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内陆地区怎样成为像“北上广”的开放高地?一定要做好五件事

「深度」内陆地区怎样成为像“北上广”的开放高地?一定要做好五件事

中国过去40年的开放都是在沿海地区,深圳是中国的开放高地,上海是中国的开放旗帜。中西部地区怎么才能具有“沿海优势”?要成为开放新高地,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为您深度解读。

黄奇帆在演讲时指出,中国要进一步地建设开放高地,重点要在内陆,比如中部、西部地区。内陆开放高地一定要做好五件事,做好这五件事,开放高地就有了基础,做不好就是空谈。

「深度」内陆地区怎样成为像“北上广”的开放高地?一定要做好五件事

第一,开放高地一般和大城市有关。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都是大都市,那么内陆的开放高地一定是跟内陆的省会城市有关。如果一个省的省会城市都成不了开放高地,那它下面的一个地市州、一个县是这个省的开放高地可能性不大。总而言之,要齐心协力把省会城市、内陆的大城市发展成开放高地,然后再辐射延伸到某个地市州。某个有条件的中心城市也可以把它变成开放高地,多多益善,但应该先把省会城市做大做强。

第二,开放高地一定是通向世界的交通枢纽,至少是国内的一个交通枢纽。铁路、港口、航空或者高速公路等,都是四通八达的区域枢纽。如果一个机场有100条国际航线,那一定是国际级的航空枢纽,超过100条航线的,全世界也就20多个。所以,如果这个省会的机场居然有50、60、70条国际航线,再过5年、10年有可能真变成100条国际航线,那也是个枢纽。如果一个内陆的省无法跟国际直接连通,那就要跟中国的一些国际枢纽城市有枢纽通道。

第三,开放高地应该是个口岸。口岸就是海关在这里关检,进口的东西关检放行,出口的东西经过关检出去。我们过去认为关检一定是在沿海、沿边、沿疆,在中国的内陆地方设置关检没有什么意义。10年、20年前,内陆所有的海关基本不设关检,就是辅助,二类、三类口岸,一类口岸都在沿海。最近的五年,中国内陆的一类口岸增加了十几个,凡是一类口岸定了,这个地方的海关人员就要大量增加。每1亿美元货品可能就有一个关员,如果这个地方有1000亿美元的进出口,至少需要1000个海关工作人员。在这个背景下,如果货物关检后再运到新疆阿拉山口或者运到深圳要出国的时,当地的海关就是帮助执法。12个字,“关检互认、执法互助、信息共享”。这样的话,天下海关是一家。所以只要是一类口岸,关检了就不用重复关检,只是再核对一下。这样一来,内陆地区如果一个地方有500亿美元进出口,自己关检,到上海、深圳就是转口出去,这个进出口量就算在内陆,不算在沿海了。

第四,内陆开放高地要有大平台。所谓大平台是指保税区或者新区,这里有一些国家的特别开放的区域性政策。保税区铁丝网里面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境之内,但它是关境之外,相当于是一个没有关税的地区。2010年以前,中国内陆没有保税区,自从西部大开发以后,随着开放的势头西部也开始有了保税区,例如重庆和郑州,逐渐覆盖了整个西部。保税区属于大进大出,因为大量的零部件、原材料在这里加工后出去。如果没有保税区的话,都要海关关境检查,这个过程增加了劳动力、时间和成本。

第五,这个地区要有一些跟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的大产业。某个产品、某个产业、某个行业,这样货品才可以大进大出。

所以,大概来说内陆某个地区一般出现这五点,假以时日它就可能成了开放高地。

嘉宾简介

「深度」内陆地区怎样成为像“北上广”的开放高地?一定要做好五件事

黄奇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曾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政府市长,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市经委主任。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工作,在对外开放、金融管理等领域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你会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