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別樣視角解讀《富春山居圖》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人物在畫前與畫中進出,講述在歷史與現實中穿插,形成猶如蒙太奇般的效果。

觀眾亦是畫師,亦是觀畫者。

《隨黃公望遊富春山》便是這樣一齣戲。

別樣視角解讀《富春山居圖》

關於

詩歌劇場作品《隨黃公望遊富春山》根據著名詩人翟永明同名長詩改編。

詩人思緒由黃公望名畫《富春山居圖》出發,穿透古今,漫遊山水,時而入畫,時而步入現實,抒發懷古幽思,又融入對科技和人類生存狀態的思考。

作為翟永明近年來重要的長詩力作,它也是當代難得的兼具中國古典氣質和現代意識的文本。

別樣視角解讀《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歷經朝代更迭、戰亂離散,在幾近焚滅的重生後分散海峽兩端。

別樣視角解讀《富春山居圖》

多維度的詩歌劇場

本劇力圖拓展詩歌文本,以肢體表演、影像、裝置、實驗音樂融合詩歌意境,帶領觀眾的思緒詩意地漫遊。

以詩歌作為創作底本,帶來了語言和想象力的解放。

劇中人物角色轉換自由,故事在虛實之間切換,人物在畫前與畫中進出,講述在歷史與現實中穿插,形成猶如蒙太奇般的效果外,觀眾也將成為劇中的一部分,或成為畫師,或成為觀畫者。

從一幅畫到一首詩,再從一首詩走向一部戲,這中間要經過幾重轉換?又如何實現這些轉換?

心靈的觀察發而為畫、詩、音樂、舞蹈,多維的時間因之凝固為空間,即便這空間轉瞬即逝。

探索詞語如何顯身,物與身體怎樣互動,聲響、影像與存在如何生成意義,這是詩歌劇場作品所致力探討的問題。

別樣視角解讀《富春山居圖》

談論詩歌,在當代到底意味著什麼?

詩歌似乎不再是必需品,而成為某種虛幻和無力的象徵。

然而在我們看來,詩歌之於當下,反而是一種勝過很多“實在”的有力抵抗,它照亮著一個出口:

我們仍有不同的選擇。

別樣視角解讀《富春山居圖》

翟永明說:“我就想象讀長卷時,特別像有一個人就在富春山裡面行走的那種感覺,想象在古代,沒有電影這種東西,這種長卷的繪畫方式有點像現在的電影鏡頭,它用電影鏡頭這樣來推拉平移,這樣來展示一個自然風景。當時我突然一下有一個衝動,把自己感受寫出來,就是我怎麼走在一幅古畫裡面,當年古畫它跟現在我們的生活、當年古代山水跟今天我們這個現代的生活方式的山水,古代的風景和現代的風景特別不一樣,我們現在的風景已經是大城市了,城市裡面的風景就是現代人的風景,特別想寫一個這麼一組詩來反映我的一種感受,後來就寫了這首詩。當時我是想要有一點點帶有一種穿越的感覺,就是不斷地從畫裡面能夠出來,能夠回到畫裡面去,這樣就可以比較自由的來寫到古代和現代。”

別樣視角解讀《富春山居圖》

媒體評價

綜觀整部劇,它突破了詩歌的限制,進行了許多寓意深刻的原創性改編。在週日的下午,它是對當代人生存現狀的一次小規模的突圍。它不能解決什麼,甚至也不能提出更新的問題,然而它的嘗試就在於,當你來了,當你坐下來耐心看到最後,你會在心中有所共鳴。

——陳遲恩,作家

面對一幅驚世的山水長卷,詩人警惕著,不讓自己陷入完全重複地談敘黃公望所描繪的風景中,她要在其中書寫的還有她及我們身處當下的風景。於是古今兩岸的風景在詩中相互對照又彼此關聯。

——三聯生活週刊報道

YesAD樂拍觀點

關於詩歌,關於當代生活,關於人類生存現狀的思考,一切的一切,不如親自去劇中找到答案。

別樣視角解讀《富春山居圖》

《隨黃公望遊富春山》

2016.11.31 / 2016.12.1

國家話劇院小劇場


下載YesAD樂拍APP獲取免費門票,我們一起探討詩歌之於當代的意義。

更多福利優惠資訊詳見YesAD樂拍訂閱號(ADLep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