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富春山居圖》背後的故事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里江山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的豐碑,承載著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萬里的錦繡河山。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富春山居圖》背後的故事

今天要介紹的是元朝的黃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富春山居圖》背後的故事

《富春山居圖》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該畫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富春山居圖》背後的故事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壇宗師、"元四家"之首黃公望晚年的傑作,也是中國古代水墨山水畫的巔峰之筆,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可謂空前絕後,歷代莫及。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富春山居圖》背後的故事

它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雲山煙樹,沙汀村舍,佈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錶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富春山居圖》背後的故事

這卷名畫在此後的數百年間歷盡滄桑。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富春山居圖》背後的故事

畫的後段(長段)於清乾隆十一年流入清宮。有意思的是,號稱風雅的乾隆皇帝居然不識寶,認定它是贗品,而對另一卷他人臨摹的《富春山居圖》大加賞讚,又是題跋又是鈐印。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富春山居圖》背後的故事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富春山居圖》背後的故事

畫的前段(短段)名為"剩山圖",最後到了畫家吳湖帆的手裡。當時在浙博供職的沙孟海得此消息,心情頗不平靜。他想,這件國寶在民間輾轉流傳,因受條件限制,保存不易,只有國家收藏,才是萬全之策。於是數次去上海與吳湖帆商洽。曉以大義。吳得此名畫,本無意轉讓。但沙先生並不灰心,仍不斷往來滬杭之間,又請出錢鏡塘、謝稚柳等名家從中周旋。吳湖帆被沙老的至誠之心感動,終於同意割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