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2017-2018年醫藥行業趨勢分析報告

近年來,醫藥製造業主營收入的增速逐漸下滑,從2010-12年超過20%的增速逐漸放緩至2016年10%的增速。2017年,醫藥製造業主營收入增速回升至13%,或許是由於城鎮基本居民醫療保險與新農合保險整合(也稱為“兩保合一”)的影響。

2017年中國衛生費用達到5.16萬億元,人均衛生費用為3,712元/年。中國衛生費用佔GDP比重持續增加,從1978年的3.0%逐步增加到2017年的6.2%。

對比高度老齡化的國家如日本(佔比10.7%)、韓國(佔比7.6%),我國衛生費用佔GDP的比重仍有上升的空間。

根據米內網的統計,2018年上半年,中國藥品終端市場銷售額為8,590億元,同比增長6.9%。

公立醫院終端(包括城市公立醫院及縣級公立醫院)市場份額最大,佔比為67.7%。

零售藥店終端市場份額佔比為22.7%,公立基層醫療終端(包括城市社區衛生中心/站及鄉鎮衛生院)市場份額佔比為9.6%。

2017-2018年醫藥行業趨勢分析報告

由於公立醫院終端貢獻了國內約68%的藥品銷售額,而公立醫院藥品銷售高度依賴醫保的覆蓋,因此醫保基金的支出增速與醫藥行業收入增速密切相關。

近年來,醫藥製造業主營收入的增速逐漸下滑,從2010-12年超過20%的增速逐漸放緩至2016年10%的增速。2017年,醫藥製造業主營收入增速回升至13%,或許是由於城鎮基本居民醫療保險與新農合保險整合(也稱為“兩保合一”)的影響。

“兩保合一”指的是將新農合將納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範疇,統一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實現城鄉醫保並軌,該項改革主要在2017年在全國各地落實執行。

因此,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包含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支出增速於2017年達到34%。

2017-2018年醫藥行業趨勢分析報告

全國基本醫療保險的總結餘/總支出的比例從2009年的1.53倍下降到2017年的1.34倍。

這意味著醫保基金結餘的比例在緩慢下降。考慮到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長遠來看,醫保基金的控費壓力較大。

因此,我們預計全國基本醫療保險的支出增速將在未來3年維持在約10%。

2017-2018年醫藥行業趨勢分析報告

我們認為,由於基本醫療保險的保障功能減弱,僅能保障最基礎的醫療需求,未來商業保險將快速發展,以滿足社會醫療升級的需求。

根據波士頓諮詢的報告,2015年中國商業醫療保險的市場規模為2,410億元,波士頓諮詢預測該市場規模將於2020年增長到1.1萬億元,其中報銷型醫療保險為4,000億元,重大疾病保險為6,000億元。

我們預計,商業保險的快速發展將為我國醫藥市場的持續增長提供重要動力。

2017-2018年醫藥行業趨勢分析報告

政策變革引導行業格局

識別風險,發現價值

過去10年,醫藥行業的政策主要分為3個階段:

1) 2009-10年為醫保擴容階段:衛生部發布《09版基藥目錄》,人社部公佈《09版醫保目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大擴容,帶動醫藥行業高速增長;

2) 2010-15年為醫保控費階段:醫保資金開始收緊,發改委多次降低藥品最高零售限價,之後各省通過集中招標採購的方式降低藥價,醫保控費日趨嚴格,導致行業增速逐年放緩;

3) 2015-17年為藥品審評改革階段:CFDA提升藥品審評門檻,導致大量藥品申請撤回;國務院主導藥品審評改革,加快藥品審批,鼓勵創新藥。

2018年6月以來,醫藥股大幅回調,主要是由於醫保局計劃開展新一輪的藥品集中採購,使得藥品降價風險再次受到市場關注。

2018年8月,國家醫保局、衛健委發佈《關於開展抗癌藥省級專項集中採購工作的通知》,要求2018年底前完成抗癌藥省級專項集中採購,基本覆蓋降稅範圍內的抗癌藥。

2018年9月,國家醫保局計劃在全國11個試點城市開展帶量採購試點,主要針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

2017-2018年醫藥行業趨勢分析報告

超級買單人醫保局成立,管理醫保支付體系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醫療保障局(醫保局);5月31日,醫保局正式掛牌。醫保局掌管藥品和醫療服務的定價、採購、支付的整個環節,權力集中,將成為醫藥行業的超級買單人。

我們認為,醫保局的最核心任務是確保醫保資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

我們預期,醫保局可以採用以下幾種途徑加強對醫保基金的管理:醫保向治療性品種傾斜,輔助用藥逐漸被邊緣化;改革醫保支付標準,促進仿製藥替代原研藥;試行帶量採購,以市場化的方式推動藥品降價;加強醫保監管,打擊騙保等。

2017-2018年醫藥行業趨勢分析報告

根據米內網數據測算,“輔助用藥”(指療效不確定且被臨床濫用的品種)在樣本醫院市場的銷售額佔比逐年下滑,由2013年18%降至2017年15%。

我們認為,醫保局未來會進一步通過醫保報銷槓桿壓縮“輔助用藥”的市場空間,從而為治療性品種留下支付空間。

2017-2018年醫藥行業趨勢分析報告

原研藥目前享受“超國民待遇”。

首先,在各地藥品招標中,因為分層招標、一品兩規等政策,原研藥作為獨立的質量層次存在,中標概率更高,價格競爭小,能夠維持高價。

其次,中國的醫保支付按照比例報銷,使得高價原研藥與低價仿製藥的實際價差(患者自付金額)大幅縮小,激勵患者使用昂貴的原研藥。

大量專利過期原研藥仍然佔據主要的市場。

根據PDB的2017年數據,在樣本醫院市場,輝瑞仍然佔據氨氯地平84%的市場,百時美施貴寶佔有二甲雙胍76%的市場,阿斯利康擁有瑞舒伐他汀67%的市場。

與此同時,輝瑞的氨氯地平相較於仿製藥的溢價207%,百時美施貴寶的二甲雙胍比仿製藥貴45%。這意味著醫保為這些高價原研藥額外付出了較高的費用,造成了資金的浪費。

2017-2018年醫藥行業趨勢分析報告

因此,我們預期政府將加快推動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替代原研藥,以節省醫保資金。

我們也認為政府將實行醫保支付標準的改革,利用價格槓桿促進仿製藥替代原研藥。

長遠來看,政府或將對同通用名的藥品實施統一的醫保支付標準,也就是醫保從按比例報銷改為按金額報銷,意味著患者使用原研藥需要自付更多的金額,從而促進仿製藥替代。然而,我們認為,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是醫保支付標準實施的先決條件。

因此,我們預期醫保支付標準推行的時間點或許在大部分仿製藥完成一致性評價之後,或將在2-3年之後。

2017-2018年醫藥行業趨勢分析報告

預計行業進入快速整合階段

中國的製藥行業的格局目前仍然非常分散。截至2017年,全國有4,376家原料藥及製劑生產企業。

這主要是由於歷史上國內的藥品行業監管較為鬆散,准入門檻較低造成的。

目前國產藥品文號約有16.5萬個,其中約2/3的藥品文號是沒有實際生產的“殭屍文號”,並且很大一部分文號獲批時間早,標準和生產工藝比較低,存在質量安全隱患。

未來隨著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推進,以及藥品審評的嚴格規範,我們預計,國內製藥行業的壁壘將大幅提升,行業將進入洗牌整合階段。

我們認為,具備較強研發實力(研發創新藥或高難度的仿製藥)的企業將成為行業整合的受益者。

2017-2018年醫藥行業趨勢分析報告

2015年7月22日,CFDA發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於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共有1,622個註冊申請需要進行臨床試驗數據的自查核查。

最終,共有1,193個註冊申請主動撤回,佔比高達74%。自此以後,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常態化,藥品審批的門檻大幅提升,審評標準逐漸向歐美日等規範市場靠攏。

截至2017年底,排隊待審評的註冊申請已由2015年9月高峰時的近22,000件降至近4,000件,基本消除了註冊積壓,藥品審批的效率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由於審評要求的提高,導致藥品申請獲批的概率大幅降低。2014年,化藥ANDA(仿製藥的生產申請)的批准率為67%;而2016年批准率為53%;2017年由於大量申請撤回,批准率僅為7%。

未來隨著藥品審評的進一步規範,研發壁壘將持續提升。同時,由於藥品研發規範性的提升,研發的成本也同時在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