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外国人在宁波 | 女权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 人物身份 』

女权主义者:Ausma

- 1 -

外国人在宁波 | 女权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前几天发生在宁波的一起交通事故,原本是因为货车驾驶员司机的大意所造成,新闻标题却特意突出“女司机”三字。

外国人在宁波 | 女权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还有之前发生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事故并未调查清楚前,本来那个无辜的女司机在路上正常驾驶,只是因为自己是女性,就被造谣逆行。

一时间,媒体带头传谣,网友对“女司机”的口诛笔伐,到达巅峰。“驾照是路上捡的吗”、“果然是女司机啊”各种骂声已不足以形容网友的愤怒,涉事女司机不打码的视频也在网上疯狂流传。

就在“女司机”三字即将被钉上耻辱柱的时候,真相却出现惊天“大反转”。重庆市公安局发布的警情通报显示,是公交车逆行一段后撞向了对面正常行驶的小轿车。

“研究表明,事实上女性开车更安全”。Ausma解释道,由于生理条件的不同,女性跟男性相比,在反应难度和操作技巧方面可能会不如男性有优势,这种技术上的偏差有时会让她们陷入到危险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特有的细心等特质会使得她们更遵守交通规则,开起车来更仔细,更注意细节,面对其他车辆的挑衅很少会冲动行事,这也是让她们远离大部分车祸的重要原因。

【可为什么一说起“马路杀手”,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女司机”呢?】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一种代表性的压力,如果你出错,你所代表的整个群体都是错的。”不仅如此,对于女性来说,工作与生活中的种种不公现象也许会更多。

外国人在宁波 | 女权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Ausma举例著名作家Judith Butler和她的著作《性别困扰》——一本关于酷儿理论、女权主义、性别表现和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读物,“各种性别的定义甚至是它们的差异都是由社会决定的。”

小男孩经常会收到像玩具车一类的礼物,并且他们会被期望长得强壮,而小女孩则会收到像玩具娃娃一类的礼物,大人希望她们是温柔可爱的,我们一出生就会受到社会角色期望的影响。

舆论对女性的偏见、曲解以及质疑一直都是存在的,网络上火热的讨论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追求平等尊重的女性权利,并非已经完成时,而一直是现在进行时。

- 2 -

Ausma,来自立陶宛。一个活出自我的独立女性。

2011年,20岁的Ausma作为交换生来到了宁波诺丁汉大学起,已逾8年。她拥有宁波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的文学士学位和国际商务的理学硕士学位。

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LGBT卫生政策与实践专业学习,完成自己的第二个硕士学位,还多次协助导师研究各种课题,在美国,欧洲以及南美等地都有过工作经验......

极具语言天赋的Ausma在大学时选择了当代中国学专业,汉语作为最难的语种之一,对她来说学得也是得心应手,这是她所会的第6门语言。在高中时除了母语立陶宛语以外还会俄语、英语等五门外语,Ausma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父亲在语言学校当老师,也许是受他的影响吧。”Ausma用熟练的普通话回答道。

17岁成年后,Ausma就经常独自周游欧洲,英国、意大利、法国......背上行李说走就走,遇到过性骚扰,遇到过财务被窃,也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好友。正是这些经历培养了她更加独立自主的人格。

外国人在宁波 | 女权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她去过很多国家,但最后选择在宁波工作、生活、结婚,也正是在宁波这8年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宁波是我真正成长的地方,在这里,我才真正认识了自己。”在宁波出柜、在宁波与一位男性结婚。她丝毫不掩饰自己是一个酷儿的身份。即使在中国这个相对传统的国度,性少数——依然是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话题。“也许正是‘酷儿’的身份,让我更加意识到‘平等’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享有‘人权’,任何基于性别取向和性别歧视都是错误的。”

【那你是什么时候对“女权”有意识了?】

“我觉得这是从我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

Ausma便是家暴的亲历者,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曾被父亲家暴过,然而母亲却选择隐忍,认为这是一件会给丈夫丢脸的事情,不能说出去。这让年幼的Ausma无法理解——为什么母亲被打却还是母亲的错?

虽然同是欧洲国家,位于东欧的立陶宛比起西欧国家却要保守传统很多。立陶宛还在苏联时期起,他们便认为“家庭暴力”是被规范化的,甚至有些高度男权的指导书会教男人“如何成为一个好丈夫”,里面的内容甚至包括一系列不考虑女性愉悦度的男女性行为指导。比如男女发生性行为后,如女方不愿意,这是正常的,男方只需要让她哭一下即可。他们认为作为男人是有优越感的,就是有这个权利。

外国人在宁波 | 女权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问及Ausma为什么没有被大环境影响,而成为了一个女权主义者时,她笑笑回答道“可能我是一个激进的人吧。”说完她还拿出手机查了激进这个词是不是这样用。

“我的性格就是这样,从小就看不惯不平等的事情。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或者是性取向歧视,这都是不应该存在的。”

女权,顾名思义是指妇女在社会上应享有的权利。比如政治参与权、受教育权、工作权等。女权不是女性至上,不是“仇男”,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这个‘权’是基于平等之上的,而不是特权,否则只会加剧不平等。”

- 3 -

现在的Ausma有两个身份。

工作上,她在全国只有四家的基因科技公司任职国际销售经理。

而另一方面,Ausma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从事着新女权主义、社会公正性以及跨性别平权这三领域的研究、活动,为“平等”发声。

外国人在宁波 | 女权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Ausma便是宁波诺丁汉大学Diversity社团的创始人之一。

外国人在宁波 | 女权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简而言之——为了平等。

“自‘女权主义’从西方传入中国以来,由于理论根基薄弱,国内的女权只能围绕西方的理论实践,缺少本土化的尝试性改造,也遭到很多误解、歪曲。”

你是否被问过“打算何时生孩子?”

被人指出“你怎么这样穿?跟男生似的。”

亦或被长辈责备“家务也不做,以后怎么嫁得出去。”

艾玛·沃森也曾在联合国会议上强调:“身为一个女权主义者,并不意味着‘仇视男性’。”究竟何为女权主义,为什么要宣扬它?要理解女权主义,就要先了解刻板印象和歧视带来的种种不快的经历,从而入手如何去消除它所带来的困扰。

外国人在宁波 | 女权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而Diversity会组织各种沙龙、研讨会、交流小组、宣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Ausma作为讲师,和参与者一起探究性别刻板印象的原因,并共同谈论所经历的刻板印象等等。“前面所说的‘女司机不如男司机’,这就是大家刻板印象所造成。诚然生理的不同造成女性可能在体力、技巧等方面稍逊于男性。所以在这种刻板印象完全消失前,扯上金钱的‘加薪’则有可能会更加不平等,尽管工作量及工作能力相当,老板还是容易因性别刻板印象而有不同待遇。”让参与者可以说出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所遭到地各种各样不平等的待遇,从而帮助参与者如何解决问题。

外国人在宁波 | 女权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你们通过什么方法去帮助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

“通过专业的角度告诉你,可以去哪里投诉、该如何使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的权益......例如女性受到性骚扰,我们会鼓励她去报警,作为她背后支持的一种力量,为她提供帮助。”

【女权主义到底为何,为何它能在改变世界这件事上占一席之地?】

“我们所在努力的是让大家既不必担心自己被视为激进到歇斯底里的女性,被排斥在外,与此同时,可以通过自己去改变‘歧视’、‘不平等’的现状。 ”

女性自己首先要有这个意识,有些不平等受外界、时间等多方面的影响,根深蒂固之后,连女性自己都觉得这是正常,但是利益却是一直在被损害的。而 Ausma一直在努力地就是让更多女性有这个认知,其次在遇到不平等待遇的时候可以求助。“最重要的是,女性别轻易向‘不公平’妥协,勇敢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

外国人在宁波 | 女权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之前抚顺、温州的女德班又卷土重来,“点外卖不刷碗,丧失妇道”、“换男朋友会烂手烂脚,最终要锯掉!”再次刷新大众认知的下限。女德宣扬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女权倡导男女平等的文明新风。“女性平权”已经成为了现在的流行词之一。这种权利的主张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

但是,“女性平权”并不是因为社会热点而存在,而是因为它的存在而有了社会热点,

“它背后代表的是女性甚至一切被歧视压迫的人性昭彰自身的生存权利的口号与旗帜。”人追寻自身群体生存权利的漫漫历史进程从未停歇,只要有了侵犯权利的迹象,认可这种权利的人就会发出反抗的声音。

外国人在宁波 | 女权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权

现在,不只有女性才会加入“女性平权”的队伍,许多男性也曾经或正在为“女性平权”发声,呼吁打破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和隐形歧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