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如何用“期待”更好地激勵員工

皮格馬利翁效應(The Pygmalion Effect)是心理學中的一個理論,說的是人們會因為他人的期許、讚美和肯定,影響自己的情感與觀念,繼而改變自己的行為,以符合他人的期待。《經理人》月刊的一篇文章介紹,管理者可以使用這個效應,利用“期待”的力量,更好地激勵和管理員工。

文章引用了《哈佛商業評論》此前總結出的幾個現象:1.管理者的期待及對待方式,會決定下屬的表現和未來的職業發展。2.大部分下屬只做他們認為自己被預期要去做的事。3.優秀的上級有能力針對下屬的表現,設定出比較高的期待值,差勁的上級無法產生類似的期待,下屬的效率也因此相對落後。4.優秀的管理者比其他管理者,更有信心激發下屬的才能。

要注意的是,在把高度期待轉化為下屬的優秀表現之前,管理者必須讓下屬相信,這種目標有辦法達成,如果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可能會造成反效果,下屬寧可選擇更低標準的期待值,或是乾脆放棄。

文章建議,除了提高期待之外,管理者也要有意識地改善對待他人的行為舉止,讓人感受到被高度期待。比如,可以通過簡單的點頭、微笑或拍肩,創造一個溫暖的社會情緒環境(socioemotional climate)。也可以給下屬提供多樣化、有難度的挑戰,讓他們有更多參與的機會,更多解決問題的時間。給員工反饋時,最好能提出更詳細、更個人化的反饋意見,而不只是一般的誇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