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人?还是一个改变"世界观"的人?

你想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人?还是一个改变"世界观"的人?

孔子温暖、善良、讲规矩,而庄子“圣人不辩”

现在,我们算是把《大宗师》囫囵吞枣地学了一遍。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大宗师》好像是一个没什么创意的故事,都不叫连载,甚至可以叫“故事重复集”——几句话就讲完了。一群很丑、很穷、很奇怪的人以一种精神上的藐视,去调侃平凡的众生。最后,有些人死了,有些人更穷了。

在庄子眼里,孔子可以称得上是相当学霸型的人物了,没有他不懂的。他会做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会算命,打起卦来一套一套的,只不过号称君子不沾;会韬略,对政治、经济都有一番很系统的思考;拿起笔来,可以写《政府工作报告》。而且,他应该也蛮受女青年欢迎的;他的门生很多,一度建立了鲁国最大的“政党”——门生三千,也是一方政治势力。

当然,孔老师折腾到老的时候,也很沮丧,最后回归做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情——收集知识、整理知识、创作知识、传播知识,于是成为万圣师表。

小梁个人认为,经过两千多年,孔老师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来自他退休后带着一帮同学在创作上所构建出来的影响力,构成了中国人性格的一面——温暖、善良、有规矩。

反观庄周,他没有那么折腾。起码他在文章里面说,曾经有人让他出去做官他不做。他也没有特别多学生,也不用考虑哪个学生死了之后自己有多么痛苦(颜回死的时候,孔子相当痛苦)。他有著名的学生吗?也没有。他有多累吗?估计不会太累,最多就是没有吃饱饭时的气若游丝,但没有饿死,至少八十岁前,他都没有饿死。

偶尔,他跟一个做宰相的朋友惠施打打嘴炮,两个人辩论一下,然后又说辩论是低级的,不辩论才是高级的——“圣人不辩”,既不辨别,也不辩论。但是,当他那个辛辛苦苦做宰相的朋友惠施死了之后,庄子站在他的坟头,一边怅然若失,一边继续回家写惠施的种种故事。

历史就这样被他书写了。虽然惠施有“坚白之辩才”,有在逻辑形式、逻辑推演,甚至逻辑架构上的常识,本来也能成为很伟大的人物,放在西方,估计也是亚里士多德般的哲学家。但实际上,后来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呢?

你想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人?还是一个改变"世界观"的人?

结果一样,孔子和庄子的“心智模式成本”谁更高

庄子反正就是饱一顿、饿一顿,虽然不是很爽,但肯定不会太累。两千多年来,他对中国人心智模式的影响,应该也不弱于孔子。

如果说孔子是一只股票,庄子也是一只股票,或者他们是两家上市公司,他们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市值——意识份额,应该差不太多,但成本是不一样的。很显然,从辛苦交汇与茫然不知所错这类心智的劳务成本而言,庄子是低得多的。翻译成一句大家能够理解的话就是,这两只股票,一只业务很累、投入很大的市值,和另外一只自己涨、不那么作的结果差不多。

由于庄子生活的年代比孔子晚一点儿,他甚至还有大把机会,随时请出孔子和他的学生颜回,来免费出演男主角,他想用谁的名字来编故事就用谁的名字。

庄子的主要精神在他的内篇里,也不到十万字。刻在木板上,或者编成歌谣之后,朗朗上口,传给他的弟子。他这一辈子的主要工作,应该就是文字创作和思想传播吧。

我为什么要讲这两个故事?我想讲的是,庄子在《大宗师》里面提到一个话题——人是不是要真正接受自己的命。

庄子的解决方案就是把无奈、丑、没钱等屌丝状态,用一种逍遥的语言哲学化、高级化。事实上,这也未尝不是一种生活的策略。

也许我有点儿小人之心,但是,你站在两千年的大格局来看,似乎庄子选择了一条性价比更高的策略,用更低的能耗,创造了更大的价值。你很难说,哪个策略是对的。

你想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人?还是一个改变"世界观"的人?

你想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人?还是一个改变世界观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当年和乔布斯一起创办苹果公司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早早就离开了苹果公司,他的股票也没值多少钱。但是,乔布斯天天发脾气,力挽狂澜——一个人要改变世界,必定要付出巨大的心智能量,最后留下一家拥有巨大财富的公司。

现在还有人知道乔布斯,是因为我们还在用他的iPhone等产品,再过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呢?也许那个当年和他一起创办苹果公司的朋友还活得不错,甚至可以写一本回忆录来重新书写那一段历史。估计他以后还是会很快乐,甚至五年到十年以后,他可以重新书写一些现在无法讲的东西。一百年之后,人们对于这家公司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可能以这位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先生写的版本为准。

再过几百年,人们会忘记当年曾经存在过的那款手机,就像你根本不知道在孔子所处的时代,流行什么样的车型——什么样的马,拖着什么样的车……当时,孔子多么喜欢某个版本的古琴(为此他的学生甚至去割肾都不一定)……

最后,那些东西都会消失。

我们在看《大宗师》的时候,先要看到的是,庄子活在了一个让人极其无奈的时代,一个人几乎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的建议是,如果你不能改变命运,就改变你的命运观。你就用一种更高冷的方式,更精神碾压胜利者的方式,在窘迫而无奈的人生中活着,但你可以依然保持自己的精神能量。

庄子活了八十多岁,孔子活了七十多岁。我们活到今天可以不像庄子和孔子那样,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去改变世界。你可以创立公司,你可以向乔布斯学习,你可以用各种PPT去融资,如果你真的有很好的团队、执行力、想法以及运气的话,你会很辛苦地折腾各种事情,也许改变了世界,但是,放在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期来看,对你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从这一点上来说,也许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我是应该选择接受自己的生命安排,通过自己的意识重塑,给这样的生命赋予意义。还是选择血脉贲张、昼伏夜出、加班加点,通过不断沟通,努力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我命在我不在天。

这是两个不同的策略。《大宗师》给出的建议是套餐A,但不一定是标准答案。

你想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人?还是一个改变"世界观"的人?

我们今天读《大宗师》的时候,应该有一种态度,就是提问的态度,你选择套餐A,还是套餐B?你是成为一个在心里面改变了自己世界观的人,还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人?

这仅仅是一个选择。庄子未必能给你标准答案,我只能给你两个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