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受油管首次“公開”亮相,再搭配一利器,200公里內難逢敵手

殲-20受油管首次“公開”亮相,再搭配一利器,200公里內難逢敵手

說到我國“明星戰機”,殲-20隱身戰機首當其衝,自從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首次驚豔亮相以後,國內外媒體的目光就始終聚焦在殲-20身上。如今,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航展中,一直被西方認為是“小學生”水平的殲-20,又一次驚豔了全世界,同時不斷曝出的相關消息更是讓人們難以淡定。

先是讓人值得期待的“你怎麼知道我們沒用”的矢量發動機,而後是三個沒有公開展示的性能,總設計師楊偉這波操作也是吊足了人們的胃口。不過,這樣撲朔迷離的說法總比沒有任何消息強,至少人們還能抱有期待。近日,央視《焦點訪談》節目中的一個鏡頭,再次掀起一波小高潮。

大家都知道,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戰機總是翱翔在蔚藍的天空中。但是,航程和作戰半徑就是戰機存在的一大限制,如果僅依靠本身攜帶的油料,戰機發揮的作用並不大,因此空中加油技術應運而生。在11月13日的《焦點訪談》中,就出現了打著厚厚馬賽克的殲-20受油管的鏡頭。

殲-20受油管首次“公開”亮相,再搭配一利器,200公里內難逢敵手

從厚厚的馬賽克後面,可以隱約看到這是一種類似於美軍F-35C戰機的內埋式加油管。在戰機的右側,由摺疊支架向外側探出,然後向前伸出加油管,這樣的佈局佔用機體內部的空間就不大,而且伸出後的加油管更長,更便於飛行員的操作與配合。而且,採用這樣側邊內埋式的佈局,是出於對戰機隱身性能的考慮。

空中加油的出現,可以讓戰機“滿血復活”,這樣一來,在本來航程就有6500公里,作戰半徑2200公里的情況下,殲-20隱身戰機還能擁有更大的航程與作戰半徑。相較之下,航程只有2200千米,作戰半徑只有1160千米的F-35戰機就有些遜色。

如今,殲-20隱身戰機的受油管首次“公開”亮相,再想想剛在珠海航展上壓軸出場“炫腹”的殲-20。或許,讓總設計師楊偉遺憾沒能展示的遠程打擊能力也得以展示。

殲-20受油管首次“公開”亮相,再搭配一利器,200公里內難逢敵手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加油管的曝光,意味著殲-20未來可以獲得更大、更遠的航程與作戰半徑,打擊能力也通過這首次“炫腹”展示得很清楚。有媒體朋友發現,殲-20主彈艙中攜帶4枚霹靂-15空空導彈,兩側彈艙各有一枚霹靂-10空空導彈。當時,就有外媒稱,“霹靂-15”一出現,就相當於殲-20宣佈,未來在200公里範圍內,將很難遇到勢均力敵的對手。

值得一提的是,“霹靂-15”空空導彈據稱是專門為殲-20“量身打造”的空空導彈,與之前的型號相比射程增加到了150~200公里,比F-22裝備的AIM-120D導彈射程遠了50~80公里。難怪,美太平洋空軍司令霍克·卡萊爾在曾經說:“與中國霹靂-15相比,我們幾乎所有導彈都過時了。”

不得不說,作為一款測試最充分、飛過很多以前沒有飛過的科目,而且都飛得很嚴格的殲-20隱身戰機,隱身性能、遠程打擊能力到目前為止都有所“展示”,或許下一個驚喜就將是讓總師遺憾的最後一個沒能展示的性能“信息化作戰”了。(叮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