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遍天下无敌手

吃瓜赏画读金庸(七)

打遍天下无敌手

《胡斐》董培新

题记 | 董培新

开心需要酒,别离需要酒,

放荡需要酒,冷静需要酒,

打遍天下无敌手需要酒,

小胡斐也需要酒.....

《雪山飞狐》是金庸最好看的一部短篇,作者大量采用了所谓“水平视角”的现代文学艺术表现手法,通过不同人不同角度的叙述,逐步拼图,逐步梳理,最终展现给读者一段紧张离奇、令人血脉贲张的故事,个中情节一波三折,悬念纷呈,令人爱不释卷。


打遍天下无敌手

《胡斐与苗人凤决斗》董培新

而结尾一问更是金迷心目中最大的“千古谜题”,令人沉溺其中,如痴如醉。

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和他相会,他这一刀到底劈下去还是不劈?


小说中大量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方式,表现出各种美与丑、善与恶、真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的对立,启发读者对人性本质产生深刻的思考。

而在营造气氛、铺垫悬念方面,烘托对比的手法更是被金庸运用的出神入化。


打遍天下无敌手


大侠胡一刀与“打遍天下无敌手”苗人凤之间的几场恶斗,是小说中最核心的情节,两位当世高手虽惺惺相惜,却因上代的恩怨与彼此的误会,不得不展开生死相搏,其中过程高潮不断,精彩迭出,最终以因奸人作祟,胡一刀被苗人凤误伤,毒发身亡这样的悲剧而结局,令人扼腕。

胡苗斗之间,除了刀光剑影的斗武以外,实际上也穿插着推杯换盏的斗酒。

金庸虽然对这些斗酒的场景轻描淡写,远非松鹤楼、聚贤庄、醉仙楼那样浓墨重彩,但也是驾轻就熟地运用烘托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了当世豪侠快意恩仇,至情至性的鲜明形象,并更让人慨叹造化之弄人,命运之无常。

打遍天下无敌手


董培新的画中,胡苗斗酒的描绘并不是酒酣耳热、剑拔弩张的当面对局,而是两人初遇、山雨欲来的无形交锋。


打遍天下无敌手

《胡苗初遇》董培新

(注:这幅画扫描效果不佳,十分遗憾,文末有横屏大图,望能对观赏体验有所改善)


我们先来看看香港知名媒体人刘天赐是如何解读董培新这幅画的。

这幅画所画的景象,已“胜于千言万语”。

画的右手面,胡一刀正在一盏孤灯之下,左手抱着一个小婴孩的头,右手食指放在小婴孩的小唇上,犹如引他吃奶。观者看见胡一刀的眼垂下,全力集中在婴孩面上,嘴角不期然流露笑意。

可是在他后面有八条大汉,面部不挂一丝表情,因为远离光源,个个面部都是灰暗暗的,衬托出严寒的杀气。还有一位已按着腰间挂刀,准备战斗。这是光与暗、柔与刚、爱与恨的强烈对比!

图画另一边左下角,坐着一个中年男子,木字口面,一盏油灯打亮他的脸。这位仁兄双目低垂,似在入定,唯左手拢一小碗酒,右手挨近小壶,前面放了一个长形包袱,上书“打遍天下无敌手”。

这爿小酒馆将快动武的形势,已跃然纸上。山雨欲来风满楼,未动刀枪拳脚,未有半点声音,观者已觉得“好戏就在后头”! -《好戏就在后头》(刘天赐)


专家已经把这幅画传递给观者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解读出来了,我们无意再画蛇添足,只是做点补充的阐述。

董培新这幅画也是充分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来营造氛围,并高度契合地还原了书中的描绘。


打遍天下无敌手


比如说胡一刀的容貌:

这人生得当真凶恶,一张黑漆脸皮,满腮浓髯,头发却又不结辫子,蓬蓬松松的堆在头上。我一见他的模样,就吓了一跳,心想:‘你奶奶的,从哪里钻出来的恶鬼?


打遍天下无敌手

而苗人凤:

只见他身材极高极瘦,宛似一条竹篙,面皮蜡黄,满脸病容,一双破蒲扇般的大手,摊着放在桌上。我说他这对手像破蒲扇,因为手掌瘦得只剩下一根根骨头。

如此生动的再现,说明了画家对金庸故事细节的熟稔,如同金庸所赞许的:

长期在心里酝酿的艺术作品,一出来果然不同凡响。

这本画册里的每一幅画,都是董培新先生在读了金庸小说之后,在心中思考数十年或者十几年的成果。 -《数十年的艺术酝酿》(金庸)

打遍天下无敌手

这胡一刀与苗人凤,一个意态张扬,嬉笑轻松;一个沉默冷峻,神色木然。这一动一静的对比,使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一目了然,跌宕展现了恶战将至的紧张气氛,更使人对战局结果产生了悬念。

苗人凤身后站立的田归农等人则面目凶狠,眼神叵测,“瞪着眼睛瞧胡一刀”,这又与胡一刀襁褓中的婴儿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婴儿身上衣裳的一点亮色和桌上蜡烛的火苗更强化了这种对比,为这个浓重的墨黑画面所营造出来的紧张窒息氛围注入了一抹活泼明亮的希望之光。

丑恶与天真,凶狠与无邪,这完全的对立,进一步激起了人们对画中人物命运的关注。


打遍天下无敌手


画面布局采用近似“散点构图”的方法,画中并没有绝对的中心,人物位置沿着不同的平行线依次分布,无论是胡一刀、苗人凤还是身后站立的田归农一干人等,面目神态都清晰可见,勾勒细微之处不相上下,光影明暗分配固然有所差异,但也基本照顾到了各个角落。(“散点构图”的经典作品如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加的《舞蹈课》,可在文末欣赏)

然而,观众的眼光,却总摆不脱苗人凤桌上装着利剑的包袱。虽然处在画中偏下一角,但在平淡而有点昏沉的整体色调映衬下,这个包袱比婴儿身上衣裳更加明亮,更加突出,原来,这才是画家想营造的视觉中心,并以此来将悬念烘托到极致。因为,包袱上有着几个大字,“打遍天下无敌手”!

既然是无敌手,那么接下来的对决将会是谁胜谁负?

往期回顾

先来段引子 - 吃瓜赏画读金庸(一)

第二段引子 - 吃瓜赏画读金庸(二)

萧峰 | 剧饮千杯男儿事

萧峰 | 虽万千人吾往矣

萧峰 | 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射雕 | 醉仙楼斗酒

下篇关键词:李志清,黄蓉

如果勾起了你的回忆,如果你觉得好玩,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欢迎给我们留言!有错的地方欢迎给我们指正!

打遍天下无敌手

《胡苗初遇》董培新

打遍天下无敌手

《舞蹈课》德加(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