槳聲煙波裡,隨賽艇劃過那些流年

槳聲煙波裡,隨賽艇劃過那些流年

1)rowing

我對“賽艇”這詞的印象始自高二,首先歸功於易老師。

易老師教英語。有一次她在課堂閒聊,講到英文人名最好用音譯。她舉了J.K.羅琳的例子,說這名字要是完全按照詞意翻譯,那就是J.K.賽艇。

全班鬨堂大笑。

那會兒正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和電影火爆的時候,羅琳阿姨誰不認識?我的死黨老白當即查起字典,果然,Rowing這個英文單詞,作為動詞時表示划船,用作名詞時特指賽艇運動。

怎會有人拿“賽艇”當作姓氏?

同學們神情詫異,就好像突然發現獨孤求敗的真名其實是龍舟求敗一樣。

課堂最終演變成一場划船文化的講解,老師從十八世紀末英國舉行賽艇比賽開始,說到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持續150多場的賽艇對抗,又說到她小時候親歷幾屆的新津龍舟會——那陣仗,號子聲聲、鑼鼓喧天,到了晚上更有熱鬧的集市、璀璨的煙花和五彩繽紛亮著燈的表演船。

最後,老師嘆息一聲,新津這麼好的水,這麼直的水道,不辦點划船比賽,可惜了。

而我們只是悠然神往,對她所描繪的一切。

那時我們顯然無法預料到,僅僅幾個月過去,“rowing”就真的出現在我們身邊。

2)清華北大

一個傳聞突然在新津中學爆炸開。

——聽說了嗎?清華北大要來!

——清華北大?!他們來幹什麼?

——划船!

在校園每個角落,總能聽到類似議論。學生們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要麼是打聽:什麼時候劃呀。要麼便是相互約著:到時候一起去啊?

我也問老白:“你去不去?”

他說:“去!當然要看看!”

對高中學子而言,清華和北大兩個詞是神聖的,那是我們的奮鬥夢想,就像儒士眼中的千古名相、俠客嚮往的天下第一。

許多人小時候被父母問到想考哪個大學,不假思索的回應都會是“清華北大”。然而年歲越長,我們越知道那不過是無知妄想,就越知道我們數千人裡,能觸及“清華北大”的就那麼一兩個罷。

此際,清華北大學子蒞臨,大家都想見識一下他們是否真有三頭六臂。

更多消息逐漸放出,原來是又要辦端午龍舟賽了,就在新津鄧雙域內的四川省水上運動學校!那兩所知名學校受邀前來,也是要利用水校的專業賽道,於龍舟賽外再進行一次“清華北大賽艇對抗賽”!

2007年,賽艇第一次走入新津,切實地走到我們身邊來。

槳聲煙波裡,隨賽艇劃過那些流年

3)雲帆霄漢

整個水城的人好像都湧來了。

比賽那天將近暑假,熾烈光線照在整片大地,卻依舊壓不住兩岸人群的熱情。大家沿著省水校數公里長的河道一字兒站開,好像還站不下。大人把小孩高高舉過頭頂,每個人都肩膀挨著肩膀。

兩岸還設置了許多階梯式看臺,有座位,有遮陽棚和電風扇。來得早的,如我和老白,便能搶佔個好位置。我們坐在最高一排,往下望,太陽底下黑壓壓一片腦袋攢動,怕是就有不下五六萬人。

五六萬對目光聚焦河面。

終於,指揮台上一聲哨響,兩支船就如利箭飛梭,在水面上盪出花兒來。

我們第一次見到活生生的賽艇運動,確實跟龍舟很不一樣,賽艇選手們是背對著行駛方向,艇槳更長更闊,每一下划動都跑出很遠,比龍舟要快。

整個水校裡立即嘈雜起來,不知是誰帶頭,人們自發呼喊著“清華、清華!”、“北大、北大!”的口號,雜亂的助威吶喊很快就合流統一,每一聲都充滿力量,彷彿天上砸下一道驚雷。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我禁不住想起這麼一句古詩。儘管這是賽艇而不是傳統龍舟。儘管賽艇上無法懸掛旗幟,兩隊只能以衣服作為區分。儘管賽艇上沒有擊鼓的設置,權且將兩岸的呼喊作為鼓點。

大家的印象裡,“理數清華、文看北大”,然而划船誰更強?現場的每個人都想知道答案。

答案是什麼,卻已無所謂。

槳聲煙波裡,隨賽艇劃過那些流年

4)紀念

再次聽聞新津要辦賽艇比賽,我跟老白已經念大學,恰巧都還待在成都。

而關於新津賽艇賽的消息從門戶網站、從口耳相傳、從報紙新聞,蜂擁著來,把人的心撩撥得恨不能立即飛到未來賽場——聽說這次來的不僅是清華北大,連美國耶魯大學、意大利米蘭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這些世界級名校也來。

“回去看不?我有一個主意。”老白在QQ上問。

“什麼主意?”

“這次我們不光要看比賽。我們做點兒紀念品去賣。”

隔著屏幕我愣了一下,回想起上次清華北大對抗賽那人山人海的情形,一股名為興奮的血液衝上頭頂。我在鍵盤上重重敲了幾下:“好!面議!”

我們很快又邀了些身在成都的高中同學,幾個人湊在一起開了個籌備會。最後一致敲定,就做文化衫!

年輕人行事但憑一股熱血,說做就做。幾個人各自湊了兩三百啟動資金,立即分頭行動開來,一組去荷花池採購白底T恤衫和聯絡印刷事宜;一組去幾個知名市場詢問行情、商討定價。

文化衫上的LOGO由我負責,在電腦上搗鼓兩天,參考了幾種設計模板,終於選定大概是“2009新津賽艇賽暨龍舟會紀念”的字樣,還有幾個圓形方形拼接的划船圖案,再跟夥伴們一合計,又怕賣不出去,索性再做一個模糊點兒的主題,以一個拳頭型圖案配上字樣——“不能忘卻的紀念”。

到了賽艇賽前幾天,成批文化衫已經印製好。說是成批,其實我們預算有限,總共也只有百來件。逐一檢查下來,印製效果還行,有兩三件衣衫圖案印得花了、或是有疊影,就權當作自己收藏。

賽艇賽是週六開始,而成都市區到新津不過半小時車程,我們跟老闆約定週五提貨,到了週五那天,每個人都扛著一小包趕車回家,沒覺著累,只是興奮,興奮的同時心裡又沒底兒。

老白提出要不先試賣一下,我們就在週五晚上分別到嶽巷子、到彩虹橋廣場、到新津中學校門口,拎著一堆衣衫開始吆喝。結果可想而知,回來後大家一合計,三四個小時才賣出去幾件,於是大感沮喪。

老白說:“糟,可能要賠。”

但我對一年多前的比賽印象極深,大力鼓舞士氣:“沒事,人多,能賺。”

槳聲煙波裡,隨賽艇劃過那些流年

5)第一桶金

說來好笑,到比賽當天,我們險些兒忘了賣文化衫的事。

天矇矇亮我們就抱起那些衣服,坐了幾輛三輪車晃悠到省水校,找了個縱觀全場的有利地勢。現場已經有好一些人了。而沒過多久,越來越多的人從大門口進來,看樣子很快就能形成人山人海的盛況。

但我們決定稍緩行動。現在人們進來都是為了看比賽,怕是沒工夫買東西,等看完比賽再說。

我們的視線很快就被岸邊熱身的賽艇選手們所吸引。他們是多麼牛高馬大,哪怕從看臺俯視下來,也是高高壯壯的。特別是那些金髮碧眼的“老外”,有許多人皮膚白花花的,乍一望去彷彿閃著光。

太陽逐漸往天頂攀升,熱場表演緊跟著開始,富有節奏感的音樂咚咚咚響起。夥伴們也開始打賭:“你猜誰會贏?”

“我賭清華!”

“那我賭北大!”

“耶魯會不會要強點兒?”

“悉尼的學生才最強吧?……畢竟是生活在水邊。”

一艘艘離弦箭矢又在波光裡盪漾開水花,震天叫好聲轟鳴而來。

直到最後哨響,奪冠的奧塔哥大學卻是大家都不耳熟,據說是新西蘭最好的學校之一。

“結果悉尼只拿了第二。”——我們都站了起來,全神貫注看那些名校學子站上頒獎臺,看他們開著香檳興高采烈、肆意慶賀,看周圍觀眾漸次開始散場……

……散場了!我們互相對視一眼,至此才想起“正事”。

幾個人趕緊行動,抱著文化衫擠出人群,一路湧到水校大門外。防塵油布是提前備好的,油布往地上一攤,文化衫往油布上一疊,扯開嗓子就開始喊。

“來看看啦、來看看啦!龍舟賽艇紀念文化衫,全球限量,把盛會帶回家——”

一開始還藏著羞澀,生怕被熟人看見。喊了三兩遍,老白說得找找看比賽時喊加油的感覺,音量才逐漸大起來。

人群陸陸續續從水校裡說著笑著走出來,大部分人只是好奇地瞥了我們一眼,但也有駐足下來詢問的。有扇著扇子拄著柺杖的老人、有牽著孩子的中年夫婦、也有跟我們差不多年紀的學生。

這已經足夠!

半個多小時。僅僅半個多小時,文化衫沒了。這結果完全超乎預料。

我們原已做好第二天賽龍舟再戰的打算,可是百來件文化衫竟說賣光就賣光了。剩下幾件印重了影或是壓得太皺的,還有人在問詢,我們猶豫片刻說不賣了,這是最後幾件,自個兒留著紀念。

下午,老白請大家到水吧喝飲料,算了下賬目。製作成本每件八元的文化衫,我們賣著十五元的單價,刨除路費之類的開支,每個人都還賺了兩三百。

大家分了錢,還有些難以置信。

那是我們人生裡的第一桶金,那是一個炎熱的充滿賽艇味的時節,我永遠記得。

槳聲煙波裡,隨賽艇劃過那些流年

6)後來

我是很久以後才知道,不只是牛津劍橋,原來從1859年左右開始,美國耶魯大學跟哈佛大學也連年舉辦賽艇對抗賽,兩個名校相互比拼140多場,練就了與牛津劍橋賽艇對抗賽齊名的賽事品牌。

當時恰逢晚清,政府大量派遣童生到歐美學習,便已經讓國人與賽艇文化結下良緣。《大清留美幼童記》裡專門有一大章,記載著耶魯賽艇舵手鍾文耀的傳奇故事。

我也是後來才知道,清華北大到新津之前,已經接連好幾年在北京舉行了賽艇對抗賽,兩所高校企圖效仿牛津劍橋和哈佛耶魯,也持續百年對抗,做成獨有文化。只是後來,大概正是2010年開始,這項賽事卻停辦了。

這些消息殊為讓人可惜,一次,我跟一起賣文化衫的夥伴們聚會閒聊,說起這些。小夥伴一語道破天機:“京城水不好嘛,要是年年都在新津劃,也不至於辦不下去。”

那當然是玩笑話,但新津的賽艇賽卻當真越來越有活力。到2010年,世界級頂尖名校繼續前來,新津底氣十足地打出了“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的品牌,我們抽空又去看,因要兼顧實習,倒沒再整什麼文化衫。

再後來,美國哈佛大學來了,英國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也來了,甚至到了2017年, 哈佛、耶魯、牛津、劍橋……四所在賽艇運動裡結下百年恩怨的頂級名校乾脆一起來了!一晃十年過去,新津一次性聚齊了歐美兩塊大陸的百年頂級賽事。

而到了這2017年,我卻已經是為新津賽艇賽事服務的眾多工作人員之一。老白也有兩年報名賽事志願者,近距離參與了盛會。還有那些各奔東西的朋友,說到多年前看賽艇時那些事,都是眉飛色舞的模樣。

十年光陰如那南河水,在微波粼粼裡不知不覺就飛逝去,可總有些東西深深刻在心裡,比如Rowing那個單詞,比如那攢動的人山人海,比如那些文化衫。

如今恰是2018年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如期舉辦在即,衷心願這品牌賽事越辦越好。

槳聲煙波裡,隨賽艇劃過那些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