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讀懂自然與人生,讀懂人生與幸福


讀書人|讀懂自然與人生,讀懂人生與幸福


素味養身,讀書修心。《讀書人》希望在飲食之外,通過每週一本好書,與大家探尋人生至簡之道,世界至樸之美。

本週書單

《自然與人生》

德富蘆花

“題目定為‘自然與人生’,並不是運用科學的方法,論證大地和人類的關係,只不過是將幾頁關於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寫生文字公佈於眾罷了。這些文字都是作者經過耳聞目睹。心中有所感,隨即親手直錄下來的。”


讀書人|讀懂自然與人生,讀懂人生與幸福



就像德富蘆花所說,在他的《自然與人生》裡,並沒有什麼了不得的東西,他落筆皆是尋常景物,日出日落,四季山水,鄉野農夫····但偏偏就是這樣簡單的“幾頁寫生文字”,寫出了不朽。


讀書人|讀懂自然與人生,讀懂人生與幸福



“有古寺,寒梅三兩株。月光之夜,風景獨好。

某年二月,從小田原至湯本遊歷,參謁早雲寺。正值夕陽落在箱根山,一烏鴉掠過天際,蒼茫群山,暮色冥冥。寺內空無一人,獨寒梅三兩株,如白雪般立於黃昏中。徘徊良久,仰望天空,古鐘樓上,一彎夕月,淡若夢影。”

《自然與人生》與其說是一本散文集,倒不如說是一本美妙絕倫的畫冊。


讀書人|讀懂自然與人生,讀懂人生與幸福



閱讀《自然與人生》,就像是在欣賞東山魁夷的風景畫。那雋永靈動的文字描摹的,是大自然所擁有的直擊靈魂之美。

And our life exempt from public haunt,

Finds tongues in trees,

books in the running brooks,

Sermons in stones,

and good in every thing.

——Shakespeare

我們的生活,

可以遠離塵囂。

森林中有樹木竊竊私語,

流淌不息的小溪似萬卷書籍。

神的教誨寓於路旁之石,

世界萬物皆蘊含著啟迪。

——莎士比亞

讀書人|讀懂自然與人生,讀懂人生與幸福



但不知從何時起,我們擁有的越多,生活得越富裕,就越少有時間再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對大自然的感恩之心也越來越淡薄,取而代之的是掠奪與搶佔。

高樓建得越高,我們離大地越遠。

“果實結的太多,則會壓斷枝頭;一味積累財富,則將亡國。請讓我們的國民敬仰天道吧。”


讀書人|讀懂自然與人生,讀懂人生與幸福



德富蘆花雖然出身富貴,但他一生最渴望的其實是晴耕雨讀的樸素生活。

在德富蘆花隱居鄉下的幾年裡,他很努力地去學做一個農夫。

種地挑糞,汲水賣菜,從前沒幹過農活的他開始時總是會受傷,肩膀被扁擔磨破皮,手上有鋤頭磨出的水泡,但是這樣的田園生活卻帶給他從所未有的滿足與快樂。


讀書人|讀懂自然與人生,讀懂人生與幸福



“日月如梭,在千歲村的頭一年便這般艱苦地匆匆逝去了。而今的生活雖然依舊艱辛,但他深深領悟到了愉快寓於努力的過程中,生命寓於對希望的追求中,幸福寓於心靈的淡泊中,感謝寓於生活的清貧中……但他依舊無限感激將他引領到這片土地,過上這般生活的那雙神聖之手。

年過四十,他第一次腳踏大地,開始了真正的人生。”


讀書人|讀懂自然與人生,讀懂人生與幸福



我們生於土地,食土地之所產,逝去後迴歸土地,我們依賴自然而生,我們的幸福根本不在於富有還是貧窮。

因為慾望是無止境的,就像是《十不足》中所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沒房沒車想要房子車子,有了房子車子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永遠都有新的物求,不會知足難以快樂。


讀書人|讀懂自然與人生,讀懂人生與幸福



“房子不過三十三平方,庭院也只有十平方。

人說,這裡既褊狹,又簡陋。屋陋,尚得容膝;

院落小,亦能仰望碧空,信步遐想,可以想得很遠,很遠。

日月之神長照。一年四季,風雨霜雪,輪番光顧,興味不淺。

蝶兒來這裡歡舞,蟬兒來這裡鳴叫,小鳥來這裡玩耍,秋蛩來這裡低吟。

靜觀宇宙之大,其財富大多包容在這座十平方的院子裡。”

只要頭頂的藍天還在,腳下的大地還在,幸福就會一直在。

人生的幸福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作者其人

讀書人|讀懂自然與人生,讀懂人生與幸福

1868—1972,日本近代著名社會派小說家,散文家,本名福德健次郎,筆名蘆花。

他同情弱者、尊重自然,站在人道主義的角度從事活動。

他的散文是描寫自然與人生的典範之作,是日本對國民施行美感教育的良好教材。

《自然與人生》以陳德文譯本為最佳

—End—

文&編者 | 砍柴人

每日壁紙分享

在這裡,壹素界都會為你精心挑選適合做手機壁紙的圖片3~5張(適合所有手機),讓你永遠都有美美的好心情。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組卡通動物的圖片,希望你能喜歡~


讀書人|讀懂自然與人生,讀懂人生與幸福

圖片來自:美桌網

關注壹素界,後臺回覆[0119]

換上精美壁紙

*該關鍵詞19年1月26日後失效

讀書人|讀懂自然與人生,讀懂人生與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