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國力到底怎麼樣?

Mr小孫老師兒


在順治朝進行統一大戰之後 由於當政者試行了不少錯誤的政策 所以國家並不安穩 國力較弱

從康熙朝剷除三藩之後開始 中原地區不再受戰亂干擾 康熙帝在位時期鼓勵農耕 還和歐洲做過一段時間的自由貿易 在這一時期 中國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富饒、最強盛的國家 無論是軍力還是財力當時都沒有那個國家可以單獨與清朝抗衡

由康熙至乾隆 史稱康雍乾盛世 乾隆時期達到頂峰 但是在乾隆晚期 乾隆帝親手把這個盛世毀掉了 清朝只能保有最富饒的身份 綜合國力已經不能力壓群雄

從嘉慶時期清朝開始走向衰落 同時這個由壯年開始步向晚年的政權卻面對的是一群正在崛起的國家 結果不言而喻

國家昇平已久 刀槍入庫 當外國人的軍隊開來 清朝面臨的是和前朝一樣的問題 軍隊沒有戰鬥力 冷兵器都用不好


肥肥大狗熊


首先明確一下清末的概念,清末指的是清末十年,即1901年至1911年。

對於這十年,史學界的觀點應該說是比較複雜曖昧的。一方面,這十年清朝無論是從近代化的速度和質量上,還是綜合國力上,都是有所提升,有目共睹的,但另一方面,這十年清廷很多政策的推行,又直接導致清朝的滅亡。

如果單純從財政上來看,清末的財政狀況並不是十分理想。

首先,在清末十年,清廷的財政收入是有很大攀升的,因為經過了幾十年的近代化改革,清朝有了更多收入來源,比如海關稅、厘金、商稅、印花稅、彩票以及各種捐稅等。

但是,清廷的財政支出更高。除了要賠付給各國的賠款,還有就是推行新政的各項支出,諸如編練新軍、組建巡警、興辦新學、開辦勸業工藝等局,都要花費大量資金。

這就導致清末十年新政看似如火如荼,熱熱鬧鬧,但幾乎年年都是赤字財政,花得比賺得多得多,清廷本就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就更加緊張。

到最後,清廷甚至要靠削減新軍薪俸的辦法去緩解財政壓力。最開始只是各省行為,後來財政實在太困難,清廷便在1911年宣佈各省各級新軍軍官的俸銀削減40%,這導致新軍各級軍官尤其是中下級軍官十分不滿,逐漸與清廷離心離德,以至釀成辛亥之變。

但是總得來看,清朝的綜合國力在清末十年還是有很大提升的,包括國際形象也有很大的改善。可以說,清末十年算是清朝發展的戰略窗口期。如果清廷能頂住這幾年的壓力,後面應該可以順利轉型。


達摩說


1911年,清朝GDp總量世界第三,英國第一,美國第二。1912年,清朝財政收入3.2億兩白銀,創歷史之最,在世界排名第三。可惜辛亥革命爆發……

清朝後期,對外戰爭常敗,但是,清政府善於學習並總結教訓。

太平天國運動中,清朝編練湘軍與淮軍,大量裝備西式槍炮,戰鬥力大為加強。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慈禧開啟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科技,大力引進西方工業生產線,建槍炮製造局,建福州船政局與水師學堂,建同文館,鋪設電報線,修鐵路,建四大水師,國力漸強。

甲午戰敗後,清廷命袁世凱編練西式新軍,請德國人為教官,用西式裝備與德國操典訓練,戰力可觀。

《辛丑條約》簽訂後,慈禧宣佈新政,建立警察制度,建郵政局,廢除科舉制度,廢除奴隸制度,嚴禁鴉片,嚴禁婦女纏足,建諮議局,建度支部與郵傳部。鼓勵開礦、經商、辦廠、上新式學堂,擴大北洋新軍,並讓地方編練新軍,國家逐漸近代化。

如果清朝不滅亡,很可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崛起。

但是,清朝連年財政赤字。

1903年清廷財政收入10492萬兩,支出13492萬兩,當年赤字3000萬兩;到1910年,歷年赤字累計達8000萬兩,而後一年(即辛亥年)的預算收入為29696萬兩,預計支出為33865萬兩,當年預計赤字高達4000萬兩。由此可見,清末最後十年的財政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長,但支出較收入更甚。

清朝於1906年開始實行禁菸(鴉片)。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為止,清廷頒佈了一系列禁菸章程並多次嚴諭各省督撫認真禁菸,此舉尚可稱得上“愛民”,其成效也為國內外史學家所肯定,但就這樣一項“善政”,卻大大加劇財政上的危機。

在禁菸之前,清廷每年從洋土藥所得收入高達1000萬兩左右,而這項收入多用於編練新軍。在嚴重的財政困難下,各省不得不削減用於軍隊的開支,但這又招來了軍界的極大不滿。1910年底,湖北宣佈削減56萬兩的新軍開銷,軍人對此表示抗議,有的甚至帶著武器離開了軍營。1911年,清廷已無可能足額髮放官兵們的薪俸,於是在當年5月宣佈各級軍官的俸銀削減40%,這無疑是新軍軍官們在辛亥年與清廷離心離德的一大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