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勞動卻吃低保?中國人不能丟掉勤奮之本!

近日,民政部發布《通知》,對進一步加強生活困難下崗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做出安排部署。其中明確提出,有勞動能力但拒絕勞動者,今後將按規定減發或停發最低生活保障金。

能勞動卻吃低保?中國人不能丟掉勤奮之本!

雖說低保要“應保盡保”,但一段時間以來,“不著急摘帽”的“懶漢”也確有不少。他們不願吃苦,有工作機會還挑肥揀瘦、嫌髒怨累,總想著“坐在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常言道,扶貧先扶志,《通知》亮出“低保不養懶漢”的堅決態度,對於引導困難群眾真正走向自立自強,具有鮮明的導向意義。

自古以來,勤勞勇敢就是中國人的鮮明特質。可如今隨著國民生活越來越好,國家保障體系越來越完善,類似於《通知》所指的“懶漢心態”也在潛滋暗長。“天上不會掉餡餅”“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其間道理想必每個人都懂,可在現實中,“否定奮鬥之意義”的聲音又總是有市場。有人信奉“小確喪”,時時刻刻想“葛優躺”;有人熱衷“拜錦鯉”,期待從天而降的好運氣;還有人嚷嚷要“佛系”,幹啥都不積極……相較於暫時的“物質貧困”,更深層次的“精神貧困”更讓人心憂。

能勞動卻吃低保?中國人不能丟掉勤奮之本!

今天中國人還要不要奮鬥,這似乎並不是一個問題。但不時湧現的奇怪論調,總讓人覺得國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少了些應有的精氣神兒。此情此景,難免讓人聯想到日本學者筆下的“低慾望社會”,青年一代越來越消沉,“沒有夢想”,更不知為何奮鬥,常常“輕飄飄、懶洋洋”。對此,作者疾呼,“再這樣下去,日本就完了”。對今天的中國而言,情況當然不至於那般糟糕,但“奮鬥精神在下降”的信號也不可不察。

“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恐鵜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屈原的感慨如今讀來依然心有慼慼。無論到了什麼時候,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永遠是奮鬥,最可貴的精神永遠是付出。個人如此,一個國家更如此。眼下,中國發展成就斐然,風景正好,一些諸如“這是一個‘小時代’”“是時候停下來享受人生了”等論調也頗有市場。但放眼現實,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各個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仍有不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容不得半點鬆懈。任正非曾告誡員工,“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放大來說,前路漫漫,中國人遠沒到可以躺著數錢的時候。

能勞動卻吃低保?中國人不能丟掉勤奮之本!

無志山壓頭,有志人開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科斯曾在《變革中國》中感嘆道:“中國人的勤奮,令世界驚歎和汗顏,甚至有一點恐懼。”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這一讓外國人“有一點恐懼”的精神,我們當要好好傳承,萬萬丟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