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中年,怎么越活越开阔

行至中年,怎么越活越开阔

1

上周末参加了一个培训班。

让我惊讶的是,一共20个人,至少有15种职业。几乎是每个人都从事着与另外一个人不同的行业。

我们却很和谐很融洽地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同样的知识。

除了这个培训的知识实用性很广之外,也说明了我们很多人都想扩展自己的人生,想在这个极速前进的时代里更多地武装自己、修炼自己。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那些知识,早就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了,更不能满足自身发现的需要了。

人生很多段,每段有每段的需求,如果不及时学习,需求就不能被很好的满足。

比如我现在养孩子,我就需要知道很多的育儿知识,才能更好地应付我目前的人生,也才能让我更轻松幸福地生活。

我以为我做的还不错,抬眼看看,别人做得更好。

2

课堂上,顾老师讲了一个自己的育儿故事:

很多孩子都害怕打针,对上医院这件事有着恐惧。但我儿子不害怕,有时候生病他都主动要求去医院。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到让孩子不害怕打针的吗?我利用了我的心理学知识。那就是首因效应,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第一印象。在我儿子第一次去打针的时候,我就力图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那时候他才几个月,打针的时候放到一个台子上,护士要求我抱紧她。但是,我没那么做,我只是轻轻地揽着他,像平时一样,让他感受到我的爱抚和保护。所以当针头扎进他肉里的时候,他也是愣了愣,表现出身体应有的反应,而不是害怕。以后,打针这件事就省心多了。如果我按护士的要求做,那是什么?那是向孩子传达紧张和不安全啊,特别是通过身体,孩子马上就接收到了,还没打针,孩子就先感觉到了坏信息。这种坏信息伴随着后面的疼痛,就会给孩子留下很坏的印象。第一印象不好,后面再改变就要费很大的心力。养孩子不但需要知识,更需要实实在在的技能。

我听完特别受触动。因为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而我经历的时候,我没有这个技能。当时孩子的激烈反抗和哭闹,让我也很受伤,在后面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担心有没有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都不仅仅是心疼孩子那么简单。我至今也不敢肯定她第一次打针有没给她造成不良影响。

虽然我在后来也学会了一些应对方式,豆宝现在也不存在害怕打针的问题,但我不能确定她第一次没留下坏影响。我听了顾老师的故事,是很感动的,很遗憾没有早点学会她的技能。

行至中年,怎么越活越开阔

3

熊老师也讲了两个自己的育儿故事:

有天晩上,儿子想吃馄饨,我就给他两元钱,牵着他的小手带着他去买。我们走到半路上的时候,遇到一个乞讨者,那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没有双脚,双手只有半截。儿子看见了说:妈妈,那个爷爷好可怜。我说:嗯,那你愿不愿把你买馄饨的钱给他?儿子迷茫地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可怜的老爷爷,最后看了看手上的两元钱,捏了又张开,张开后又捏拢,很是犹豫和纠结。最后他还是把手上的两元钱放到了老爷爷面前的盒子里。我欣喜地告诉他:儿子你很棒,妈妈为你今天的行为骄傲,妈妈奖你一碗馄饨外加一杯奶茶,好不好?儿子的脸上立即洋溢出灿烂的笑容,说:好!那年他4岁。有一年冬天,那时我还在幼儿园工作,下午放学的时候,忽然下了场好大好大的雪。为安全起见,幼儿园的校车被迫返校,我也赶紧通知老师们返校。因为忽发状况,幼儿园也没备晚餐,又是大冬天,我怕孩子们冻着、饿着,我紧张而又忙碌。在去往园区和厨房的小路上,我滑了一下,或许是这个不经意的动作儿子看见了,当我在园区和老师们一起安顿好孩子们后,返回办公室时,看到了园区到厨房间有一条小路,老师们告诉我是儿子铲的,老师们问他为什么,他说怕我妈妈摔跤。我听了心里暖暖的,一直暖到现在……那一年,他10岁。我从我儿子身上看到了善良和感恩的品质,这让我很受用。我记得齐大辉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东西没有了,我们可以去超市;生病了,我们可以去医院;孩子出问题了,我们能去哪里?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才是一个家庭永远的财富!”……

听了熊老师的故事,我也特受感动。我觉得熊老师也是一个教育高手。而事实也证明,他确实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目前他的儿子在南海舰队,并且马上要出国深造了。真的很让人羡慕!

4

以上两位老师,她们的年龄都比我大,事业比我成功,但是他们还在努力积极地学习,真的不得不让我佩服!

而还有一个更励志的榜样,黄老师。黄老师说,她42岁考取了会计师,43岁考取了驾照,45岁考取了心理咨询师……

当她说完时,全体成员都发出了赞叹声。

听完她的故事,我更是感概万千。我们还不到40岁,就常常感觉到人生无望了,在走下坡路了,来不及了,可是,看看跟我坐挨着的黄老师,真是该为那些没必要的焦虑、沮丧而惭愧。

晚上回到家,我就把黄老师的故事讲给豆妈听了,她说:你弄成文字给我,真是一个好素材。

是的,生活中的榜样,总是让我们想快点分享给他人知道。

有一个来自电视台的小姑娘,她集记者、主持、播音于一身,也是光环大大的。她说:你们不知道,我之前也自卑,感觉自己的声音不好听,长的也不好看,你们看到我现在好像很专业,其实,你们都可以做到。

她给我们介绍了一些配音知识,是我以前没有听到过的。

行至中年,怎么越活越开阔

5

有一位医生姐姐,当前在急诊科工作。她讲了个故事:

我告诉你们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你们就知道了心理学在生活里到底多有用。几年前,有一个19岁的小伙子,因为肺癌入院。因为他太年轻,大家都不忍心告诉他真实的病情,医生和家人都瞒着他,所以他的治疗还算好,各种生命体征都正常。但是有一天,一个新来的护士值班,她不知道情况,无意间把实情告诉了他。当天晚上,他就去世了。你们知道吗,对于一个19岁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差的年轻人,这个消息有多可怕吗?在听到真实病情的那一瞬间,小伙子的脸就苍白得没血色了。……

这个故事,同样是让大家唏嘘不已。

类似的事情我们可能听说过,或者在书上看过,但没有谁真实地站在我们面前,非常感慨地讲给我们,告诉大家学习相关知识到底有多重要。

还有不少的故事,听后都是让人有所深思。

6

我对这样的学习非常喜欢,比自己看书要感觉深刻得多。每个人都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信息,让你感同身受。

而看到大家对学习都很积极很有热情,我更是感慨万千。

短短的两天里,感觉自己的世界大了一圈。

在迈进中年的道路上,常常感到岌岌可危,上有老下有小,各种压力接踵而至。工作上,思维也明显地没有新来的小姐姐小哥哥们活跃了。

前阵子网上有个段子说: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很多人纷纷表示:真扎心!

然而这就是事实啊,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过那条河走那个桥,逃避是不可行的,后果只能更惨。

当我们走到河宽桥小的路段时,别忘记了学习,这是最安全的准备了。

共勉。

都说中国的爸爸们很少参与育儿,这位爸爸深度参与了。

作者豆爹,国家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注册家长讲师。

迎关注头条号 爸爸很棒,有更多爸爸育儿的文章等你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