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廢棄”的公益進階路


“零廢棄”的公益進階路


冬日暖陽裡的這個午後,臺下的吳驍似乎有些忐忑,今天對他來說,無疑是個“大日子”。

走上臺的那一刻,他的目光卻又堅定從容。“一切準備就緒,是時候邁出全新的一步了。”

伴隨著吳驍的介紹,已走過24年發展歷程的“自然之友”正式發佈了公益創新品牌Novaloop,這是“自然之友”公眾行動項目“零廢棄賽會”首次以獨立品牌的形式與公眾見面。吳驍正是“零廢棄”這個項目的負責人。

在眼下互聯網時代,產品與服務、企業運營模式、行業規則日新月異,站在社會發展最前沿的NGO如何與時俱進?在一個崇尚個性與發展社群的時代,該如何把95後、00後凝聚在一起?不妨從“自然之友”的公益創新中尋求答案。

緣起——新興事物中發現問題

你知道一場約3萬人的馬拉松賽事要消耗多少紙杯嗎?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是約50萬個紙杯。這僅僅是紙杯的數量,一場賽事還會產生海綿、食品包裝、礦泉水瓶等大量垃圾。而這些都與倡導健康生活的體育賽事理念相悖。

2017年,全國共有1102場馬拉松比賽,參賽人次超過498萬。而到2020年,中國的馬拉松賽事場次將達到1900場,賽事參賽人數將超過1000萬人次。除此以外,國內大型戶外音樂節、嘉年華、文化節等數量也逐年上升。

體育賽事和文化產業帶來了經濟發展的紅利,而在這些活動背後,垃圾問題也日益凸顯。根據日本的調研數據,一場5萬人級別的馬拉松賽事產生的垃圾和碳排放相當於30萬人在一天內的排放量,這給已經日趨飽和的城市垃圾處理系統造成了額外負擔。

敏銳的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早在2010年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並開始與一些馬拉松賽事合作,嘗試在現場進行垃圾清理。

“自然之友”總幹事張伯駒介紹說,2015年以後馬拉松賽事和跑者井噴式增長,更加堅定了“自然之友”為應對賽事產生大量垃圾這一問題成立專門項目組的決心,“零廢棄賽會”項目由此開始醞釀。

2016年初,幾名關注馬拉松賽事的“自然之友”志願者自發結成小組,開始研究如何在賽事中引入“零廢棄”理念,吳驍就是其中的一名志願者。他參與了一次賽事的環保方案策劃,並參加了比賽,“我全程在觀察、聊天,看到了傳統環保工作方法與賽事環境的不匹配,也瞭解到了跑者、志願者和主辦方對環保的積極態度,感覺賽事中推廣‘零廢棄’是有很多機會和空間的。”

就這樣,吳驍在這次參賽途中做出了決定:藉助“自然之友”平臺,作為發起人開啟一個在大型賽事和會議中推廣“零廢棄”的新項目。“當天我衝過終點線時,‘零廢棄賽會’項目也衝過了起跑線”。

推進——形成完整的零廢棄解決方案

推進賽事“零廢棄”,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

吳驍和團隊意識到,這項工作不同以往,既需要帶著環保工作者的專業態度,又需要從參與者的用戶視角出發,並協調各相關利益方的訴求,以保證參與者體驗為前提,平衡活動中各參與方的利益。

記者在2018年5月的MTA天漠音樂節上,就充分感受到了“零廢棄”環節的用心之道。通過現場設置“資源回收站”,音樂節上的環保志願者不是簡單地進行末端垃圾清理,而是鼓勵每位參與者身體力行,通過行為改變共建美好環境。吳驍和團隊引入“世界最乾淨的音樂節”富士音樂節的成功經驗,中日誌願者協同完成了一屆精彩的“零廢棄”大型戶外音樂節。

他們不斷嘗試更多改變,如在賽事上不是一味地取消紙杯等一次性用品,而是尋求可持續的替代方案;在與一些賽事的合作上不求一步到位,而是鼓勵主辦方每一步都做出微小的改變,從而使環保成為提升品牌價值的“附加值”,而不是一項“負擔”或噱頭。

“零廢棄”賽會項目在合作中還嘗試過垃圾分類、培訓志願者、環保調研、設計互動和展示。這些行動像拼圖一樣,逐步形成了“零廢棄”工作相對完整的一套解決方案。同時,團隊在與各類大型活動主辦方的接觸中,發現了他們對環保共同的需求和困惑,基於此,團隊也為更多類型的活動提供了“零廢棄”方案及服務,如零廢棄音樂節、零廢棄遊園、零廢棄會議等。

進階——衍生獨立品牌創造無限可能

經過近3年孵化,“零廢棄賽會”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寬,也因此延伸出了獨立品牌——Novaloop。吳驍說,兩個分別寓意“新星”和“循環”的詞彙組合在一起,就是希望通過開創性的方法和視野,實現資源的循環,也以一個正無窮的標識寓意凝聚各界力量,創造無限可能。

Novaloop可以為大型活動量身定製可持續環境管理及“零廢棄”方案,同時藉助自身優勢,為活動的主辦方提供專業高效的環保志願者團隊,進行現場執行支持;此外,Novaloop也可為主辦方提供環保傳播方案建議,使活動參與者更好地理解“零廢棄”意義和行為要求,並向公眾傳播活動帶來的環保成果,協助提升品牌價值。

秉承“自然之友”的綠色基因,兼容“公益的初心”和“商業的手段”,Novaloop被寄予期待,也迎來了曙光初現。

在公益創新發佈會上,自然之友也宣佈了Novaloop接下來的重要合作,明年1月1日由萬科舉辦的撫仙湖萬科新年馬拉松,將引入“零廢棄”理念,並落實到垃圾分類、環保展示等具體工作中。於同期舉辦的班夫戶外嘉年華也將引入“零廢棄”理念。

“熱愛戶外的人也熱愛大自然,我們通過影像電影使人們看到環境最美好的一面,公眾自然就懂得去珍惜。”班夫文化與環保理念高度契合,也讓班夫中國創始人錢海英期待著與Novaloop共建美好環境。

無論作為項目還是品牌,“零廢棄”工作被引入大型馬拉松比賽和戶外嘉年華都屬首次,也表明“零廢棄”理念正在被社會廣泛認可。接下來,吳驍和“自然之友”依然在思考著,傳統的公益還能如何創新,如何引入更多“新鮮血液”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共同構建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