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死的时候是高兴还是悲哀?

当吕不韦奔走各地,积累财富的时候,他想的可能只是富甲一方,或成为陶朱漪顿那样的巨富豪商。有一天他看到了这样的商机——奇货可居原本只是一个天才的商业策划。计划运行相当顺利,成功看样子只是时间问题的时候,却出了一点意外,这就是整个计划中最关键的人物异人看上了他自己很喜欢、而且已经有了身孕的女人赵姬。

在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形可能会很气愤,甚至无法忍受。因为在这个时候他已经为整个计划投入了千金的巨资,而且也已经成功地让华阳夫人认下了异人这个儿子,异人成为秦国太子,成为秦国国君指日可待。他的计划完全实现已经基本上没有悬念。就在这个时候,那个对他对他从心底里感激、而且一直言听计从的异人迷上了他的女人,这女人他很喜欢,也还怀着他的孩子。

结果大家都知道。异人得到了那个女人,那个女人也生下了那个叫嬴政也叫赵政的孩子。

吕不韦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和他可能都没想到会得到的——十万户的封地,秦国的丞相,顾命大臣,新王的“仲父”。

阿岔不知道当异人对吕不韦提出那个非分的要求的时候,吕不韦是怎么想的。但我知道——

如果吕不韦这一次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自己那千古一绝的商业策划,那在此后的岁月中,他就没有必要更进一步——由商而政,为秦国的发展扩张呕心沥血,以至于最终还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那原本就是一桩生意,生意成了,拿钱走人。而且,按一般的理解,这中间还要搭上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还有夺妻之恨。

委屈,窝囊……肯定会有。而且,不仅吕不韦,那个赵姬也一样。有情人不能厮守,孩子眼看着不能认自己亲生父亲,这中间的痛苦有几个人能够忍受?赵姬忍不了,所以,当那个她不得不嫁的男人死后,她就急不可耐地要重新回到自己的男人吕不韦的身边,而且打定主意要和他厮守终身。甚至在清楚自己永远不可能光明正大地跟自己原来的男人厮守之后,干脆破罐子破摔。

但吕不韦没有像自己的情人赵姬那样消沉甚至堕落。他几乎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秦国的国家治理扩张的伟大实践中去的。而且,这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他为秦国夺取韩赵魏大量土地,把东方六国成功分为南北两端,为秦国此后的统一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十年,他领导秦国兴修郑国渠等水利工程,为农业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这十年,他广招门客,为秦国广泛地聚集人才。这十年,他组织撰写《吕氏春秋》为秦国的执政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有一个商人成为一个政治家,吕不韦纵然天生奇才,也必须付出——我不知道这里用殚精竭虑是否恰当,但全力投入一腔热血却应该没有疑义。只是——

他哪儿来的这种热情?

秦王嬴政不是傻子,即使是从十三岁到二十二岁这段时间里,他不可能不知道他的母亲是吕不韦曾经的妻子和后来的情人,他不会不知道他的母亲为什么破罐子破摔。他自然也不会不明白为什么他的父亲要让吕不韦做这个国家的丞相的同时,还要做他的“仲父”。他自然不会不知道在吕不韦当政期间,秦国这个国家经历了怎么样发展壮大……这一切,秦王嬴政应该——什么都明白。

但他依然夺去了吕不韦的丞相权力,依然把他赶出京城。

吕不韦的威望有多高,影响力有多大?即使是回到自己封地,东方六国依然没有人看轻和小瞧。他的门前依然使者宾客络绎不绝。

那他就只有死。

吕不韦是自杀身死的,按史记的说法,是饮鸩而死。他是接到秦王嬴政的那封信才决定死的。秦王给他的信表面上看并不是要他死。但他明白,他只有一死。

因为他明白,他的身上有太多的不能说的秘密,他有太多的承诺和期待。而这一切,只有他死了才能了结。

因为他明白,他只有死了才能让秦王嬴政安全着陆,让秦王朝朝庭安宁,让赵姬——应该已经是赵太后死心不再胡闹,让自己身边所有的人平安过渡。

吕不韦死的时候是高兴,还是悲哀?(2019,1,31阿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