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圖例一

圖中叢樹以木葉樹與桔樹為主,用墨較輕、薄,先淡畫後濃;用筆鬆動,氣息連貫,先以淡墨“寫”出樹的基本結構,再以濃墨加筆交錯,畫出豐富層次。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圖例二

“一樹一叢,分枝不宜相似,即十樹五樹一叢,亦不得相似,其中有避就法,縱橫法,變換法,破法,救法,改法”(清 龔賢《半千課徒畫說》)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這組樹的枝幹基本上都是在淡墨基礎上施以濃墨加筆。圖中點葉樹也是用濃淡、枯溼相加的方法,且形成較強的濃淡對比。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圖例三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一:以淡墨勾出叢樹樹幹,注意各樹的前後、聚散和左右顧盼的關係,不可齊頭齊腳。用筆宜松,方能與墨葉自然相接。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二:蘸墨從最濃樹開始點葉,三棵濃墨點葉樹有濃淡變化,可以靠用筆力度與方向 來控制輕重,漸濃漸淡,叢樹大體關係初定。注意要留出樹梢的形態,高低錯落,樹幹與墨葉則要自然相融。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三:毛筆裡要有氣感,握筆向前,用較淡溼墨在樹叢間再點一個次葉,或出或入,使墨色融合又增加層次,左邊添入施於少許濃墨的單樹,使其與墨色濃重的主樹形成呼應關係。再用一遍淡墨籠罩之,糅合前面所畫各層次墨色,不夠之處以濃墨點醒。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四:再略加幹筆皴擦,使更顯蒼潤,豐富與調整整體關係。左下角濃墨點葉雖只有幾筆,但形成了一種與中間濃墨點葉的重量感相似和均衡的“勢”。後排最左側的濃墨枯筆點與之相呼應,突出顯現了前、中、後層次。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圖例四

圖中叢樹為橫點遠樹,點葉筆觸較大,墨色透明,濃淡相融一體,畫面十分統一、穩定 。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一:待幹定位,葉還沒點,精神氣質已瞭然於前。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二:溼筆淡墨點葉,用筆藏鋒,俯仰有勢,借筆身與筆尖力量送出大、小渾點。濃墨幹筆皴擦,在“潤”的墨色中加入“蒼”的內容。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三:調整整體關係,以淡墨糅合前面的各層次。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圖例五

圖中叢樹生長於水邊坡岸,樹葉隨風吹拂,畫時要特別把握好這兩種動勢。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一:立幹,注意叢樹的勢頭和行筆時上下左右呼應。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二:用稍淡的墨點葉,注意與樹幹的走向一致。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三:趁墨未乾時用幹墨點醒結構,再用淡墨潤之,以豐富層次。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圖例六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一:這組樹順道斜坡生長,且十分茂密。畫樹幹時要考慮到樹形的高低與前後位置,整組樹要隨著山體的走向而變化。難過用筆的疏密與輕重形成組合關係。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二:蘸濃墨用小橫點先把樹的結構略點出,點時要有整體意識,使有空氣感。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三:再以溼筆大墨點統之。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四:以淡墨隱隱約約把後面樹幹整理出來,根據需要用濃墨提醒前面樹根,再以幹墨相應擦之,使墨色相融,更顯厚重。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圖例七

圖中這組叢樹生長在江岸沙渚之中,彷彿牡丹花般盛開,嫵媚如斯,墨色透明,薄如蟬翼。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一:蘸濃墨入筆尖,直接畫墨葉,墨色濃淡變化大,為層次分明打好第一層基礎。雖未畫樹幹須心裡有樹幹,故所有點葉均畫在結構之上。用筆回鋒,以求圓厚。沙渚用行要控制,留得住。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二:用淡溼墨要樹叢間再點一次葉,或出或入,使濃墨積淡墨,淡墨積濃墨,融合了墨色又增加了層次。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三:積墨後待半乾時,按已畫樹葉結構添入樹幹,以淡幹墨稍稍皴擦。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步驟四:再以極淡墨糅合各層次墨色。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雜樹畫法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