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褲樓”與“大閘蟹”,奇葩的是建築還是審美?

當下我們的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各式各樣的建築也百花齊放,隨之而來的各種吐槽也是越來越多,網上隨便一搜羅,就是一大片年度奇葩建築、中國十大奇葩建築、最醜建築盤點云云。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誰都有評價和吐槽的權利。但無論如何也得為幾座建築叫屈。

我們試著將所謂奇葩建築分為以下兩組。

“秋褲樓”與“大閘蟹”,奇葩的是建築還是審美?

組1

“秋褲樓”與“大閘蟹”,奇葩的是建築還是審美?

組2

有人會說,有區別嗎?都很奇葩啊。是的,有區別,淺顯的講這是能不能被歸為建築設計的區別。建築設計的過程覆蓋工程學、功能規劃、美學、結構力學等學科知識。單從美觀角度出發,組1引起世人關注,是因為各種新奇獨特的設計,設計中蘊含著設計師的思想或願望,並用技術手段加以表達,所謂江湖人稱“秋褲樓”的東方之門,如果去到實地,走過城市功能軸線、覽過城市天際線,悟過寓虎丘塔之形於“門”,一實一虛古今輝映,你會驚歎設計的巧妙與美好。

組2也的確很新奇獨特,但真的符合人們所追求的美的要求嗎?就像大閘蟹樓,當然大閘蟹煮熟了讓人看著流口水,那是饞的,本身並不具備特別的美感,至少和建築美學是扯不上關係。這種形式體現地方文化,作為雕塑、局部構築物已是足夠,直接放大做成建築,還塞進了三層樓擔負實際使用功能,實在不能不說是簡單粗暴。

任何形式、任何樣貌的建築出現一件都是可以容忍的,大閘蟹我不太相信會有哪裡再去建第二座。出現了,及時發現問題,一笑了之,下不為例。但問題是,顯然這種建築路子已經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傳染性,這一類簡單形象複製放大的怪力亂神建築已經是過多(那個福祿壽大樓我已經無力說什麼了),這類建築不具備任何的營養,除了能看出背後的長官意志,網紅心態,剩下的,就是貧乏的審美情趣了。

有位建築大師曾說:從歷史長河來看,近幾十年來是國民審美最為缺失的時期。造成這個時代審美缺失有很多原因,有建國後破舊立新運動的影響,有計劃經濟體制下意識形態僵化的因素。不會欣賞什麼是美,也就不知道如何去創造美。不要小看了,這其實是人心的底蘊,也是社會與國家的力量源泉。

有人說,不就是建築嘛,何必上綱上線,好的,但僅僅從建築來說,事實上也更容易作為地標形象成為一個地區社會內涵的象徵,好的建築對人心的震撼是不可低估的,在國外的媒體上,老外對中國優秀地標建築的欣賞溢於言表(且不論設計師很多是來自國外,但也是咱投的錢),從而不斷突破其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要知道,硬實力與軟實力從來都是互相依存的。希望我們打造的家園不僅更強,而且更美;希望每一個人不要盲目從眾,要有能力發現美、辨別美、保護美、鼓勵美,進而創造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