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臺灣的初次邂逅

公元230年,吳國船隊抵達夷洲,這是大陸與臺灣交通往來最早的文字記錄。


歷史小段 原創圖文 每日更新 敬請關注

歷史與臺灣的初次邂逅

吳帝孫權

由於遠古的地殼運動,有一小塊陸地脫離了歐亞大陸,這才形成了今天的臺灣島。上世紀70年代在臺南左鎮區發現了晚期智人的化石,這就是島上最早的居民,幾萬年前他們正是從大陸遷徙而來。

據《三國志》記載,吳國坊間有傳說,秦始皇曾派道士率領幾千童子出海尋找仙山神丹,大海中船隊藉助海風飄到亶洲(日本),然而這群人就再也沒回來,後來在會稽(今浙江北部)街市中會看到亶洲人來買絲綢織物。

亶洲遠在大海之中,在古代想到達只能藉助風力和運氣。

歷史與臺灣的初次邂逅

孫權船隊路線

  • 亶洲-日本(待考證)
  • 夷洲-臺灣
  • 雞籠-基隆
  • 建業-南京
  • 會稽-浙江北部
  • 豫章-南昌
  • 南海-廣州
  • 交趾-越南河內
  • 日南-越南東河

黃龍二年(公元230年)春天,吳帝孫權坐不住了,他派衛溫,諸葛直二將帶一萬人出海尋找亶洲,結果運氣不佳沒有到達,但最後船隊卻找到了夷洲,回吳時還滿載了幾千夷洲人,這就是兩岸最早的交通記錄。

歷史與臺灣的初次邂逅

今日臺灣

通過這些夷洲人的自述,吳國丹陽太守沈瑩完成了《臨海水土誌》,這是世界文學史上對臺灣最早的記錄。(譯文節選:臺灣島在浙江東南二千里,四面環山,山裡很多強盜。男子都是光頭,有耳環,全家人男女老少睡在一張大床。島上土地肥沃,可播種五穀,魚肉也不短缺。當地人可以手工製作織物,也會利用虎豹的毛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