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談2017年1-9月我國對外貿易情況

今年以來,商務部會同各部門、各地方繼續狠抓國務院已出臺的一系列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落實,大力推進國際市場佈局、國內區域佈局、商品結構、經營主體和貿易方式“五個優化”,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平臺、國際營銷網絡“三項建設”,繼續推動外貿新業態試點、大力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梯度轉移、實施積極有效的進口政策,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動力轉換加快,回穩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

根據海關統計,1-9月我國進出口額20.2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6%;其中出口11.16萬億元,增長12.4%;進口9.13萬億元,增長22.3%;順差2.03萬億元,收窄17.7%。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指出,2017年1—9月我國對外貿易主要呈以下特點:

從商品結構看,機電產品出口6.41萬億元,增長13%,佔比57.5%,較去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汽車、計算機及其零部件、船舶和手機等分別增長28.5%、20.5%、12.2%和10.8%。紡織服裝等7大類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也保持較快增長,增幅達到9.4%。

從經營主體看,民營企業出口5.23萬億元,增長14.7%,佔比46.8%,較去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出口第一大經營主體地位。外資企業出口4.78萬億元,增長10.5%,佔我出口的比重為42.8%,較去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

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11.49萬億元,增長18.1%,佔全國外貿總值的56.6%,較去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

從國際市場看,我對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出口分別增長16.5%、13.6%、9.4%;對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馬來西亞等“金磚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快速增長,增幅分別達到40.2%、22.1%、21.8%、19.1%和17.4%。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指出,2017年1-9月,我國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主要得益於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是國際市場回暖。今年以來,世界經濟溫和增長,國際市場需求持續復甦。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最新修正《世界經濟展望》將2017年和2018年世界經濟增速預測值分別上調至3.6%和3.7%,較此前預測值各提高0.1個百分點。9月,世界貿易組織(WTO)將今年世界貨物貿易量增速由4月時預測的2.4%上調至3.6%。三季度WTO世界貿易景氣指數(World Trade Outlook Indicator)達到102.6,為2011年4月以來最高值。

二是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本屆政府以來,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文件,形成了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體系。商務部會同各部門、各地方狠抓政策落實,切實為企業減負助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三是企業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今年以來,隨著外貿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一大批企業從供給側發力,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轉動力、調結構,著力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標準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企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增強,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高。外貿新業態發展的營商環境不斷改善,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出口增速明顯快於整體增速,新動力培育成效初顯。

四是國內經濟穩中向好帶動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我國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帶動了大宗商品進口。1-9月,我國原油、鐵礦砂、天然氣、鋼材、銅精礦等10類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上漲9.7%—75.3%,進口數量增長3.3%—25.6%,因價格增長因素拉動進口增長6.3個百分點,數量和價格增長合計拉動進口增長8.5個百分點。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全球經濟復甦的基礎仍然脆弱,部分發達國家“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抬頭;國內綜合要素成本不斷上漲,傳統競爭優勢弱化,產業和訂單轉移仍然較快。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圍繞《政府工作報告》的目標,牢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一帶一路”統領對外開放,深化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狠抓國務院已出臺各項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的落實,加快創新驅動,深入推進“五個優化”和“三項建設”,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繼續加大力度培育外貿新業態,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鞏固和提升外貿傳統優勢,積極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努力促進外貿繼續回穩向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