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這七句話,再沒時間也要看看

魯迅這七句話,再沒時間也要看看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

“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這七句話,再沒時間也要看看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魯迅 《華蓋集·雜感》

魯迅這七句話,再沒時間也要看看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魯迅這七句話,再沒時間也要看看

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語,常被人理解為是他對孔乙己的態度。其實不是,或曰不全是。

這是魯迅1907年寫小說之前,在論文《摩羅詩力說》裡評論英國詩人拜倫時所用之語。

原文裡的幾句是這樣說的:“(詩人)重獨立而愛自由,苟奴隸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視,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視所以怒其不爭……”

這是魯迅說拜倫對他的不覺悟的英國同胞的態度。

魯迅這七句話,再沒時間也要看看

時至今日,某國仍然使用者虛假歷史的歷史書本作為學生教材

魯迅這七句話,再沒時間也要看看

這句話出自於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一文,出現在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一段,總第四段。

文章第二部分原文如下: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魯迅這七句話,再沒時間也要看看

魯迅早在數十年前就把我們國人,面對不是自己的事,事不關緊的冷漠態度給一針見血的點了出來

從心靈為切入點,深入靈魂的批判著國民性,呼籲著我們要消除那顆冷漠的病態靈魂!

魯迅這七句話,再沒時間也要看看

有些諷刺,不過這也正是魯迅之為魯迅的原因——“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而讀書或許就是那清晨六點十分的鬧鐘。

二十一世紀是年輕人的世紀,在如此和平年代仍有危險伴隨,希望每一位年輕人為祖國為自己為家人為未來努力奮鬥,勿輕言放棄,應居安思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