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将建成道地药材生产基地2500万亩 我省力争中药材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2025年全国将建成道地药材生产基地2500万亩 我省力争中药材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日前,记者从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了解到,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编制并印发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25年,全国建成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总面积2500万亩以上。借此良机,我省将拉高“浙药、好药”标杆,着力培育浙产药材品牌,整体提升全省中药材产业综合竞争力,力争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根据规划,全国共划出7大道地药材产区,分别是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依据当地气候条件,这些地区分别侧重一部分品种药材的种植。其中,华东道地药材产区是浙药、江南药、淮药等主产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等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1%。该产区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主要有浙贝母、温郁金、白芍、杭白芷、浙白术、杭麦冬、台乌药、宣木瓜、牡丹皮、江枳壳、江栀子、江香薷、茅苍术、苏芡实、建泽泻、建莲子、东银花、山茱萸、茯苓、灵芝、铁皮石斛、菊花、前胡、木瓜、天花粉、薄荷、元胡、玄参、车前子、丹参、百合、青皮、覆盆子、瓜蒌等。规划提出,道地药材的生产科技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产业化水平、质量安全水平是发展的重点任务。在资金筹措方面,除财政支持外,规划还鼓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吸引金融、社会等资本参与建设。

根据规划,每年在全国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的面积要达到300万亩以上,到2025年,全国建成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2500万亩以上。《规划》明确,华东道地药材产区主攻方向为恢复生产杭白芍、杭麦冬、浙白术、茅苍术、杭白芷、苏芡实、建泽泻等传统知名药材,大力发展凤丹皮、江栀子、温郁金等产需缺口较大的药材。计划到2025年,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280万亩以上。

浙江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全国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全省共有药用资源2385种,资源总量和道地药材种数均列全国第三位。近年来,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8年全省中药材种植收获面积70万亩,其中优势道地品种增长明显,浙贝母、覆盆子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左右,铁皮石斛规模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量的70%,杭白菊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0%,延胡索、白术、玄参、灵芝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浙白术、杭麦冬、杭白芍、温郁金、台乌药等质量居全国之首。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浙八味”(浙贝母、杭白菊、白术、浙麦冬、杭白芍、延胡索、玄参、温郁金)为主的传统道地药材和以铁皮石斛、西红花、灵芝、三叶青、台乌药、覆盆子等“新浙八味”特色药材为主的两大优势产业区。中药材种植每亩收益稳定在8000-10000元,为40万山区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年全国将建成道地药材生产基地2500万亩 我省力争中药材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规划的出台,为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按照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我省将把握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机遇,拉高“浙药、好药”标杆,整体提升全省中药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构建资源保护有力、生产稳步发展、质量安全可控、产地精深加工、产销有效对接、主导品牌响亮的新型生态道地优质中药材产业体系,以“绿色生态、道地优质”为导向,加强“道地药园”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创建打造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信誉的道地药园,打造浙产药材品牌,力争中药材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