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法院:傳承扁擔精神 奮力拼搏前行

--鄧州法院紅旗渠精神黨性教育培訓側記(二)

鄧州法院:傳承扁擔精神 奮力拼搏前行

鄧州法院:傳承扁擔精神 奮力拼搏前行

鄧州法院:傳承扁擔精神 奮力拼搏前行

8月4日,河南省鄧州市人民法院組織部分員額法官及中層負責人來到聞名全國的“扁擔精神”發源地——林州市石板巖供銷合作社,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安陽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扁擔精神紀念館,詳細瞭解“扁擔精神”的誕生與傳承,深刻感悟和學習扁擔精神。

扁擔精神紀念館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展廳面積為1100平方米,展出各類珍貴照片480張、實物160件、實景4個,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扁擔精神”的誕生與傳承。幹警通過觀看館內歷史照片、影像資料、實物等,對扁擔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

解放前,在石板巖鎮曾有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買難賣難行路難,窮人啥時見晴天,啥時山區有貨鋪,啥時買賣不出山?能方便地買到生活必需品,竟成了當地人數年的期盼。山裡人等得太久、盼得太苦!直到這裡成了革命根據地,人們的命運才有了改變。

1946年7月,共產黨員尹興德、郭有恆、李林洹等4人,拿著當時的冀南票1821元(相當於人民幣18.21元),用廟裡抬來的供桌做櫃檯,辦起了“石板巖供銷合作社”。他們憑藉一顆全心全意為農服務、為山區百姓謀利益的赤誠之心,憑藉“艱苦創業、勤儉辦社、一心為民、開拓創新”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意志,用一根扁擔、一副鐵肩、一雙腳板,把一擔擔生活用品送上山,將一擔擔土特產品挑下山,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千家萬戶,幫助山裡群眾脫貧致富,以肩膀挑起了連接黨群、溝通城鄉的重任,以腳板翻山越嶺走出了一條服務三農的陽光大道,鑄造了影響一代又一代的“扁擔精神”。

“咱們不上山,群眾就得下山;咱們少流汗,群眾就得多流汗”、“寧願自己千辛萬苦,不讓群眾一時為難,寧願自己多跑十里,不讓群眾多走一里”……這些崇高的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幹警們切身感受到了扁擔精神的強大力量,心靈受到強烈震撼,紛紛表示要把“扁擔精神”帶回去,增強責任擔當意識,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以“扁擔精神”為鏡,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扁擔精神”落實到司法為民和脫貧攻堅工作中,共同推動法院工作再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