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座古井传出“鼓声”,引来考古队挖了6年,最终满载而归

导读:上海市青浦区的白鹤镇,在一千多年的宋朝时期,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青龙镇。根据《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在唐宋时期,青龙镇是东南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后来因为江河改道,青龙镇港口功能丧失,才逐渐没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上海一座古井传出“鼓声”,引来考古队挖了6年,最终满载而归

从2009年开始,上海博物馆为了研究青龙镇的历史,派出了一支考古队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当考古队清理到古镇遗址西南部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口被土填满的古井,根据露出的井口,考古队初步推断这是一口宋代的水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上海一座古井传出“鼓声”,引来考古队挖了6年,最终满载而归

考古队将井中填土全部清理干净之后,一座砖石结构的宋代古井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整座水井深超过5米,井边的砖石上还刻有工匠的名字。水井被清理干净之后,地下水又开始从井底往上冒,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听到从井底传来的“叮叮咚咚”的声响,好像有人在敲鼓的声音一样。

考古专家介绍说,宋代古井很常见,但是大部分是土井,像这样全部用砖石砌成的比较少见,一般只出现在寺院或者官府之内。通过查阅史料,考古队发现,在青龙镇确实曾经存在过一座寺院,名叫隆平寺。

上海一座古井传出“鼓声”,引来考古队挖了6年,最终满载而归

从2010到2016年,考古队耗时六年时间,终于找到了隆平寺遗址以及寺中佛塔的地宫的位置。隆平寺佛塔遗址占地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是一座完整的八角形砖石结构佛塔,在佛塔正中下面五米的位置,考古队如愿以偿发掘到了地宫。

上海一座古井传出“鼓声”,引来考古队挖了6年,最终满载而归

隆平寺塔基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地宫,隆平寺塔地宫为仿塔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8米,南北宽1.2米,高1.42米。下为三层砖叠涩砌出须弥座,中间束腰,地宫主体为直壁,东、西、南三面各砌有火焰形壼门,顶部用砖叠涩封口,上盖一梯形覆石。

打开地宫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铺满地面的各种钱币,经过清理有一万多枚,年代从汉朝一直延续到宋代。地宫中最重要的文物就是一尊宝函,共分四层,由外到里分别是木函、铁函、木贴金函、银函。

上海一座古井传出“鼓声”,引来考古队挖了6年,最终满载而归

上海一座古井传出“鼓声”,引来考古队挖了6年,最终满载而归

在宝函的最里层,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铜瓶,瓶内装有4颗圆珠,其中3颗为水晶质,它们应当就是佛教圣物舍利子,这一发现也与文献中关于隆平寺塔“中藏舍利”的记载相符。专家表示:隆平寺的发掘,是确定青龙镇遗址位置的一个关键性地标,对于青龙镇的市镇布局研究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隆平寺考古发掘报告》、《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