論點具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由於論點一般是從具體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其實質是歸納法,而歸納法在很多條件下是很難完全的,因此,有理論加以衡量,就能夠保證其可靠性。

理論論證的邏輯形式是演繹推理,就是將歸納所得的論點,用人類已知的科學原理去衡量。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則外,各門學科的理論也可以作為理論論據(道理論據)。如物理學理論、文學理論等。理論論證的論據還可以是某些經過時間檢驗的、廣為流傳的諺語、格言和成語等。

用講道理的方式進行論證。此種方法比較單一空泛,因此使用時應該多角度分析,增加論證力度。

1. 原因影響分析:在論證分論點時,可以剖析分論點主體產生的原因以及帶來的影響,無論消極或積極的都可以進行分析論證。

2. 政策結合原因或影響分析:圍繞分論點,選取當前的政策或國家方略進行論證,同時進一步分析政策的原因或影響,使達到論證觀點的目的。

3. 原理結合原因或影響分析:用常見的、常用的原理或效應進行論證,同時結合原理對分論點的原因影響進行剖析。(常見的原理或效應有:馬太效應、破窗效應、鯰魚效應、刺蝟理論等)

4. 政策假設分析:選取合適的政策或方針,之後圍繞分論點用假設性的方法對分論點論證,幫助增強語言的說服力。

說說申論作文怎麼“論”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