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苦海貴人助,為何唐高宗獨寵武昭儀?

武則天在唐太宗李世民薨逝以後,按照當時的宮廷體制制度,武則天被安排在了感業寺削髮為尼,做了唐太宗的一個未亡人。但是,作為武則天來說她是不甘於命運如此安排的,便瞅準機會來擺脫這樣的命運,唐高宗李治當政以後,讓武則天看到了機會,武則天用詩歌來告訴唐高宗自己是如何如何深情的,更重要的是在唐高宗來到感業寺為唐太宗虔誠禮拜的時候,武則天用梨花帶雨般的眼淚感動了唐高宗李治,並且讓唐高宗下定決心將武則天接出感業寺。那麼,唐高宗是如何處理這件事的呢?


脫離苦海貴人助,為何唐高宗獨寵武昭儀?


自感業寺深情相會的事情發生以後,便被眾人傳得沸沸揚揚,這自然也傳到了王皇后的耳朵裡,王皇后聽到這個消息後很生氣,認為唐高宗作為堂堂一國之君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情。不過,最後還是在王皇后的幫助下,武則天才得以重回後宮。為什麼王皇后要這麼做呢?這我們就要從王皇后的家庭出身和個人性格上來分析了,王皇后出身於名門望族,從小學習倫理禮教,所以讓王皇后養成了一個重儉持重的性格。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為人成熟穩重、大家閨秀的性格特點。而在當時,王皇后與蕭淑妃爭寵,唐高宗對於蕭淑妃寵幸有加,蕭淑妃還生了一兒二女,而王皇后卻一無所出。就是因為王皇后的性格過於穩重,讓李治這個擁有浪漫情懷的人覺得她很刻板,就對王皇后失去了興趣。所以,王皇后為了鞏固自己的後位,就想把武則天接入後宮之中,讓武則天成為自己與蕭淑妃的爭寵之路。當王皇后有此想法以後便悄悄來到感業寺讓武則天把頭髮留起來,以便日後進宮。


脫離苦海貴人助,為何唐高宗獨寵武昭儀?


後來,在唐高宗為唐太宗服喪期滿一年以後,於是王皇后就主動向唐高宗提出將武則天從感業寺接入宮中,唐高宗李治心裡特別高興,就讓人高高興興地把武則天接進了宮裡。那我們就想了,武則天再次進宮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在經歷了前朝唐太宗的冷落生活以後,又加之感業寺的清苦生活,讓這個曾經充滿青春活力、勇敢和善於表現自己的人,已經漸漸被成熟、穩重、心計的心思所取代了。武則天重返後宮之初是沒有封號的。因為王皇后的幫助,所以武則天就為了對王皇后表達感恩之情,就對王皇后卑躬屈膝、奉承有加,即使是面對後宮的宮女她也是笑顏相迎,整個狀態完全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唯唯諾諾中廣結人緣,低調而溫柔。所以,在武則天進宮後不久,蕭淑妃就失寵了,唐高宗再也沒有召見過她,這讓性格張揚的蕭淑妃有苦難言,而此時王皇后卻十分得意,在與蕭淑妃的這一場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可是,事情會如王皇后所想的那般一直美好下去嗎?


脫離苦海貴人助,為何唐高宗獨寵武昭儀?


其實不然,就在武則天進宮後的第二年便生下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李弘。這就讓王皇后心裡有了極大的不悅,並且深深感受到武則天的野心絕非僅僅是做一名昭儀那麼簡單。因為在當時有一個傳說中說能平定天下且使天下太平盛世的人唯李弘出才可。而作為自小飽讀詩書的武則天來說,她給兒子起這個名字,實則希望他能夠繼承大統,其心思昭然若揭。就這樣,王皇后開始對武則天有了提防之心,甚至是悔不當初,實在不應該將武則天帶入宮中。但是,為時已晚了,武則天與唐高宗的感情日漸深厚,她這個皇后當得像是一個傀儡一般,於是她想盡辦法維護自己的後位,武則天則是不惜一切對這個昔日的恩人耍手段,因為後位之爭二人成為了敵人。


脫離苦海貴人助,為何唐高宗獨寵武昭儀?


總之,武則天在二進宮以後,性格上發生的巨大變化皆是由於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引起的,讓這個女人在擁有甜蜜愛情的時候,也不忘記緊緊抓住的是權力和地位,否則還會一無所有,且任人擺佈。慨嘆武則天內心的悲苦皆由慾望驅使的緣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