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为神奇”,50年与树根为伴,枯树根在他手里都“活”了!

“这是一只猴子,这是展翅的老鹰。这是雕的一个笔架,这是做的一个小凳子”。第一次见到陈明,69岁的他头发花白,儒雅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陈明说话声音不大,他小心翼翼将这些木头拿到我们面前。大到茶几家具,小到一双筷子,只有30平方的客厅里堆满了这些根雕作品。

“化腐朽为神奇”,50年与树根为伴,枯树根在他手里都“活”了!

根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以树根为原材料进行创作。“在别人眼里它可能就是一根没用的枯树木,但是在我眼里,就真是个宝贝。”这么多年来,为了找素材,陈明常常一个人到附近的山上转悠。“一般的竹子都是笔直的向上长,但总有那么一两根从一旁长出来,也许就那么巧,长着长着遇见了一块石头,然后又从石头那往回生长。这样的造型,真是可遇不可求。”说起他所见过的奇形怪状的树木,陈明不禁感叹,大自然才是最厉害的雕琢师。

“化腐朽为神奇”,50年与树根为伴,枯树根在他手里都“活”了!

陈明家住重庆万盛,在他的记忆中,还是孩童时期就对根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个年代,没有条件进行系统学习,更多的是看别人的作品和自己摸索。根雕的基础是树根,一个好的根雕作品,不仅取决于形状各异的原材料,还考验着雕刻师的想象力。“这只猴子,我第一眼看到这根树木时,我就觉得它像只猴子。这两根树枝分支像猴子的两只手,在这个基础上我再进行创作。”去皮清污、雕刻、打磨和上色,陈明习惯夜晚雕刻,安静、没有人打扰,一只栩栩如生的猴子就这样在他手里诞生。“根雕的魅力在于它自然的美,它的独一无二。你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只一模一样的猴子了。”

“化腐朽为神奇”,50年与树根为伴,枯树根在他手里都“活”了!

当年,陈明参加工作后,上班的地方附近有个砖厂,他就利用砖厂的泥巴自己练习,常常在泥巴、砖块、木板、竹签、树根上进行雕刻。如今退休了,他几乎将所有时间用在了根雕上。“我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我就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守着这些木头,慢慢精雕细琢。看着这些树木变成我想要的样子,真是一种享受。”

“化腐朽为神奇”,50年与树根为伴,枯树根在他手里都“活”了!

因为创作根雕每下一刀,就无法反悔,为了锻炼自己雕刻的准确性,陈明也练习画画。他画画不用铅笔打草稿,就用签字笔,每一笔都要求自己能精准的表现出头脑中想象的画面。陈明出门游玩看到喜欢的景色和事物,不像朋友们用相机拍照,他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然后把眼前的景象刻在脑海里。回家后,再用手中的笔一点一点的描画还原。“以后老到走不动了,我就把这些画再拿出来,给他们涂上颜色,一定更漂亮”。也许多年后,陈明再找出这些画,当时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因为画中的每一笔都曾经刻在他心上。

“化腐朽为神奇”,50年与树根为伴,枯树根在他手里都“活”了!

“好多根雕都被人拿走了,他们喜欢就送他们了,自己都没有留太多。”陈明爱好根雕50多年,但他为人低调,没有加入协会,也没有参加太多比赛。就算这样,他在万盛依然小有名气,常常有人来找他想做根雕作品摆放在家里。妻子就想为陈明办一个根雕展,让更多人看到他的作品。“以前收过两个徒弟,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有坚持下来,这的确是一个很枯燥的工作。”比起办展览,陈明更愿意把这门传统艺术继续传承下去。时间能让树根腐朽,但根雕却让艺术永存。


露一小手”——热爱生活的中老年朋友都喜爱的短视频社交APP!

感谢大家的阅读,既然相遇就是缘分,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记得关注我,欢迎点赞,评论,也欢迎加入QQ群互动:7105037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