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給“榮歸故里”加上新註解

房小評 中國房評報道 今天


許家印給“榮歸故里”加上新註解


衣錦還鄉,榮歸故里。

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裡,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之後,最為榮耀的一個時刻。

但近日,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卻以行動對這八個字做出了全新的詮釋。

許家印給“榮歸故里”加上新註解


許家印回到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鄉聚臺崗村

家鄉父老見到他格外親切

吃窩頭、啃地瓜、給每位老鄉發3000紅包、再捐出6.5個億,許家印早已過了展示成功與財富的階段。不忘初衷,幫扶家鄉,成為這次回鄉探親的主題。

憶苦思甜 不忘初心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鄉聚臺崗村,是中原大地上普普通通的一個小村莊,相信很多讀者都是第一次聽說這麼個地方。

這幾日,聚臺崗村熱鬧得像過年。因為當年那個從村裡走出去的孩子,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陪著他96歲的老父親許賢高,攜著他從未公開露面的太太丁玉梅回到了家鄉。

許家世居的聚臺崗村,抗戰時是冀魯豫軍區的革命根據地。許家印的父親在16歲就投身了革命,同年參軍入黨,屢立戰功。抗戰結束後,許賢高因傷復員,回鄉務農。

許家印給“榮歸故里”加上新註解


許家印父親許賢高


1951年中央政府還給許賢高頒發了一枚獎章,以表彰其為新中國革命事業做過的貢獻。老爺子一直以此為榮,將這枚像章珍藏至今。

在那個年代,生活是普遍艱辛的。正如很多老革命老黨員的家庭一樣,許家印雖說出身“根正苗紅”,但依然無法擺脫貧困的生活環境。


一歲半時,許家印的母親生病沒錢醫治,去世了。許家印被奶奶帶大,像村子裡的其他孩子一樣,吃地瓜面度日,在破草房裡上學。等到離開家上中學時,一日三餐,每餐只吃一個地瓜、一個窩頭、喝一碗鹽水。夏天熱的時候,黑窩頭半天就長毛了,洗一洗還得繼續吃。

許家印給“榮歸故里”加上新註解


許家印夫婦與鄉親們在自家院子裡合影


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諸如許家印這一輩的企業家,大多出身貧苦,卻因此而造就了堅韌的性格。恆大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商業帝國的建立與壯大,與許家印早年間艱苦生活磨礪出的品性分不開。過去的生活是一筆寶藏,不該遺忘。

許家印給“榮歸故里”加上新註解


許家印夫婦與鄉親們吃憶苦思甜飯

時光匆匆,這次回到許家老家堂屋,許家印夫婦衣著樸素,與父老鄉親們在家門前合影,這也是許太太第一次公開露面。他們一起吃了頓憶苦思甜飯,菜單是:地瓜、黑窩頭、煮白菜蘿蔔、地瓜湯。都是兒時家常菜。

許家印還引著太太“參觀”他當年生活過的每一個角落:斑駁的牆壁、坑窪的地面、破舊的床板。

“小時候條件很苦,每天晚上都是點著煤油燈,趴在小方桌上寫作業。”

許家印給“榮歸故里”加上新註解


許家印和妻子丁玉梅在堂屋查看老物件

據瞭解,丁玉梅出身於普通工人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

這並不是她第一次回到丈夫的家鄉。

“我35年前和家印回家結婚時,村裡那個窮啊,窮的沒法說,現在變化真大。”丁玉梅感嘆。

捐資扶貧 回報家鄉

我國的農村生活水平在過去幾十年內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與社會經濟發展、國家政策扶持分不開。而在太康縣,在聚臺崗村,生活條件的改善與許家印持續的投入和捐贈息息相關。

眾多周知,從前的農村生活不便之處,一是交通,二是用水,三是排水排汙。許家印亦深知這一點,從1998年到2015年,許家印分兩次,共捐贈580萬元為村裡修路,安裝自來水和排水系統。

許家印給“榮歸故里”加上新註解


2016年,許家印出資1.2億元捐建了太康縣醫院高賢分院,在這次考察過程中,許家印提出擬再捐贈超過1億元,為醫院添置先進醫療設備。

為了真正幫助家鄉貧困人民脫貧致富,許家印在2016年還曾捐贈3500萬元建成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基地,基地共擁有106棟大棚,已幫助2100多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

許家印給“榮歸故里”加上新註解


許家印考察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基地的溫室大棚

許家印常說:“沒有國家恢復高考政策,我還在農村;沒有國家的14塊助學金,我也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恆大也沒有今天。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多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正是因為體會過貧困到極點的生活,也正是因為在最需要的時候,接收到了來自國家的幫助,許家印對貧困地區人民的困難生活才更感同身受,對於國家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的戰略體會更加深刻,這才有了恆大在慈善與扶貧方面鉅額的資金與人力投入。

許家印給“榮歸故里”加上新註解


許家印考察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基地

不僅是在家鄉,20多年來,許家印帶領恆大累計納稅超2000億,慈善公益捐款超115億。2015年12月開始,恆大無償捐贈110億,到2020年幫扶畢節全市100多萬人全部穩定脫貧。目前,已捐贈到位60億,幫扶30.67萬人初步脫貧。

巨資助學 重在扶智

扶貧重在扶智,只有改善貧困地區的教育條件,才能真正幫助當地的孩子走出貧困,開啟全新的人生。許家印的人生,正是因為接受到教育而發生了重大轉折。

許家印給“榮歸故里”加上新註解


許家印看望老師

此行,教育是一大重點。許家印專程去看望了自己曾經的老師,並考察了自己捐建的學校。

支持教育,是許家印對家鄉所作出最重大的幫扶。1998年,許家印捐贈100萬元創辦家印小學,現有學生500多人。

許家印給“榮歸故里”加上新註解


許家印考察家印高中

2000年,許家印投入1億元創辦周口市第三高級中學(原恆大中學),已培養出15000多名大學生,其中3000多人考入清華、北大等重點高校。2011年,學校無償捐贈給政府。

2016年,許家印捐贈1.6億元建設家印中學,現有學生2000多人。

許家印給“榮歸故里”加上新註解


家印高中

同年,捐贈5億元建設家印高中,現有102個班、超萬名學生。近三年培養了10401名大學生。在本次考察中,許家印現場決定再捐贈2.5億元幫助學校擴建。

同時,許家印還宣佈再捐贈3億元新建一所高中,計劃2019年9月正式開學。捐贈1億元設立教育扶貧基金,目前資金已到位。

作為老革命的後代,許家印在完成個人價值和財富事業的攀登時,不忘初心,憶苦思甜,回報家鄉,回報社會。承擔起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樹立起正能量的榜樣。這提醒我們在追求個人成功的同時,亦不該忘記給予社會力所能及的回饋。

衣錦還鄉,榮歸故里,也許的確風光一時。但只有真正為故鄉所做的每一分貢獻,對於故鄉交付的感恩與回饋,才會深深紮根於故土,茁壯綿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