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东奇到郓城调研“第一书记”扶贫工作

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东奇到郓城调研“第一书记”扶贫工作 山河网讯:5月4日上午9时,晴空万里,初夏的微风和煦撩人。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东奇在中共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郓城县委书记刘文林、县长谷永强的陪同下,来到郓城县郭屯镇省派“第一书记”帮扶村魏楼村调研、考察 “第一书记”帮扶工作。

魏楼村位于郓城县郭屯镇南部,全村221户、680人、1250亩耕地,是省级贫困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魏楼村就开始了瓜菜种植。随着经济的发展,魏楼村的瓜菜种植也由露地种植逐渐转向设施种植,一些村民由此走向了致富路。

2015年3月,省检察院选派的“第一书记”驻村后,通过走访、调查,把帮扶的支撑点放在了魏楼村种植瓜菜的传统优势上,依托中央、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上档次,上规模,积极打造无公害瓜菜基地,创建产业品牌。利用国家扶贫资金100万元,流转土地80亩,建起了55个钢架结构、棚内面积670平方米的早春大拱棚;利用省扶贫资金30万元,流转土地16亩,建起了4个钢架结构、棚内面积1500平方米的冬暖式日光大棚,为实现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起的四个钢架结构的冬暖式大棚,以每年每个大棚1万元的租金,租给有技术、有能力的种菜户,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建起的55个早春大棚,每个棚的建设成本17000元,为了减轻贫困户的经济负担,以每个大棚4000元的租金分租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种植。贫困户在种植大棚蔬菜期间,只交土地租金(每亩1200元),不再负担任何费用。在技术上,村里负责统一培训,统一指导;在销售上则依托村内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当中有的不能种植大棚蔬菜,有的贫困户丧失了劳动能力,但所收取的26万的蔬菜大棚租金,根据贫困户的意愿,用于对养殖、小微企业、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帮扶。

杨东奇、孙爱军一边听着来自省检察院“第一书记”崔剑锋的汇报,一边走进蔬菜大棚同菜农交流。当看到一片片茂盛的西瓜秧上缀满了一个个西瓜,一排排蔬菜大棚望不到边时,杨东奇对魏楼村“项目+扶贫+基地+品牌”的帮扶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0时许,杨东奇又来到郭屯镇七陵碑村,当他看到在“第一书记”金占龙的帮扶下七陵碑村新建起的文化广场、刚安装的健身器材、新建的村委大院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当听说七陵碑村内道路实现了户户通、投资55万元建起了85亩的“乡村游苹果采摘园”、帮助村民建起了藤编厂安置了30多个贫困人口就业时,他高兴地走进了藤编厂。杨东奇仔细地了解搞编织村民的收入情况, 34岁的村民孙玉冉向省、市委领导介绍“技术熟练的人每天能收入五、六十元,手慢点的人每天也能挣到四十元左右”时,杨东奇频频点点头: “不错、不错,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就是要使每一个贫困户尽快与大家一起,共同奔向小康路。”

一路交谈,一路询问,一路留下省委领导和市委领导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关怀和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