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苹果发布会 Apple Event 称作「科技春晚」?

<head>/<head><body>

一年一度的苹果发布会结束了,伴随发布的新款 iPhone 和 Apple Watch 正在搅动着消费市场、电子市场以及礼品市场。另外一个新的词汇「科技春晚」伴随着这场发布不断被提及,不过仅是2018年就有超过百场的国内外大型发布会,为什么只有苹果9月的发布会被叫做「科技春晚」呢?

为什么把苹果发布会 Apple Event 称作「科技春晚」?

科技春晚?!什么鬼

从形式上来看,春晚与苹果发布会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从影响力来看,却又代表着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某些层面上来看,苹果发布会的影响力甚至超越春晚;从名称上来看,春晚这种词汇又是典型的中国化表达,解释起来确实比较麻烦。

那么不妨尝试先回归一下,「春晚」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应该可以用这么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文化」、「时间」、「人」

春晚与文化的绑定决定了它不可被抛弃,而「文化」恰是苹果区别于其他科技公司最大的不同,这是一家从创立就确定以设计驱动的科技公司,那时硅谷的绝对异类;这是一家从硬件到软件都相对封闭的技术型公司;这是一家从来不按市场规则出牌执意甚至有些古板的创造趋势的上市公司。

「时间」是一个无法清晰定义的维度,所以我们会通过打戳来看见自己,周期性的打戳就可以记录时间,无论是生日、日历、节气、节日都是如此。苹果的发布会并非是这两年的产物,它伴随着苹果公司的诞生、发展、衰落和重新崛起;它代表着这家公司结合自身特点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并不是简单的内容和设备堆砌。

我们对于这家公司的发布会会投以不同的眼光,就是因为它在时间的进程中给我们每个人都打了戳,让我们意识到在时间长河中的某一个时刻,是与其他时刻不同的,而每年的9月,就是这个戳

为什么把苹果发布会 Apple Event 称作「科技春晚」?

对... 就...是...这...个...戳

乔布斯曾经聊到苹果的「人」,曾经这样描述描述,“苹果的工程师和设计师都是一群热爱生活的音乐家、攀岩家、运动员、美食家… 只是恰好他们都懂计算机罢了。” 从这点可以看出苹果艺术与科技混合在一起的人才观与人文气质,而这种气质完美一致的体现在乔布斯、公司员工、苹果产品以及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上。正是这些人成就了这家独特气质的公司,造就了这些与众不同的产品。

而这些因素混合在一起时,体现出来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传承。

传承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有时候说不出为什么,但就会那样做,说不出对错,也无法去影响标准。

经历过 Apple I 与 Apple II 的成功与积累,乔布斯在1984年以发布会这种形式站在大众面前推出 Macintosh 的时候,似乎就隐隐的确立了苹果产品与市场大众接触的一种风格。发布会这种形式不是苹果发明的,乔布斯也不是最有演讲能力的那一个,但当科技、人文、设计、时代碰撞到一起的时候,反而是最适合的选择。穿过一个破旧立新的时代,经历了思想解放运动的人们急切的需要能够代表他们性格和思想的表达,无论是人还是产品,亦或是生活方式。

春晚需要舞台去烘托气氛,苹果发布会需要舞台去表达思想。苹果产品的历史使命是将个人电脑引入生活,似乎一切都具备了,他们有技术天才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他们有营销天才史蒂夫乔布斯,还有完美的个人电脑产品,革命性的图形交互界面,颠覆体验的鼠标操作,小巧的外形搭配简约的设计,但需要一种方式将这些东西告诉大众:我们准备好了,而这,就是你们要的。

这是乔布斯最擅长的。

从艺术角度去理解科技的经历和经验让他可以站在台上,以大众最期待的形式将这些信息以可被理解的方式传递出去。无论是公司初创、处于亏损还是成为世界第一,发布会上的那个人总是他。创新思维被简化成了 Think Different,艰涩的科技用语被大众化的表达所替代,沉闷的科技产品与乔布斯性格中的玩世不恭、优雅顽皮所唤醒,他调动着人们的情绪去看待苹果的产品。直至今天,科技品类的发布会上,综合展示能力超越乔布斯的人还未出现,以至于在很多消费者的意识里,苹果发布会就等同于发布会这个词,而其他公司的发布会就是产品广告展销会,这种殊荣往往是行业中最顶尖的那个才会有的。

很多时候,你说不清楚,你看的究竟是苹果创新的科技产品,还是台上那个身穿黑色高领、牛仔裤、New Balance,充满激情的乔布斯。

为什么把苹果发布会 Apple Event 称作「科技春晚」?

还是这个人站在台上感觉比较对

这些因素的契合促成了苹果选择发布会这种形式作为一种定期、大型的与全世界消费者接触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是一开始就大获成功的。所谓传承,一定经历过发展阶段,尤其是低潮,存活下来的才有说服力,才可以被后来的人所坚信,并坚持下去。这与国内厂商只是跟风,不看清楚自身条件,盲目追随潮流和大众焦点,乱开发布会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目前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大家都知道苹果发布会要发布什么,但就是要熬夜看看内容和过程;虽然国内厂商不太清楚要发布什么,但大多数人却选择睡醒看看新闻和售价就好了。这方面老罗除外,锤子的发布会还是有看点的,但这与苹果的文化传承并不完全相同。

春晚与苹果发布会都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春晚早早为我们所知,伴随着我们走到今天,虽然骂声越来越多,但这就是一个身位中国人抛弃不掉的情感,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特色文化的一部分。苹果的发布会也是一样,后乔布斯时代一个人的演出被多人车轮战演讲所代替,但这就是苹果基因的一部分。

80年代的发布会因为国内封闭以及苹果产品高昂的价格,几乎无人关注,乔布斯离开苹果后没人撑得起那个场子。回归之后随着国内开发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多数人从 iPod 时代走近了苹果的发布会。伴随着2007年1月9日 iPhone 的推出,发布会就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看一年一度的苹果发布会了解最新的产品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新闻事件。而国内厂商开始大规模模仿苹果发布会的形式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虽然细节和内容完全山寨,但依靠大量的曝光还是让我们快速的熟悉了发布会这种人与产品结合的表达方式。而这样的传承似乎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沉淀了下来。

而当每个人面对每一场发布会时,看的东西又是不一样的,这与春晚这种全家团圆的大型综合晚会就有点类似了。有些人看的是热闹,有的人看门道,有的人看文化,有人看明星,还有人看的是情怀。所以即便乔布斯不在了,那个 Logo 和你身边的苹果产品、或者是你身边的人所使用的苹果产品都会让你不自觉的关注这个事件。你看的不是苹果发布会,而是自我记忆、体验的一部分,因为它深深的影响了你。这种苹果从诞生到现在历经百场的发布会所沉淀下来的跨时代和跨时间的传承性,是苹果发布会至今仍是影响力最大的发布会,没有之一。

为什么把苹果发布会 Apple Event 称作「科技春晚」?

Worldwide Developer Conference

第二个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形式。

春晚的开场一定是多人歌舞,中间穿插小品,结尾是难忘今宵,这是形式,熟悉,且,不能改变、也不愿意改变的东西。对于苹果来说,这种形式当然就是发布会,几乎每个人都能闭着眼睛描述苹果发布会的场景,这些都被各种厂商不停的在眼前复刻。Keynote 风格的 PPT、精美的大图和视频、超大的现场屏幕、一个人侃侃而谈、简约的舞台和黑漆漆的仿佛电影院的环境。

但,并不是所有的苹果发布会都叫做「科技春晚」,在目前的定义里,只有每年9月份召开的发布 iPhone 产品的苹果发布会才被认可为「科技春晚」,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把苹果发布会 Apple Event 称作「科技春晚」?

对,自己的场自己捧

苹果从创立至今召开过正式的发布会超过百场,早期是非常混乱的,没有统一的时间和名称,后期随着产品种类的扩充和市场策略的不同,产生了很多细节不同但发布形式相似的发布会种类,但因为基本上宣传都有主题海报、发布会现场又布置的几乎相同,让很多人分不清楚自己究竟看的是什么,其实苹果的发布会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 WWDC
  • MacWorld
  • Apple (Special) Event

WWDC 全称为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全球开发者大会。一般在年初或年中美国本土举办。这个大会是一般消费者经常看到的那个「最没有意思」的大会,因为不太会牵扯到重要消费级产品的发布,大多是针对开发者的软件和工具发布,例如 macOS、tvOS、watchOS这种开发包,你经常看到的一些不知道发布了什么东西的苹果发布会,一般都属于这种。但这是苹果最根正苗红的发布会类别,1987年开始举办,雷打不动的每年一届直至今天,因为开发者才是苹果生态的基础,严格说起来,是所有科技的基础。App Store 中的大多数应用都是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出来的,他们是生态的重要组成细胞,但 WWDC 不叫「科技春晚」,它距离一般消费者距离太远。

为什么把苹果发布会 Apple Event 称作「科技春晚」?

WWDC 请不要通知我

还有一种现在已经看不到的发布会叫 MacWorld 大会,这种大会是与一家与 Macintosh 同生至今还存在的杂志 MacWorld 一起举办的,更多像是一种围绕苹果生态的交易展销会,会有全球消费者、开发者、经销商等生态链小伙伴参与。起源于1985年,每年举办,还经常在全世界的一些主要城市进行巡回举办。2009年是苹果最后一次参加 MacWorld,而 MacWorld 本身也因为由于苹果的缺席逐渐失去影响力,与2014年10月14日宣布终结。但在 MacWorld 上,苹果也发布会一些重要的产品,例如第一代 17寸 iMac 、12 寸 PowerBook、MacBook Pro、iPod Shuffle等,而现在大家最为熟悉的 iPhone 也是在 2007 年 MacWorld 大会上发布的,也是曾经看点满满的发布会。

最后一种就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苹果自家针对消费者发布产品的发布会形式,一般叫做 Apple Event,很多时候富含特殊意义的发布会被叫做 Apple Special Event,一般会带有主题或者标题,例如最新的 2018 年 9 月 12 日发布 iPhone XS 系列的发布会就被称为 Apple Special Event,主题叫做 Gather Round。

为什么把苹果发布会 Apple Event 称作「科技春晚」?

Apple Sepcial Event 2018

由于 MacWorld 的取消以及 WWDC 的属性,随着苹果对于发布周期和消费者习惯的理解,逐渐把每年发布 iPhone 的日期放在 9 月份的 Apple Event 上,时间点和形式的固定聚焦了大家的注意力,就形成了「科技春晚」的雏形。

为什么把苹果发布会 Apple Event 称作「科技春晚」?

魔鬼与天使结合的 iPhone

最后是意义。

春晚的意义在于新年团圆,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它代表着新旧更替,给你人生打戳。苹果的发布会不仅仅是发布一个消费产品,更是被消费者、制造商、经销商注视的节点,作为一支累计销售超过 12 亿台的手机以及所带动的超过万亿美元的市场,它代表着趋势与未来。

苹果 2007 发布 iPhone 的时候说,「我们重新定义了手机」。当时很多人认为是吹牛,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就明白智能手机时代可以明显的划分为「iPhone 前」与「iPhone 后」。Multi-Touch 多点触控、玻璃技术的成熟以及元器件的配套让 iPhone 借由多年在 MacOS 以及 iPod 上技术与体验、对消费的认知沉淀一次性碾压传统的当时依然如日中天的 Symbian、Palm、Windows Mobile 和 Blackberry,间接搞死了几乎当时所有的移动巨头,成功的让 2007 年以后的手机都长成了一个样子。

随后的例如 iPad 等产品,让苹果多年后成为了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也是第一个跨入万亿市值的公司,小小的一支手机里凝聚着这家巨头每一年全情投入的人力、时间、设计、科技与技术,一支 iPhone 的制造是全球各行业顶尖企业的协作结果,元器件采购覆盖全球,说很多企业都是依靠 iPhone 生态在存活也毫不为过,软件体系更是如此。

每一代的 iPhone 间隔一年,每次的发布会就代表着未来一年围绕在 iPhone 产品周遭的体系如何发展,大到系统,小到贴膜,都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每一个行业的营收与发展。作为竞争者,从前看乔布斯如何引导趋势,创造流行,为自己的产品注入大众喜欢的元素,现在看库克会带出什么样的东西,对自己的产品线影响有多大,更有甚者就是在发布会上找到可以打击的槽点,为自己的产品添砖加瓦。作为消费者更不必说,iPhone 代表着一种潮流和生活态度。很难想象,一场发布会可以牵动这么多人的神经,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叠加,苹果 9 月的 iPhone 发布会才被称作「科技春晚」,这种带着浓浓中国味的称呼饱含着对于现在苹果发布会失去特色,渐渐沦为一场商业活动狂欢的嘲讽,也代表着一种对于苹果精神的骄傲与怀念。iPhone 依然是最好的手机,Apple 依然是将科技与人文结合最好的公司。

明年 9 月,「科技春晚」会如期带来下一代 iPhone,你还会看么?

为什么把苹果发布会 Apple Event 称作「科技春晚」?

我看好你哟

你有看今年的 iPhone 发布会直播吗? (单选)
0人
0%
看了
0人
0%
没看
<button>投票/<button>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