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班族如何面對春運的難題,回趟家居然要走兩個月

春節,歷來是中國人最看重的節日,這一天的到來,代表著除舊迎新,人人臉上都會復現出喜慶的氣色。

回家過年,永遠是中國人年底的主題。不管離家多遠,遊子們都要儘量趕回家人身邊。有人說,人生如同一場光影,而春運的列車更是承載了萬千人魂牽夢縈的歸家夢。那麼,古人沒有現在的先進交通工具,是如何回家的呢?

古代上班族如何面對春運的難題,回趟家居然要走兩個月

據中國一部釋義詞典《爾雅》解釋,“年”在唐堯時期稱為“載”,夏代稱為“歲”,商代稱為“祀”,一直到了周朝稱為“年”。

古代上班族如何面對春運的難題,回趟家居然要走兩個月

因此可以推斷,在周朝出現了春節的雛形——過年。古代春運也就此時出現了。古代由於設施簡單,交通工具落後,許多人因路途遙遠,根本無法回家過年,即使到了隋唐時期,“回家難”的現象也無法改變。

隋代詩人薛道衡的《人日思歸》寫道:“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他當時從北方到南方。人日是農曆正月初七,說明他並沒有回家過春節與家人團聚。再看看南方歡快的節日氣氛,自己卻獨在異鄉為異客。心中有無限的惆悵和鄉愁。從而也說明古代人春節“回家難”。

古代上班族如何面對春運的難題,回趟家居然要走兩個月

到了秦代,修建了四通八達的道路網。據《漢書.賈山傳》記載:“秦為馳道於天下,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馳道是秦朝國道,從記載上看,馳道相當於現代高速公路,路邊還有綠化。在當時算世界上第一。

古代上班族如何面對春運的難題,回趟家居然要走兩個月

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畜力車,船隻,轎子。畜力車在古代相當於現在汽車。速度也比較快,古代春節回家主體也是普通人,大多數只能走路或畜力車代步。所以古人也跟現代人一樣,過節回家也有點難度。

古代上班族如何面對春運的難題,回趟家居然要走兩個月

舉個名人的例子:

家庭住址:四川省江油市

回家難度:四顆星

路徑規劃:從長安出發,往西經大散關走陳倉道,翻越秦嶺和大巴山,再沿著金牛道到家。

交通工具:騎馬+靠腿走

古代上班族如何面對春運的難題,回趟家居然要走兩個月

李白如果要回家過年的話,全程足有1600里路,600裡是平地,按每天走100裡算,需要6天。1200裡是山路,按每天走50裡,需要24天。單花費在路上的時間就要兩個月。

唐玄宗頒佈的紅頭文件《假寧令》寫道:“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元正”指的就是新年,意思是說,春節放假7天。所以,李白要回家就不得不跟唐玄宗請假。

李白:皇上,跟你請個假可以嗎?

李隆基:請多久啊?

李白:三個月。

李隆基:什麼?朝廷給你這麼高的工資,是讓你請假的嗎?

李白:皇上,按咱們中國人的說法,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是傳統。路上得走兩個月,還沒加上道路積冰、下雨下雪的特殊情況,不能再少了。

李隆基:那你把年休假、探親假都請上,給力士寫個假條。

李白:皇上,我工齡太短,都請上也不夠。

李隆基:那就再請個事假,回來給我好好幹活,聽到沒有。

古代上班族如何面對春運的難題,回趟家居然要走兩個月

兩個月路程加上吃飯住宿,路費肯定超過3萬文。摺合現在概念:來回路費6萬元!!!

不過,好在李白家裡有錢,按他後來翰林院編修的收入計,回家一次路費等於半年的工資!這一路可真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古代上班族如何面對春運的難題,回趟家居然要走兩個月

看完了古人春運的,有沒有真心覺得還是在現代待著吧,畢竟我們有汽車、飛機、輪船、火車、高鐵等各種交通工具。

比起古代這些人,我們實在幸福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