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盈:交易重虧,是因為交易是反人性?

前言: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交易中的“人性”是?

概括起來就兩個——貪婪、恐懼。“反人性”,反的就是這兩個。只是說起來容易罷了……

如何克服?

估計也只有靠紀律了吧,還能有別的方法嗎?如果有,不妨儘管說出來,但這有個前提——你的策略必須是有效的。其實,交易者從新手逐步成長為老手的這個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有時是一起來的。不是先遇到一個,解決了,再遇到下一個問題,不是這樣的。

比如一個初級趨勢交易者,拿不住單子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兩點:

第一、怕虧

止損空間設的不合理,頻繁止損,慢慢的主觀改變了策略預期方向,之前的合理判斷都廢了,因為總被止損啊。最後來回打臉。等本金虧的差不多了,發現趨勢還沒出來了,或者趨勢出來了,因為前面虧的太多,又不敢做了。

第二、怕贏好不容易抓住個機會,行情快速啟動,沒幾天就獲利50%了。還拿著嗎?盈利不少了啊,我在這止盈是落袋為安,沒準後面有回撤呢,等回撤再接回來。想法挺好,但沒按策略要求就執行了平倉,之後發現行情還繼續發展。追不追?再等等,等回撤。越等越不回來,一倍了,兩倍了,忍不了了,追。進場就被套,你終於等到回撤了……

周欣盈:交易重虧,是因為交易是反人性?

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情況?

因為你沒看清市場運行的脈絡、節奏。你對市場的認識不清晰,所以不敢做,或者拿不住。此時不用談什麼策略,看不清市場,策略跟扔硬幣也沒什麼區別。

久而久之,你不相信什麼策略了,總是錯的。之前一直都是虧多贏少,怎麼能相信呢?你是不相信策略呢,還是不相信自己呢……答案是不相信自己,你沒有一個方法去判斷行情的發展方向,或者無法找到最佳的介入點。這裡可能會有朋友說,行情本來就無法把控,判斷是否準確又有什麼用呢?有了預期,這叫不叫主觀呢?是的,行情無法始終與你的預期相符。所以有朋友用對開策略,多空同時開,哪個對了就留哪個,砍掉錯的單子。這種方法無可厚非,而且看著更客觀一些,但效果可不一定如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哪個對了就留哪個。那麼哪個是對的呢?什麼叫對了呢,你用什麼標準來判斷呢,是有浮盈就算對嗎?如果你有判斷標準,並經過市場驗證是好用的,那就大可不必對開了。因為錯的那邊會白白浪費掉,還佔用了倉位。或者,如果有浮盈的那邊最終被證明是錯的,而你又砍掉了當初認為錯誤的那邊,損失會更多。無論怎樣,這種方法都是比較低效的。而更重要的是,無論你砍掉哪邊,合理的判斷標準是趨勢的確認,而這種確認方法,就是你認為“主觀”的方法。

趨勢確認的標準,人定的,無論看起來多麼科學。意思是,即便確認了,趨勢也不一定能持續發展。所謂客觀,是指要認識到有概率存在,接受現實。你所見過的所有方法,不管人工還是程序化;海龜也好,波浪也罷,都有主觀成分在裡面。可以這麼說,任何標榜純客觀交易的方法,基本都是瞎鬼。因為所有的條件,所有的判斷標準,都是人定的。無論這個標準的理論依據多麼充分,歷史有多麼長,經歷多少風雨考驗。有人在的地方,你就躲不開主觀。

剛剛所說的很重要。你必須要了解什麼是主觀,什麼是客觀。哪些事情一定要客觀,而哪些又躲不開主觀。主觀並不可怕,而且是無處不在的——你堅持要做交易這行,並相信自己能夠成功——這叫不叫主觀?因為你可能根本就不是做交易的料。

我們躲不開主觀,說不可怕,其實也挺可怕,因為主觀會帶來貪婪與恐懼。那怎麼辦?只有嚴格遵守交易紀律才能救你。可你現在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只是遵守紀律,管用嗎?如果你能嚴格遵守紀律,嚴格執行你的扔硬幣式的策略,會有什麼效果呢——死的慢點罷了。這確實是個悲觀論斷,但這是客觀現實。如果接受不了,再給你個樂觀的論斷——這樣做,能夠擠出時間和機會,讓你在死之前找到正確的方法。

這裡還要說一點,主觀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你對整個市場的認識。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需要主觀,這樣就不會被外界雜音所幹擾。對市場的認識,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不能急。你有紀律保護,就有機會和時間去認識市場。

周欣盈:交易重虧,是因為交易是反人性?

讓新手一上來就摸清市場運行的節奏,那也是挺扯淡的事。可摸不清,就會出現上面的問題,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問題是同時發生的,蛋和雞,你總得選一個下手解決。選哪個?市場不是一天能看清的,但遵守紀律,是每天都能,而且是必須要做到的。

如何認清市場呢?

這玩意不好說清楚。證券市場是整個宏微觀經濟的縮影,優秀的盤手,基本都是半個經濟學家加心理學家,不然也做不到優秀。咋辦呢?眼下你能看懂多少,能看懂哪個部分,就做哪個。你看不懂趨勢,不瞭解基本面,但能看懂短線波動規律,那做短線;你看不懂短線,覺得鬧心,但對趨勢有把握,對基本供求關係有認識,那就做長線。如果你對短線波動、長期趨勢都沒有認識,那就先去讀書、學習,等認識了再說。玩遊戲,就要先了解規則。什麼都不懂上來就瞎做,那真是要找倒黴了。

短線、長線的策略,沒有本質區別,區別在止損空間和倉位,也就是你的系統風險度的控制上。別用短線的止損、倉位去做長線,也別用長線的止損、倉位去做短線;別用短線的預期幅度去衡量長線,也別用長線的預期幅度去衡量短線……兩個維度的東西不能混搭。

或許有人說,我用5%的止損就能換100%甚至更高收益,20倍的盈虧比。如果你這樣想,只能說明你還是沒摸清市場。牛、熊市的順暢運行階段,可以有這樣的機會,換成震盪市你試試……趨勢含震盪,震盪含趨勢,週期不同叫法不同,但你能分清哪裡是趨勢,哪裡是震盪嗎?能分清是哪個週期上的趨勢和震盪嗎?風險度的錯位搭配,足夠把你打回原形。

先找到你能適應的行情節奏,不管長短,穩定住。這是當下的你在市場上立足的、僅有的這麼一塊地方,你得佔領它,防守它。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付出很多本金,但誰讓你想做這個事呢?其實我還是沒有說該怎麼做,因為這個真的沒法說。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方法也都不一樣,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但你必須得做到這點,不管用什麼方法。做不到,那隻能是退出市場,沒辦法……

而當你找到了方法——不管勝率有多少,也就說明你摸清了你能適應的市場運行節奏;說明你有了個行情運行的輪廓,有了運行交易系統的流程,明確了遵守紀律在執行策略中的重要地位,領悟了盈虧都是正常的事情。有了這一切,你還會貪婪或恐懼嗎?一切都是正常的,你會平淡接受結果。

分析方法的核心,還是在對市場運行節奏的認識上。什麼技術指標、理論看起來很雜,但各有各的用途,是在不同的行情節奏中,我用什麼方法是最有效的。運行節奏是可以被摸清的,因為萬事皆有規律。而行情又有自相似性,可以套用,又不能硬套。其實就是主觀與客觀的合理運用,這確實是個技術活。

具體的分析方法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認清市場,控制風險。可能有的朋友認為我說的很囉嗦,正因為重要,所以才要囉嗦。

說到趨勢交易中的反人性,人們的第一反應是趨勢啟動前建倉期的浮虧,或者趨勢運行中的盈利回撤,怎麼熬過這段。其實這個還真不是什麼麻煩事,因為你有策略和紀律保護。趨勢交易,或者說所有周期的交易,難的不是進場,而是離場。如何能順利退出市場才是真正考驗一個交易者功力的地方。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離場做不好,會干擾你後面的策略。這裡,貪婪與恐懼的人性又來了。

貪婪和恐懼,源於對未知事物的不瞭解。你要了解市場,瞭解風險——也就是概率,瞭解交易的目的。做到這點,也就沒有那些不好的、“人性”的感覺了,對吧。

寄語:在交易市場上,很多投資者儘管承受著虧損,但是他們非常堅定地相信,總有一天會逆襲。如果他們不能對市場有進一步的認識,就不能認清交易過程中存在的誤區,就很容易走彎路。投資要合理,那一切自然要在計劃之中,我們才能做到穩中求勝,不求一夜暴富,只求穩健盈利,逐步累積經驗。

筆者:周欣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