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经营乱象,教练变“推销员”?

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开始实施,并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健身已慢慢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健身房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

预售圈钱开店难

前几日有新闻媒体报道,有消费者于2017年9月份在位于背景西单的浩沙健身办理了预售会员卡,但时至今日健身房仍未开门,申请退卡后钱款也迟迟不到账。

很多健身房在开业之前都会进行预售,预售期的价格也会比开业的价格低,这个时候会有一大波的用户办卡。

一般的预售期是开业之前的3个月左右,这家健身房在出售预售卡的时候也告知用户年底开业,实际用户却等了一年。

虽然这件事情有相关人士透露即将开业,也会对消费者做一定程度的补偿,但是这一年对健身爱好者造成的损失及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影响却不可磨灭。

这件事情一经爆出,就已经对现有的消费者对“预售”产生抵抗心理,预售虽然价格相对便宜,但是若是健身房一直不开业,即使是低价格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不具有吸引力的。

每个健身房都有预售,预售期的承诺不兑现,价格乱象,已经扰乱了这个健身市场。

健身行业经营乱象,教练变“推销员”?

价格乱象,忽悠消费者

前有预售卡乱象,其实在整个健身行业都有乱象。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健身房数量自出现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从2010年近3300家增至2017年的5000多家,预计2018年我国健身房数量将达到5800多家,会员人数有望进一步突破1000万人。

有专家认为,《全民健身条例》出台满9年了,但国家层面一直没有制定配套实施细则。 由于法律的缺失,看似繁荣的健身市场却蕴含了隐忧。 很多健身房的经营可谓乱象丛生,健身教练的资格证也是五花八门。

有一位广州的消费者小美,有看到健身卡的推销员的传单“器械智能、环境优美、课程丰富,可免费体验三天……”于是毫不犹豫的在小区附近办理了一张1600元一年的健身卡。

没过几天,小美收到了健身微信群里的消息“健身房的会员们注意啦,1600元的年卡只是初级会员,每天只能下午三点到四点进行锻炼,其他时间都不可以。 ”吃惊之余,小美拨打电话联系健身房,得到的答复也是一样。

“为什么当时付款的时候没说,合同上也没有写,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在小美的质问下,销售员告诉她,想要全天不限时锻炼,就必须升级为高级会员,高级会员是3600元一年。

很多健身爱好者考虑到钱已经付过了,很多会员会选择不计较,就当买教训。但是当有人提出退卡的时候,销售人员却出示合同上的一排小字“退卡要收取30%的违约金”,让人瞬间觉得有被忽悠的感觉。

健身行业经营乱象,教练变“推销员”?

教练资质不合格

传统健身房在国内已经存在了二三十年,但是经营模式并没有太大变化。 目前,“办会员卡+私教课”仍是健身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上海一家健身房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依据新规,健身教练属于水平评价类国家职业资格,只是各用人单位在人才录用和职称晋级的判定依据,“含金量已大不如从前了”。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教说,私人教练的从业门槛相当低。 在一些培训机构速成班,往往只需要5到7天的培训,就能拿到相关资格证书当教练。 “在健身房中从事健身教练的人群中,只有42%是来自体育专业毕业生,大部分的人只是经过1到3个月的培训取得相关职业证书。

有人透露“健身教练都是以卖健身课为己任,不买课程自然不会搭理你,实际上,部分教练在会员买完课后,态度也会慢慢变差,有时候上课还玩手机,缩短上课时间都是常事。”

健身行业经营乱象,教练变“推销员”?

经常会听到很多健身行业的人说现在的健身房经营越来越困难了,除了健身房越来越多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整个健身市场的各种乱象。

预售乱,买卡后不按期开业;价格乱,忽悠消费者;私教乱,短期培训证书就上岗……

健身房越开越多,但生存率都不高,倒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健身房初期投入很大,如果资金准备不充分,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

二是恶性竞争,如果几家健身房距离很近又没有足够的差异化,为了招徕顾客只能打价格战,最终结果是扰乱市场。

如果市场一直乱象丛生,即使是开业多年的健身房,也很难在这个行业立足!

健身房还未开业就停业,行业经营乱象的情况,会员应该怎么办?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