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土茯苓

藥食同源——土茯苓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乾燥根莖。生於山坡林下,路旁,叢林及山谷向陽處。全年可採挖。老中醫廖佐芹教授說,其味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解毒,除溼,通利關節的功效。用於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溼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等症。

藥食同源——土茯苓

中藥飲片:土茯苓略呈圓柱形,稍扁或呈不規則條塊,有結節 狀隆起,具短分枝,長5〜22cm,直徑2〜5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堅硬的鬚根殘基,分枝頂端有圓形芽痕, 有的外皮現不規則裂紋,並有殘留的鱗葉。質堅硬。切片呈長圓形或不規則,厚1〜5mm,邊緣不整齊;切面類白色至淡 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及多數小亮點;質略韌,折斷時有粉塵飛揚,以水溼潤後有黏滑感。氣微,味微甘、澀。

藥食同源——土茯苓

中醫食療推薦:

土茯苓牛大力豬骨湯

【材料】茯苓150克,牛大力150克,豬骨350克,蜜棗2粒,姜3片,水約3000毫升。

【做法】牛大力,土茯苓去了外皮擦洗乾淨泥土,儘量剁薄塊,豬骨洗乾淨。全部材料放入湯煲加水3000毫升,大火燒開10分鐘。打去漂浮的泡沫,改小火煲2小時,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利溼,潤肺,強筋活絡。適用於風溼性關節炎,筋骨痠痛,咳嗽等。

藥食同源——土茯苓

土茯苓龜湯

【材料】土茯苓200-250克、龜1-2只、生薑2-3片。

【做法】土茯苓洗淨、浸泡片刻;龜置盆中淋入熱水,使其排清尿,洗淨,宰殺去頭、爪和內臟,但連龜甲同用。先把土茯苓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煎熬1個小時,然後放入龜和生薑再熬2個半小時後,加入鹽、油便可,此量供2-3人用,龜肉亦可撈起,拌醬油和生油佐餐用。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補虛。

藥食同源——土茯苓

溫馨提示

1、腎虛多尿、虛寒滑精、氣虛下陷、津傷口乾者慎服。

2、陰虛而無溼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

藥食同源——土茯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