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男孩夏令營猝死,校方迴應:傷痕和糖尿病有關,不怕質疑!

近日,廣東曾女士7月17日將13歲兒子送到惠州市一“青少年行為輔導中心”參加夏令營活動,孩子參加活動第三天發生意外死亡。

13歲男孩夏令營猝死,校方回應:傷痕和糖尿病有關,不怕質疑!

隨後司法鑑定書顯示,男孩在2型糖尿病基礎上因繼發酸中毒及高鉀血癥致猝死,身上23處損傷,多部位為鈍性外物打擊形成。而機構負責人稱,傷痕系糖尿病併發症所致,校方和同學均未有毆打行為。

校方說法明顯有很多解釋不通的地方,如果沒有毆打行為,身上多部位鈍性損傷該如何解釋?

男孩的家長表示,孩子並沒有網癮,送去夏令營只是為了強身健體,但是為什麼要將患有糖尿病的孩子送去“青少年行為輔導中心”?

這件事情也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很多人認為父母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孩子出生是一張白紙,孩子現在的模樣,都是父母教育培養的結果,那麼出現問題以後,父母卻一味的將患有糖尿病的孩子送去夏令營,企圖通過這種手段規範孩子的言行,本身就是不靠譜的。是不合格的父母。“

網友小燕認為:”如果就像男孩的家長所言,去夏令營只是為了強身健體,那麼為什麼會選擇這種爭議性很強的訓練營?糖尿病人本身就不適合強度很大的訓練,家長難道不知道嗎?或者是有意為之?“

在楊永信事件鬧得滿城風雨之際,很多家長仍然選擇類似飽受爭議的訓練,不經讓人感到很痛心。正如網友小曼所言:”其實有最可怕的不是電療,不是楊永信,不是什麼矯正學校,最可怕的是把你送去這些地方的所謂“父母”。

對於問題少年,家長不能將全部的希望寄託於所謂的矯正機構,應該從自身找原因。也許有時候需要矯正的不只是孩子的行為,更多的是父母的教育。

對於相關機構而言,屢次出現類似的悲劇,應該出臺相關明確的規定,整頓此類學校,規範行為。畢竟這種”特殊教育學校”還是要有的,對於問題少年,父母有時真的無能為力,此類機構可以說是很多家長的救命稻草。

很多家長表示:“希望國家能開設正規管理的矯正機構,有專業的有耐心的醫療團隊,正確引導孩子,而不是用暴力來折磨人,類似楊永信的電擊類的”屈打成招“,只會讓孩子留下陰影。”

目前案件已經有了初步的調查結果,警方也在積極的與雙方進行溝通,我們在此就不妄加揣測了。只是希望在以後不要有類似的悲劇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