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越下越大!吉利挖了捷豹設計師,英倫風能"拿來主義"嗎?

近來,吉利又有大動作。

2月初,捷豹最為重要的設計師Wayne Burgess被吉利挖角,而據消息稱,Wayne Burgess也將擔任吉利英國設計公司(Geely Design UK)的設計總監兼副總裁併負責吉利旗下沃爾沃、路特斯、領克及寶騰等項目。

棋越下越大!吉利挖了捷豹設計師,英倫風能

挖掘捷豹設計師

對於一款車來說,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捷豹品牌的設計,一直都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喜愛。

比如說第一代XF一經推出就引發了熱議,儘管有一些死忠粉譴責這個設計背棄了捷豹的傳統,然而更多人還是被這臺車優美的設計所吸引,用錢包裡的鈔票對捷豹的改革表示肯定與支持。然而,這僅僅是剛剛開始。

棋越下越大!吉利挖了捷豹設計師,英倫風能

從XF和XJ開始,捷豹轎車再也看不到標誌性的"J型"擋位槽,而更換成一個非常有科技感和儀式感的換擋旋鈕。每當車輛接通電源啟動後,換擋旋鈕便從中控臺上徐徐升起,成為新一代捷豹轎車內飾中的經典設計,並在之後被無數次模仿甚至山寨。

棋越下越大!吉利挖了捷豹設計師,英倫風能

而捷豹的設計師Wayne Burgess,其職業生涯幾乎都服務於豪華車的設計。1992年,年僅23歲的他主導設計了英國出租車的改版。之後,Wayne Burgess參與了路虎攬勝、勞斯萊斯、賓利相關車型的設計,並於1997年加入了捷豹品牌。

儘管在1999年,他曾短暫轉戰阿斯頓馬丁,但2年後又重新回到了捷豹品牌並一直工作至今,像是F-TYPE、F-PACE、I-PACE和XJ都是Wayne Burgess在捷豹的代表作。值得一天的是,Wayne Burgess也被看做是現任捷豹設計總監Ian Callum的有力接班人。

棋越下越大!吉利挖了捷豹設計師,英倫風能

走心做設計的吉利

事實上,吉利在設計方面,一直都是非常走心的。在挖掘Wayne Burgess之前,吉利的設計實力就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其中就不得不提到彼得·霍布里。

棋越下越大!吉利挖了捷豹設計師,英倫風能

作為吉利家族設計的核心人物,早在沒有加入吉利之前,霍布里就已經是業界的大咖,擁有二十餘年的豪華車領域專業設計經驗。

霍布里加入吉利設計團隊後,第一個石破天驚的作品就是吉利博瑞,這應當是吉利史上最好看也是最耐看的一款產品。霍布里充分運用了沃爾沃設計的基本思路,所以吉利博瑞也更像是一款沃爾沃車型。

棋越下越大!吉利挖了捷豹設計師,英倫風能

與此同時,後來的博越、帝豪GS的設計均出自沃爾沃設計巨匠霍布里之手,而也正是由於在造型設計上獲得了嚴重打破性停頓,吉利旗下車型才幹如此疾速地被群眾所熟知和接納,所以造型設計範疇的提高飛速,是吉利能成為國民車的又一大重要緣由,吉利家族臉譜逐漸深入人心。

棋越下越大!吉利挖了捷豹設計師,英倫風能

挖角之後,它能Hold住英國佬的經典設計嗎?

不過,如今吉利卻把捷豹設計師給挖了過來。

對於捷豹這個英國品牌,它的許多車型設計都非常經典。而如果換上英國佬的設計之後,吉利汽車還能夠將它Hold住嗎?

棋越下越大!吉利挖了捷豹設計師,英倫風能

就像文章開頭所提的那樣,Wayne Burgess很有可能將擔任吉利英國設計公司(Geely Design UK)的設計總監兼副總裁併負責吉利旗下沃爾沃、路特斯、領克及寶騰等項目。所以這與吉利家族本身的設計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同時,吉利在官方聲明中表示,Wayne Burgess將領導一支100名左右的設計師團隊並在英國考文垂展開工作。吉利汽車集團設計執行副總裁Peter Horbury則表示,Wayne Burgess帶來了豐富的高端汽車設計經驗,這將有助於發展吉利品牌。而除了在英國設立設計中心以外,吉利在上海、瑞典哥德堡、西班牙巴塞羅那和美國洛杉磯也都設有設計中心。

棋越下越大!吉利挖了捷豹設計師,英倫風能

挖掘捷豹設計師似乎與吉利進軍歐洲市場有關。因為在此前,領克02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正式亮相,彰顯其進軍歐洲市場的決心。而以設計出名的捷豹,應該比吉利更加熟悉英國市場,用Wayne Burgess來帶領,似乎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棋越下越大!吉利挖了捷豹設計師,英倫風能

除此之外,捷豹在跑車上的設計也十分經典,而消息稱Wayne Burgess還要負責路特斯的設計,那在其的帶領下,很有可能還會出現一個新的"美人豹",有捷豹的設計再加上路特斯的底子,吉利造超級跑車好像也不是天方夜譚。

棋越下越大!吉利挖了捷豹設計師,英倫風能

不管後續是不是會像上述所說的那樣發展,但可以肯定的是,吉利的這盤棋已經越下越大。作為自主車企裡面的領軍者,吉利正在一步步讓自己變得強大,如今又是挖掘人才又是收購各類車企,在吉利的"野心之下",可能距離它真真正正實現"走出去"也只剩下時間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