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為什麼會被一分為二?

2011年6月1日臺北故宮《無用師卷》與《剩山圖》合展。 這兩幅圖還有一個名字——《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72歲時為無用師的時候畫的,他曾師從著名書法家、畫家趙孟頫,也就是被趙孟頫親自指導過,後來用三、四年時間才畫成,畫面表現出秀潤淡雅的風貌,氣度不凡,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極富於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為什麼會被一分為二?

那麼,《富春山居圖》是怎麼被一分為二的呢?

我們需要從《富春山居圖》的流轉開始說起。

黃公望畫完《富春山居圖》後,就把畫作贈送給了朋友沈周,但這個沈周有個不爭氣的兒子,他的兒子把《富春山居圖》拿出去賣掉了。苦尋無果,後來沈周逛街,在一個攤子上看到有人賣《富春山居圖》,等回家拿錢來買的時候,攤主已經不在。後來他就自己畫了一幅《仿富春山居圖》,也就是說真正的《富春山居圖》在很長的時間裡都下落不明。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為什麼會被一分為二?

直到明朝萬曆年間,這幅畫落到繪畫大師董其昌的手裡,董其昌拿到這幅畫之後,他大加讚賞。董其昌對此畫的讚美之情是溢於言表,沒想到三十年之後,董其昌又收購到了沈周的《仿公望富春山居圖》,真是因緣巧合!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為什麼會被一分為二?

然而朝代更迭,社會動盪,《富春山居圖》流轉於民間,輾轉於幾位收藏家之手,到了清朝初期,《富春山居圖》在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險在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小段留下了“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命名為《剩山圖》;大段保留了黃公望的題跋就命名為《無用師卷》。《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