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之死》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昨天朋友圈被一篇名叫《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刷了屏,文章以作者第一視角寫的她的一位同學,寒門出身,經過自己努力高考考上了一流大學並且當時是是理科狀元,總之非常優秀,大學期間一邊努力學習,一邊兼職打工給自己賺學費;但因為為人正值,不懂得所謂的圓滑,不幫富二代作弊、不為老闆做假賬生活處處受阻,在25歲時因病早逝。


《狀元之死》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是“咪蒙”旗下的一個成員,據瞭解這篇文章就是出自於咪蒙的弟子—楊樂多,傳說中的月薪五萬的助理,集眾title於一身的優秀女青年,像“年薪百萬的95後”、“高顏值CEO”、“CCTV6大學生辯論賽嘉賓”;嗯,看完了這些title確實很優秀;


《狀元之死》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狀元之死》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前後劇情大反轉。剛公佈時,精彩的故事情節,社會真實的寫照引起了許多讀者共鳴,徑向轉載並附上轉發語其中在轉發語中出現詞頻較高的的就是“用力地活著”、“寒門在難出貴子”,蹭上這股熱也很快10萬+;


《狀元之死》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讀者的轉發語



但沒過多久,網友們開始冷靜下來仔細分析,文章中的一些細節的描寫時間前後對不上去,文章中出現的邏輯問題,細節的方面的問題全被扒了出來,對文章的質疑一片連著一片;


《狀元之死》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文章中的槽點

文章中“工作兩年的本科生在阿里做p7’的故事情節遭到網友調侃:

《狀元之死》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圖是網友p的



更讓人發笑的是,文章十幾個小時之後直接被微信平臺所刪除。



《狀元之死》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文章被刪除


文章引起最大的爭議就是它的真實性,為了讓增加讀者對於文章的真實可信性,作者特地在文章末尾加了幾句聲明;


《狀元之死》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狀元之死》作者文末ps出

但也是最讓讀者憤怒的一點:


《狀元之死》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如果不討論它的真實性而言的話,《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作者很善於抓住公眾的情緒,利用“寒門”、“貴子”、“死亡”三個詞構成了這篇真實故事的主旨;文中利用階級固化,社會的熱點(“傻逼的錢最好賺”),社會中的醜陋(“露乳溝”),老實人的處處碰壁再加上一些雞湯很難讓讀者去抗拒;當不去用審視的目光去閱讀時,總會在文章中的某一處找到現實中的縮影,並與我們產生共鳴;


《狀元之死》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然而文章卻是假的,故事情節是被精心設計好的,來纂取流量增加收益的,但你的感動卻是真的;這也算是一篇雞湯文,卻不同於傳統的雞湯,利用編寫一些虛構的故事情節,情節之中巧妙地“製造焦慮”,“製造觀點”,“製造事實”;讓你信以為真,貢獻你的閱讀量、傳播力。對於那些寫真實故事的媒體從業者更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個概念叫NLP理解層次,他根據人的理解層次分為6類不同的人,其中第五流人才(最低層次)所理解層次是環境。就簡單一點來說就是,當這類人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都是環境的錯;比如說,沒有升職機會是因為辦公室政治嚴重,房子太貴源於黑心炒房團、調控政策不給力或者是沒有個好爸爸;當去解決問題時,想到的是也是從解決環境中角度去思考,而我們中很多都是歸於第五類人。


《狀元之死》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NLP理解層次


一些文章令我們喜歡的首要原因是我們在文章中找到了共鳴;一部分好的文章可能會給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引導應該摒棄什麼,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怎麼走;但是還有一部分文章就是在販賣焦慮,讓我們付出感動,給我們一種社會就是如此、堅守初心呆萌呆萌向前走ok的錯覺。


《狀元之死》文章已經被刪,如果想要閱讀全文的話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Z先生點記;後臺回覆“狀元”即可。


《狀元之死》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