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长大的80后才能看懂,30年前的童年记忆,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今天是大年初二,是城里人回乡下拜年的第一天。我们是四川这边风俗就是这样,每年初二都要回老家去上坟,给先人烧纸祭拜。然后就是给岳父岳母拜年!所以今天上午我也早早的回去了。以前也回去,只是没有在意有些东西,这次回家感触很深,也可能是年纪越来越大了的缘故吧!

农村长大的80后才能看懂,30年前的童年记忆,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农村的老房子很多都不在了。或者拆了盖起楼房,或者因为多年没有人住加上年久失修已经倒塌。幸存的已经非常少了,我们家的老房子也是只能用废墟来形容了。十几年没有住人了,给人的感觉就是破败,荒凉!

农村长大的80后才能看懂,30年前的童年记忆,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作为最老的一批80后,30年前的老房子基本上都是土墙、木排山(木头为主要支撑结构)墙面用竹块和泥巴糊起来,然后家庭条件好的就刷上白石灰,没钱的就贴报纸吧!抬头就很有可能看见星星,下雨天也有可能屋外大雨,屋内小雨!但是十号不影响屋里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因为外面都很单纯,单纯得子需要吃饱穿暖!

农村长大的80后才能看懂,30年前的童年记忆,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小时候在重庆农村长大的,我们那里土墙的房子比较多。小时候也见过建造这种土墙的房子。说实话真心佩服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土墙房的内外材料都是泥土。一般有两种方法让墙体成型。一种是用石头下基脚,下到地下三五层吧,地基要牢固。然后上面用模具,把泥土放入墙体模具人工一层一层的夯实成型。干好了就是一堵结实的墙!上面有的屋顶盖茅草,有的也是盖瓦的。还有一种就是用手工土砖(没有烧过的,手工制作出来晒干那种),直接砌墙而成。土墙房子别看样子不好看,其实挺结实的,保存百年的都有,而且冬暖夏凉。

农村长大的80后才能看懂,30年前的童年记忆,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木排山房子在当时那个年代造价算高的。家里经济条件好一点的才会造这种房子。我记不太清楚了,具体怎么建造,如果是三间房的话肯定有4个中柱的,前面也也4个前柱,这基本上就是整个房子的承重担当。嗯还有几个叫做【挑】的东西,这个一定要非常结实的木材,承担前后屋檐一排的重量。上面还有岭子,格子,瓦片。木匠把框架做好整体立起来。上粱是一件大事,要看日子,举行仪式,什么的很隆重的!剩下的就是前面说过的,填补墙面,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了。可以用木板也可以用竹栅栏加泥巴石灰。

农村长大的80后才能看懂,30年前的童年记忆,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看到老房子里面的土灶,记忆回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都没有灶高,妈妈在烧火做饭,我踩着小板凳一直望着锅里。虽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可是我们是快乐的。

农村长大的80后才能看懂,30年前的童年记忆,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看到曾经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房子还在一切物是人非,时光荏苒,一晃我们已不再年轻,老房子承载了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的童年记忆!80后的我们一部分人虽然已经离开了农村老家,离不开的是对老家的一份情节,因为那是我们的根!

农村长大的80后才能看懂,30年前的童年记忆,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感谢大家耐心看完,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